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消滅了陸遜東吳軍,孫權是選擇逃跑還是死戰?

富元製作


孫權肯定不會選擇死戰,因為孫權知道劉備只是想要拿回荊州,並沒有消滅自己的實力。孫權也沒有必要逃跑,即使夷陵之戰孫權失敗,劉備充其量只能趁勢追擊奪取荊州,隨後還是要跟孫權議和。要知道孫權的地盤不僅只有荊州,還有江東六郡和交州的地盤,這些地盤也足夠孫權“南面稱孤”了。

孫權和劉備的荊州衝突

孫權和劉備都有佔領荊州的打算,曹操南下奪取荊州之後,孫權通過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擊敗了曹操,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並且通過“借”的形式,將孫權佔領的荊州地區一起收入囊中。

之後孫權屢次找劉備索要荊州,結果劉備始終賴賬不還,最終引發了孫權和劉備的第一次衝突。孫權和劉備發生衝突後,曹操對劉備虎視眈眈,劉備只能被迫割讓了兩個郡給孫權,才避免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局。

劉備為什麼東征

在襄樊之戰時期,孫權趁著關羽帶兵進攻曹魏,一舉奪取了劉備佔領的全部荊州。荊州對劉備集團來說十分的重要,雖然劉備東征打的旗號是為關羽報仇,但是劉備的真正目的不只是為關羽報仇,最重要的還是要奪取荊州。

荊州對劉備集團尤為重要,沒有了荊州的地盤,蜀國就是三國中最弱的國家,劉備一統天下的夢想根本無法實現。由於曹魏在北方虎視眈眈,劉備東征除了奪取荊州外,很難能夠擴大更多的戰果。

孫權和劉備都會點到為止

孫權在夷陵之戰擊敗劉備後,並沒有讓吳軍趁勢追擊,一舉攻佔整個蜀漢,反而主動遭到劉備請求議和。孫權之所以會“得了便宜賣乖”,主要是因為北方還有一個強大的曹魏虎視眈眈,如果孫權和劉備拼個你死我活,最高興的人肯定是曹丕。

假如贏得夷陵之戰的人是劉備,劉備也肯定會點到為止。畢竟蜀漢的軍力有限,東吳的國力本身就要強於蜀漢,劉備贏得夷陵之戰之後,孫權肯定要讓出荊州的地盤,這時候劉備最好的選擇就是跟孫權再次和好。

總結

夷陵之戰並不是孫權和劉備你死我活的戰爭,而是孫權和劉備爭奪荊州的戰爭。因此不管夷陵之戰誰勝誰敗,孫權和劉備都不會因此滅亡。即使劉備能夠贏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孫權也不會死戰到底,畢竟孫權和劉備一旦拼個魚死網破,蜀漢和東吳都逃不過滅亡的命運。


史海泛舟擺渡人


我們常說別人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柴窩。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還是比較氣勢的比較心安的。三國時期,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取勝,消滅了陸遜軍,那樣情形又會如何呢?

我們可以想象的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劉備及時收手,與前來求和的孫權言和。劉備消滅了陸遜軍,佔領了荊州全境,孫吳恐慌,畢竟北邊曹魏也不會真心幫東吳的。孫權必定派使者向劉備求和,承認荊州完全歸劉備。劉備也見好就收,與孫權講和,達到蜀漢利益最大化,這樣對蜀漢來說恐怕是最美好的結果了。二種是劉備繼續進攻東吳。夷陵之戰後,劉備面對孫權的求和置之不理,一心想滅了東吳。這時的孫權,面對危局,一定會向曹魏納地稱臣,要求曹魏出兵攻蜀漢。曹魏面對劉備強大的攻勢,如果聽從孫權的請求,派大軍從荊州突襲蜀漢軍,劉備軍必腹背受敵,雖為得勝之兵,也難敵魏吳兩路軍的進攻,必敗無疑。劉備敗,蜀中危,這就看諸葛亮等防禦蜀漢的能力怎麼樣了,如果不行,蜀漢有滅國之危,如果能頂住兩國進攻,蜀漢也只能蜷居益州之地,或擁有像劉備死後真實三國時的蜀漢統治地域,或還不如真實的統治地域,那樣也只能苟延殘喘了。三種是劉備繼續進攻東吳,曹魏不幫東吳攻打蜀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孫權只能組織東吳全國力量,背水借一,與劉備對抗。曹魏如果不趁勢進攻東吳的話,劉備軍也難滅東吳,打的最後結果,也只能是兩敗俱傷,最終還是握手言和。在兩敗俱傷之時,曹魏如果突發大軍進攻孫權或劉備,其結局也許還和赤壁之戰結果一樣,也許會讓曹魏一統天下,其結果真的不好預測。曹魏如果趁劉備大敗東吳之時,也突然大舉進攻東吳的話,東吳就岌岌可危了。孫權如果組織全國力量抗禦得力,也許還不致滅國,如果不得力,那就有滅國之危了。東吳滅國,曹魏和蜀漢就會爆發戰爭,至於鹿死誰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鑑於以上推測,劉備如果在夷陵之戰消滅陸遜軍,作為東吳之主的孫權,一定不會馬上逃跑的,就是最不好的情況下,東吳面臨滅國之危,孫權也會盡力死戰禦敵的。當到了最壞情況下,國破家滅,孫權或被俘或戰死,或逃亡,不過就當時情形下,逃亡也逃不到哪裡去,作為孫權,如果不想被辱,還是選擇戰死的好吧。


