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曾国藩传: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否极泰来”用在曾国藩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经过了无数的历练和磨砺,他终于有了好结果。
1、梦想成真
出任两江总督,手握湘军军权,顺利拿下了关键的战略据点安庆,曾国藩的权势越来越大。
然而天不遂人愿,无比支持曾国藩和湘军的肃顺在宫廷政变后下台被诛,曾国藩的处境变得不确定,前途未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不过这次曾国藩的福气不错,他不仅未受牵连,还权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总督而节制四省,以及驻防将军为总督帮办军务。
归根结底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曾国藩“不结交京中权贵”这一贯原则。肃顺虽然极推重曾国藩,但是曾国藩却与肃顺走得不近。
当然,慈禧和恭亲王奕䜣的组合,比咸丰要明智,这个外因也很重要。
所以,梦想能成真,一方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个方面要看外部环境,也就是靠运气。
成功后,更要适当谦逊。曾国藩得到重权后,谦抑上奏“一人权位太重,恐开斯世争权竞势之风,兼防他日外重内轻之渐”——存着避嫌之心,才不会在以后变成权臣。
做自己能做的,接受自己不能做的,不居功自傲,这恐怕就才是成功的为人为官之道。
2、圣人也杀人
圣人是讲仁义道德,怎么会杀人?但圣人偏偏就杀了,不仅孔圣人操刀,而且老子也击节叫好。这都是真的。
曾传孔子司职鲁国大司寇(司法部长),鲁定公九年,“以大司寇身份代行丞相职务的第七天,杀了少正卯”(见《荀子·宥坐》)。自贡问他:“少正卯,鲁国之名人,先生刚一执政就杀他,该没有弄错吧?
孔子说:“坐,我给你说杀他的原因。人有五种恶行是盗窃不能类比的:其一是事理通达而心地险恶;其二是行为邪癖而信念坚定;其三是言论狂谬而善于狡辩;其四是对异端邪说博闻强识而宣扬邪恶;其五是赞赏谬误而加以矫饰。”
这五宗罪,任何一条都该杀,而少正卯同时具有这五宗罪。 圣人杀人没有杀错,而且老子也著书赞同:“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对坏人抓住了就杀掉,看谁还敢仿效、步后尘?
何桂清和其党羽也大多犯了其中的一条,甚至多条。
何桂清、王有龄在暗算罗遵殿,罗遵殿被逼在杭州城陷后自杀;王有龄却唆使御史高延祜奏参罗遵殿守城无方,撤销了罗遵殿的恤典;江南大营崩溃时,他本应在常州组织力守却逃走上海,且枪杀百姓。
何桂清以才干敏捷闻名,能言会道,一表人才,尤其善于和各方搞关系,是各方公认的办事之才。本应该是百姓和国家的顶梁柱,却成了人民的罪人。
曾国藩其貌不扬,不善言辞,做事拙笨,最后却成就了一代传奇。
一个人值不值得用,关键是这个人的品性,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品性表现,而不是能力。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艰难的路上走下去,一定会等到“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