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根本原因,是急於過“標配”的人生?”你怎麼看?

深度青年心理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會給你帶來幫助😊

在我看來,焦慮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急於過“標配”的人生。

或許就沒有根本原因,因為,每個人所處焦慮的因素都會有些許偏差。

按Maddock 教授的說法,構成焦慮的 3 個關鍵點是:

1)覺察到某種威脅,不管這個威脅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想象出來的(比如,對於一個害怕坐飛機的人來說,想象在飛行中碰到顛簸的氣流和真的體驗到顛簸的氣流一樣可怕);

2)感覺自己一定要對這種威脅做出一些反應;

3)感覺自己雖然一定要做出一些反應,但不足以改變即將到來的威脅,也就是對壓力感到無力應對。

我也會有處於焦慮狀態的時候,一般而言有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對於自己的安排沒有如計劃完成,感到自責,繼而對接下來的安排附加了焦慮。

應對方法:接受當下沒有完成的事實,由心寬慰自己,意識到延續焦慮對此時的我有情緒的傷害,且處於焦慮的我並不益於處理接下來的安排。

其二,對自己正在完成的事務感到不滿意,焦慮於自己在過程中出現的失誤。

應對方法:理解失誤是很正常的現象,同時意識到焦慮後也不要怪責自己,待緩解後找出事務過程的問題,看是否有下一次改善的可能。

其三,也就是前文學者提到的對於正在做或即將進行的事情的無力感,繼而焦慮上升後選擇了逃避。

應對方法:“如果我們學會用一種不那麼恐懼緊張的看法來看待壓力情況,我們的焦慮自然會減輕,就像把柴移開,火也就慢慢小了。”

最後,要提的是可能出現在朋友圈或者媒體文章中的“販賣焦慮”: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不優秀怎得到愛和自由、不自律者出局……

當看到這些標題時,我並不會喜歡作者這樣的引導。三四年前的我可能會去閱讀類似的文章以此激勵自己,後來通過相關認知的學習轉而為不認同。

比起優秀、努力和自律,我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行動內核應該是學會自我負責。

如果你的優秀和自律為的是得到認可和所謂的光環,或是出於外驅力,那便不能稱之為自我負責。

一個懂得自我負責的人,無論他嚮往的是何種生活,他都能明白:我是為了自己而這麼選擇的。

故而有人喜歡冒險,有人喜歡平淡,有人喜歡自律後的優秀,有人喜歡簡單的快樂,只要他們的內在行為是自我負責的,既是在他的世界中值得認可的生活。

如果我們焦慮時也能多回歸初心,將出發點回到自我負責,興許能舒心地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原來是淑淑呀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焦慮的根本原因,是急於過標配的人生”,這話說的有些絕對,有人說

標配人生就是有穩定的工作,有房有車,有幸福的家庭。但是在每個時期,每個階層的人對標配的理解是不同的,把焦慮歸罪於急於達標“標配”人生,還是太牽強。人的焦慮來自多方面,不“標配”的人生也未必焦慮。

來自生活的壓力。

當生活的壓力大於自己承受能力時,焦慮便會應運而生,

李麗是初中老師,父母常年體弱多病,自己又是獨生女,一副重擔自然落到自己肩上,開始有丈夫一起扛,雖然生活有些拮据,可也未曾感覺太難,也沒有想過追趕“標配”,生活也算平靜。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丈夫在一次施工中出了事故,摔斷了腿,這一突然變故打斷了一往的生活次序,一個人要扛多重責任,一下子讓她失去了安全感,開始變得暴躁,焦慮。

來自事業的壓力。

小王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服裝公司,正春風得意時,發現設計圖紙被洩密。被別家搶佔了商機。自己生產的一大批成了冒牌貨。損失慘重。緊接著兩位設計人才又被挖走。小王陷入低谷。面對諸多方面的壓力,感到無比焦慮。好在找到洩密線索,報了警,挽回了損失。

知足感。

在農村,他們大多數沒有“標配”意識,知足感強,樂樂呵呵,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吃飽穿暖,有錢多花沒錢少花,沒有焦慮,一副祥和的圖畫。

總之,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向往,又何必為了達標“標配”而過分為難自己呢,量力而行,適時而為,快快樂樂過一生也是很好的一種意境。


輕風戲落葉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完全是這個原因


每個人心中的“標配”不一樣。對於那些吃不飽飯的人來說,能夠滿足一日三餐就是“標配”了。但是對於已經什麼都不缺的人,擁有的東西已經遠遠超過了“標配”,卻比什麼都沒有的人更加焦慮。




所以這個問題不在於擁有什麼才能夠使我們過得滿足幸福,而是擁有什麼樣的心態才是能夠感受幸福滿足的。知足者常樂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往往那些擁有最少物質條件的人反而過得十分滿足。因為在他的意識裡對於幸福有自己的認知,只要每天一日三餐能夠滿足,有個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家人有基本生活保障就很好了。那些一輩子租房買不起房的人也一樣過日子。買不起就一直租房,只要生活能維持就好。當然這種情況也許是因為自身條件根本無法去達成願望,就像樹上的蘋果太高了摘不到,也就不會再去想要摘它一個道理。



所以焦慮的人更多的是那些接受過高等教育,對自身的認知有比較高的目標,對於生活標準和消費標準都有一定要求的人。因為他們聽得多看得多了,至少就會在某種意識上去儘量接近這樣的生活。人都是因為比較才會產生煩惱,你總在一個都是中產的環境中不斷被薰陶,你的思維意識和物質要求就會被改變。一個曾經很貧窮的人如果一直在城市待著,身邊也都是一些條件相對好的人,久而久之自己的消費就會慢慢變成和周圍一樣。


焦慮的根本原因是環境改變了想法,對生活的要求隨著想法的改變越來越高


和那些有幾套房的人在一起,沒有房的人就會去思考我要不要也努力買房。而已經有幾套房的人,哪怕是空著不住,依然在不斷投資。原因就是擁有多套房的人在逼迫自己賺未來的錢,目標已經不是現在的一日三餐了。因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趁著現在有機會能吃苦賺錢,就把未來的生活一起規劃了。所以人總是在這些目標裡面過得越來越累,當自己無法承受這些壓力的時候就會變得焦慮無比。



所以焦慮都是對於未來沒有安全感,對於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要求而產生的。很多人收入穩定有車有房,但是依然不滿足於每天上班下班,總是要找到一些讓自己和家庭過得更好的財路,所以這些就是讓自己面臨壓力,甚至是投資失敗以後焦慮的原因。人性的特點就是不滿足,有了這樣還想擁有那樣。因為這樣的慾望存在,所以人生也就變得有很多變數。有些人本來可以安穩的過一生,卻因為那些被稱為理想的東西,內心想要去得到和改變。所以由選擇帶來的必然只有兩種結果——失敗和成功。



當然社會的進步也是由於有這麼多敢於嘗試的人,才會變得充滿生機。對於自身來說我們要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不要急功近利的去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踏踏實實的慢慢積累,厚積薄發的時候才有能力去真正把握機會。機會無處不在就看自己能不能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看待,社會的進步需要那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需要那些用真才實學和專業知識去改變命運的人。人生的路很長,我們不必成為那個急著趕路的人,偶爾停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也可以總結過往展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