sunjin6278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全殲陸遜五萬吳軍,孫權肯定會向東收縮,主動求和,爭取與劉備恢復孫劉聯盟。至於劉備答不答應,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孫權肯定是沒有資本死戰的。

▲孫權終極戰略:先取荊州,再取益州,與曹操平分天下



孫權偷襲荊州前,他與呂蒙早有共識。要幹就幹大的,偷襲荊州得手後。保守點打,攻佔襄陽、樊城,全據揚、荊、交三州,與曹劉三分天下;激進一點,攻入益州,滅了劉備,與曹操平分天下。

蒙乃密陳計策曰:“(今)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三國志·呂蒙傳》

可以說,孫權的野心和胃口非常的大。

不過後來的事態發展出乎孫權預料,曹操反悔了,孫權派陳邵攻佔襄陽沒幾天,曹操就派曹仁奪回了襄陽,並遷走了漢江以南的所有老百姓。而劉備則已有準備,孫權最後是既沒有攻佔襄陽,也沒有攻入益州。

沒有攻佔襄陽的後果是什麼?

後果就是孫權在沒有屏障的前提下,要獨自承擔從夷陵到京口這一整段長江的防務。而劉備沒了荊州,也不擔心曹丕會打他了。他可以全力攻擊孫權。此時的孫權有被曹、劉夾擊的風險。



所以,孫權這個時候“慫”了,主動派人與劉備示好。表示要恢復原有關係。

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劉備必須要給關羽報仇,所以劉備最終拒絕了孫權。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孫權奪了荊州,他的地盤和實力固然加強了,但因為孫劉聯盟已經破裂,他得罪了劉備。再加上他要獨自承擔曹魏的所有軍事壓力(劉備遠在益州沒這個壓力),所以此時孫權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

在這個論證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劉備在夷陵之戰假設取得完勝,孫權的下場是什麼。

首先,既然是“完勝”,那意思就是說蜀漢幾乎沒有任何戰損。馮習、張南、傅肜等將領不會戰死,四萬蜀兵和沙摩柯的一萬五溪蠻兵也可以繼續攻打孫權。

其二,孫權在丟了夷陵的前提下,江陵肯定也守不住。孫權沒有在江陵死扛的資本,他只能繼續往東退卻,先退到江夏。也就是回到偷襲荊州之前的局面。

其三,劉備收復江陵,他就不能繼續再往東突進了。因為此時的劉備,他除了要面對東面的孫權外,還要應對北面的曹丕。如果他的戰線拉的太長,魏兵南下將他攔腰階段,他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當然,這裡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假如曹丕不打劉備,而是配合他打孫權,如同痛打落水狗一般,把東吳給滅了。劉備是可以繼續東進,全據整個荊州的。

但如果是這種情況,孫權就剛不可能繼續跟劉備死扛了。因為他沒有能力同時死扛劉備和曹丕的夾擊,他必須要與劉備或曹丕中的一家達成和解。

這裡插一句。劉備打孫權的戰略目標,歷史上有共識。他可能想過滅孫權,但操作性實在是不高。所以他出兵,主要還是被形勢所逼,不得不打。在他看來,步步為營,與孫權邊打邊談,同時製造一些曹魏想要進攻東吳的流言給孫權,造成一定壓力,爭取要回一兩個郡,保留未來從益州進攻荊州的橋頭堡或守禦屏障才是正道。

如不然,他就應該是頃巢而動,把蜀中十幾萬大軍全部帶上,而不是隻帶四萬兵就大大咧咧的出川了。(蜀兵四萬,吳軍五萬,孫權其實還有兵力優勢)

所以我覺得,即便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他下一步大概率也不會繼續跟孫權死磕。因為他單挑沒辦法滅孫權,畢竟兵太少。而如果聯合曹丕滅孫權,那揚州可能就被曹丕拿下了。到時候沒了孫權,劉備僅靠益州和荊州很難單抗曹丕。既然如此,那劉備與其跟孫權死磕,倒不如收兵,親自坐鎮漢中,留劉禪在成都,把諸葛亮、趙雲、李嚴等放在荊州方向。讓吳懿、馮習、張南和傅肜作為機動兵力,配合他向隴右、關中慢慢的蠶食。只要拿下了北方,孫權還有什麼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