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嚴打,區塊鏈交易所的暴利還能持續多久?

再遇严打,区块链交易所的暴利还能持续多久?

前段时间和一个同行业的朋友突然联系上了,三个月前他在一家业内还算不错的交易所工作,这次再听说没想到已经从交易所换到了项目方。一开始挺疑惑他这个决定,在行业内最赚钱的就是交易所,在我看来地位也是远高于项目方的,朋友很快为我解了惑。由于交易所的混乱且暴利,有极大可能会被监管甚至于清退,没多久公司就黄了,自己也就离职了。

关于区块链行业、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区块链有着去中心的特质,原理上是不应该有中心化的监管措施,但是因为其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易金额等如果木监管那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混乱,所以我们一直试图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为何这次严打清退的对象首先集中到了交易所身上呢?

死灰复燃的数字货币交易

这并不是区块链行业第一次被严打了,早在2017年就发生过著名的“94事件”,当时针对的是暴虐市场的ICO行为,中国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公告》,正式定性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那段时间里被封禁了众多行业内头部微信公众号,火币、币安、bitai、OKex、比特AI等几家交易平台也开始往国外迁移,还有一些索性直接关闭交易所或者转型做项目方或者资讯类平台,所以94事件也被人们称为币圈的第一次“跑路潮”。如今,币圈又迎来了第二次“跑路潮”,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多地纷纷开启对数字货币交易活动的排查,一时之间众多中小交易所丢盔卸甲,几家头部交易所也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纷纷开始对不合规的数字货币关停下架。

“暴利高危行业”

正是因为数字货币交易市场的暴利,使得交易所完全不畏它的“高危”。币圈的很多社群都有一个套路,声称自己拥有好几万的用户群体,但其实可能有一大半都是自己的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僵尸群,更有甚者的好几十上百人的社群里全是托,就只为了钓你一个人,套路来得防不胜防。项目方能有各种手段拉你进群,吸引你买币,买币之后接档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拉盘陷阱了。购买数字货币并不是一蹴而就,下单之后立马就能到账的,要经过多个服务器,路径长,成交速度慢。在正式成交前,交易所能够感知客户的交易行为,并进行拉盘,投资人如果运气不好,刚好碰到这种情况被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难免以赔钱告终。

交易所的暴利还体现在逐月增长的上币费用和交易手续费用,起初大型交易所上币费才一百来万,而去年即使是行情不太好的时候,币安上币费通常高达1000万元,而火币、OKCoin的上币价格也超过500万元,甚至有的项目方还需要排队交钱等着上币。对于频繁交易的用户来说,给交易所缴纳的千分之几的手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比之下股票交易佣金费万分之三真的很少了。

监管机制贫瘠

关于交易所管理机制的混乱一直是业内十分诟病的,这几年要说最轰动的就是OKex的交易爆仓,账户交易记录被删除,以及账户被冻结、注销等黑料,用户损失资产达上亿美元,目前Okex是对这些问题持否定态度的,而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没有足够的证据留存,也难以对这些行为做一个定义。

其次,一些比较知名的交易所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比较完整的配备设施和比较大的交易流量。根据人民网创投频道获得的一份《交易所真实交易量报告(上)》显示,近半数字货币交易所存在严重刷量行为,36%的交易所真实交易量比例高于80%;近50%的交易所真实交易量比例不足一半。在全球数字货币交易量排名的前40个交易平台中,有65%的交易数据都是伪造的,原因就是交易所找刷量公司做了假数据,制造虚假繁荣的景象来使平台获得较高的关注提高自身的排名。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初入币圈的小白用户来说,可能对于很多套路也不太明白,确实是很容易上钩,但是许多浸淫币圈多年的用户虽然心知交易所交易量有水分,甚至归零也只是时间问题,但仍然要一股脑的扎进去。一部分用户是因为前期已经投入了相当的资金,进退维谷只能被套牢在那儿。另一部分用户就是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能避开交易所的套路,在一个合适的时候买进卖出就能赚钱了,那我只能说这个真得靠运气了。但总的说来,交易所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用户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规的项目一定是会有合格的技术支撑的,而且区块链项目的最终发展方向一定是有实际落地场景的,只吹嘘数字货币怎样的牛逼而没有实际的应用那一定是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