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 作 者 | Domi GHR原創編輯


最近,張一鳴和他的TikTok頻上熱搜。

這家成立僅8年的公司,又一次被送上了風口浪尖。

如果說特朗普封殺華為,是為了5G,那麼他針對抖音國際版,又意圖何在呢?

從直接封禁,不允許分拆、出售,到後來又改口同意美國的公司收購。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有網友分析,特朗普是考慮到美國tiktok用戶的不滿,可能會影響自己的競選,才改變主意。

一款年輕的社交視頻軟件,怎就如此“樹大招風”?


TIkTok你太秀

它在市場中的地位太強大,而且勢頭正盛。

在美國,tiktok用戶量已接近5000萬,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使用。

在全球,TIkTok已經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活躍用戶超過8億;


在越南、日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家都處於市場領先地位,均多次登頂當地App Store或Google Play總榜。

截止2019年6月,TIkTok已經在海外市場深深紮根,各地的用戶滲透率10%以上。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新晉藝人在TikTok發佈新歌;


渴望“大紅大紫”的社交媒體網紅在這裡吸引粉絲;


還有瑞安·西克雷斯特這樣成名已久的藝人在這裡入駐。

這上面既沒有經過重重篩選和完美擺拍的畫面,也沒有假意謙遜實則炫耀的內容;


強大的產品技術和良好的產品體驗,獲得無數用戶喜愛。

TikTok是中國產品在海外獲得成功的又一傑出代表,顯然它是被特朗普視為華為之後的“出頭鳥”,成為政治打壓的對象。

張一鳴的抖音/tiktok,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


讓大象跳“街舞”

從零到1000億,字節跳動只用了8年的時間。

騰訊的全球辦公室有70個,阿里巴巴有40個,字節跳動有240個。


業務快速發展,人員也迅速壯大,目前,字節跳動員工超過10萬人,比肩阿里巴巴。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組織變大,就不免從靈活到臃腫。

一方面,必須用流程制度,來規範化運營、協調;


另一方面,這些流程制度又會讓公司變得很慢、很僵化,遏制創新的產生。

但字節的龐大團隊依然保持創新活力。

不僅讓大象跳舞,而且讓大象跳街舞。

張一鳴的解決方案就是“Context,not Control”


Context是讓更多的人參與決策。

他總結了5點:

1)減少規定和審批

不允許部門隨便出規定,即便有,也要非常簡單,不允許有長達幾頁紙,非常難執行的規定。


要減少審批,甚至希望儘量不要審批。

2)拒絕領地意識


字節的組織結構很靈活,彙報關係只是彙總信息的一種方式,只要業務需要就可以隨時調整。

3)弱化層級與Title


在字節,不允許稱呼「老大」、「某某總」、「老師」等敬語的稱呼,因為這些細節會給人帶來層級感,影響其他同事發表意見。


要對外部環境保持敏感,就要讓信息的傳遞保持流暢,這就需要平等、暢所欲言的內部氛圍。

4)構建一個好的內部協作系統


字節有將近100人的內部工具開發團隊,做各種工具嘗試。


比如他們開發了自己的OKR系統,方便大家互相查看。


員工不僅有獲得信息的權利,也有支持相關工作的責任,及時公司的內部協作系統。

5)鼓勵內部信息透明,鼓勵坦誠溝通


鼓勵群聊,不提倡一對一的溝通。


讓管理層的OKR對下屬保持公開,讓大家知道你在做什麼,為什麼在做這個事情,其他部門的人在做什麼。


最好的溝通方法不是想太多技巧和說法,而是更坦誠的溝通。


把公司當產品來經營

張一鳴在2015年寫下一句話:

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他是怎麼做產品的呢?

