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大唐的浪蕩子

溫庭筠 大唐的浪蕩子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


一般而言,詩人們的情商都不太高,比如前面說的這幾位唐代大咖,但馬馬虎虎還算過得去。但這一位,溫庭筠先生,脾氣秉性古怪異常,平生諷刺挖苦各種高官權貴無數,甚至據說連皇帝都被他無情地譏諷過一回。顯然他潦倒一生一點也不會出人意料。

溫庭筠生於公元812年,他的身世和元稹很像,都是年幼失怙,一家人靠母親生活。在一些家族老友的關照和幫助下才得以長大成人,並且很幸運地接受了相當不錯的教育。這種背景自然地賦予了溫庭筠倔強,敏感,孤傲的個性。

一直到這裡,他的人生還和早生他40年的元稹很像。但風向馬上就變了,元稹年輕的時候不但中規中矩,而且儘可能地抓住機會投機鑽營。溫庭筠呢,一樣的才高八斗,但他更喜歡乾的事情卻是放浪形骸。據記載,20幾歲的時候遊歷長安,經常與一幫公子哥推杯換盞,縱酒狂歡,因為他精通音律,吹拉彈唱,無所不能,很受那幫狐朋狗友的歡迎。這種環境和氛圍對一個孤寂,一直以來寄人籬下的青年人具有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就這樣,溫庭筠度過了很是快樂,瀟灑的幾年時光。後來因為有太子的參與,引起了當時皇帝的震怒。總之,溫庭筠的壞名聲在帝國高層裡算是掛上了號,這為他後來的屢試不第埋下了伏筆。

溫庭筠最有名的軼事有兩件。

一是考場作弊,不是給自己作弊,是幫助別人,幫助那些自己的競爭對手。唐代科舉看重詩賦,以他的才華,這樣的考試內容根本就是雕蟲小技,不費吹灰之力。多次的失敗使得他自己也明白了,以他的名聲,想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基本上是痴心妄想,白費功夫。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動手破壞規矩。據記載,他曾經一次最多同時給8個人做槍手,而且還是在被單獨隔離的情形下做到的,真不知道他使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其執拗和逆反可見一斑。

還有一件事情,稍微有點複雜,我還是引用百度算了。

根據《北夢瑣言》和《樂府紀聞》所說,溫庭筠嚐出入宰相令狐綯書館中,令狐綯待他甚是優渥。因為唐宣宗喜歡《菩薩蠻》曲子,令狐綯拿了溫庭筠所作的《菩薩蠻》二十首,進獻給唐宣宗,詭言是自己所作,一面告誡溫庭筠,不能向外透露此事。但溫庭筠不久即洩於人知。

又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詩,裡面有“金步搖”一詞,找不到合適的對仗語,讓溫庭筠來對,結果溫庭筠對以“玉條脫”,宣宗很是讚賞。“步搖”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因其行步則動搖,所以名之以“步搖”。“金步搖”,是以金為材質的步搖。“條脫”,是古代的一種臂飾,類似於鐲子一類的東西。“玉條脫”,是以玉為材質的條脫。“金步搖”和“玉條脫”都屬於人身上的飾物,金對玉,步搖對條脫,非常工整。但令狐綯不知道“玉條脫”是什麼東西,出自什麼典籍,於是就問溫庭筠。溫庭筠回答說是出自《南華經》(即《莊子》),並且還說《南華經》並不是什麼冷僻的書,丞相在處理公事之餘,也應該讀點古書。堂堂一宰相,被一布衣書生如此“教訓”,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南部新書》上說,宣宗本來是要把溫庭筠弄成甲科進士的,結果令狐綯從中作梗沒弄成。


溫庭筠的一生,多多少少和李白有點相似,他們倆的個性也很相似。一樣的憤世嫉俗,寧折不彎的錚錚鐵骨和桀驁不馴,只是溫庭筠少了一點李白的飄逸出塵和散淡高遠,而多了一些決不放棄的執拗和堅持。

千年之後,總有一種感覺,在歷史深處的大唐,某個不為人所知的角落裡,一個清瘦矍鑠,得意洋洋的老頭在奮筆疾書,內容只有四個大字,“老子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