“當初我做今日頭條的時候,沒有考慮它的商業價值。”


“我對金錢的渴望沒有特別強烈,我對做技術、做產品更感興趣。”

在字節創立不到一年的時候,曾經有一個行業大佬找到他,給他一個很誘人的投資Offer:


比VC更高的估值、上億的捆綁安裝渠道、幾千萬訪問量的Web流量、數據等等。

接受這個Offer,字節的業務就可以在半年內增長几倍。

張一鳴糾結了整整一個星期,還是拒絕了。

拒絕的理由是:


這些幫助是興奮劑,在自己內功未成之前會導致內生力量受到遏制;


有些資源會讓戰略變形,比如他本來不打算做Web的,而有了這麼大流量,你就會繼續投入資源;


接受巨頭的幫助,會被迫站隊,使得自己的想法不再自由奔放;


獨立公司的定位,更有利於吸引最一流人才,因為夢想和可能性無限。

不論做產品還是做公司,張一鳴更關注事物的本質,關注事物的未來走向,看這件事是不是長期有益的。

其實公司和產品存在的目的一致,都是為客戶帶來價值。


字節是幫助用戶更有效地獲取信息,成就了客戶,也就成就了自己。

“當時只有一個感覺,要做有意思有挑戰的事,和優秀的人一起做。”


“技術並不總能保證產品競爭力但是好團隊可以”

張一鳴曾公開懟過自己公司的HR,因為有一條招聘JD是這樣寫的:


有五年以上互聯網產品經驗,具有日活千萬量級以上的產品規劃和產品迭代實施經驗。

他說:“按照這個要求,陳林(現任今日頭條CEO)、張楠(現任抖音總裁),我們公司一大批PM,一個都進不來,連我自己都進不來。”

寫這樣的JD很容易,本質上是偷懶,要發現人的特質才是困難的。

張一鳴作為一個CEO,卻是字節裡最拼的HR。

他早期的朋友圈和微博,招人是其中一大主題。

“冰天雪地、一絲不掛、720度向前翻騰三週半誠心跪求:高級UI設計師、夠細心、有潔癖、有sense。”

“想著好多令人激動的事兒沒做,夜不能寐,求MLP,機器學習,搜索廣告推薦背景資深工程師、架構師,推薦成功有獎1萬元或頭條等值股票。”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10年時間,張一鳴面試了將近2000人,並總結了招優秀年輕人的5點特質:

1)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2012年底的一個晚上,張一鳴召集小夥伴在小區6樓的辦公室開會,想要啟動個性化推薦引擎。

當時很多人擔心,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基因”和能力。

張一鳴說,我們不會,但可以學啊。

於是開始在網上查資料學習。

這就是今日頭條現在強大的推薦算法的起點。

2)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今日頭條最開始時,張一鳴和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


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大公司才能做得好。


有些人不敢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

3)不甘於平庸


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要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

張一鳴在一次分享中說,他見到有同事加入銀行IT部門,就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他覺得他們本身很優秀,但後來發現沒有太大改變,其實這是甘於平庸的選擇,“人生的差距就是在自我感覺良好中拉開的”。

4)不傲嬌


有些人非常聰明,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總覺得自己是TOP1%中的人,需要配合的工作,他們就不願意做,不好好配合。

5)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職業、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


懂得建立自己原則的人是聰明的,自信的。

有原則絕不是迂腐,反而越有原則,往往越靈活。


是“秒慫”,還是格局大?

格局要大,ego(自我)要小。

這句話,是張一鳴在8月4日的員工內部信中提到的。

字節的應對,讓很多人不解,也讓許多人爭論不休。

8月7日下午,面對特朗普的得寸進尺,字節宣佈將全力採取一切可行措施,包括訴諸美國法院。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同時,字節也呼籲1億美國用戶,“作為tiktok的用戶、創作者、合作伙伴和家人,你們有權利向各級議員包括白宮政府表達意見。你們的聲音有權被聆聽。”

網友調侃,張一鳴和字節,這是老實人被逼急了。

我們很難用自己的想法去客觀的評判,張一鳴的爭與不爭。


但我記得張一鳴在2016年的一次對話節目中,談到競爭的話題: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競爭是一種消耗,其實很沒意思。


今天你反我一下,明天我對抗一下,精力都花在這個上了。


我自己更希望快速擺脫競爭,更多做創新、創造價值的事情。

不要為商業擴張而擴張,而要問你能給社會創造出什麼增值。

如果有什麼事情你是比社會上其他人做得更好的,那麼你去做。

而不是別人做得好的,你去搶。

一定程度上,競爭是促進優勝劣汰的。

但我傾向於沒有競爭,而是開拓。”

或許,這也是張一鳴面對美國的打壓,前幾天被網友調侃“秒慫”迎合特朗普的原因:

不要在意短期損譽,耐心做好正確的事——把有價值的產品帶給用戶。


張一鳴和他的TikTok,怎麼被特朗普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