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尘埃而已啊
【阿白读书】《人生》这部小说,到现在为止,连听加读,我一共进行了五遍。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改革初期,陕北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一心渴望逃离农村,几经波折,最后却又被谴回农村,重回原点的故事。
《人生》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相比《平凡的世界》,它的故事情节结构相对更简单明了。
初次读时,我大约用了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但那时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并没有做深入思考。
随着反复的阅读,渐渐对小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下主要从三方面做下简单阐述。
01 高加林对理想的执着劲儿,暗含着他日后必定走向成功
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入大学,回村当了三年的民办教师。高考的失败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在业余时间他拼命学习,期待有一天可以通过考试考取国家正式教师的职位,然后有机会再选择其他更好的工作。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支书儿子高中毕业,他的教师职位瞬间被取代。本来就一心渴望走出农村的他,权力的“力量”,更坚定了他跳出“农门”的决心。
人在现实面前有时会不自觉地活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随着高加林叔叔工作调动回家乡任职,高加林也因此沾了叔叔的光,通过“走后门”从农村到县城当了通讯干事。
不管因为权力的暗中操作,还是因为其他,他深知机会的来之不易。为此,他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完全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
不仅如此,小县城事业上的顺风顺水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他此刻的野心,他渴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不得不狠心断绝了与农村姑娘巧珍的恋爱关系,转眼投入城市姑娘黄亚萍怀中。
第一次读《人生》时,我对高加林怀着深深的偏见,一个在他最困难时给他带来温暖和光亮的女孩,他说抛弃就抛弃。我不得不说,高加林是一个自控力极强,而又如此有心计的一个人。
后来,随着阅读的加强,我不再纠结于高加林的感情,而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他的自我实现上。
就像路遥所说:
我有自己的想法,总不能像父亲一样,天天顶着太阳出背着星星归,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
因此我非常有主见,不管怎样也要上学,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摆脱贫困。
事实上,高加林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也同当年路遥的自身经历一样,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走出农村,跳出“农门”。
所以,无论是教书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到县城拼命工作,还是后来狠心把巧珍抛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自我蜕变”。
他对目标的执着,某种程度让人为之汗颜。
在我看来,他目前的失败仅仅是因为他缺少社会为他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而一旦改革开放的春风轻拂脸面,才华横溢的他,迎来事业的春天是迟早的事情。
02 透过高加林爱情与理想矛盾面前的选择,我看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张爱玲说:“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
某种程度,张爱玲说的一点没错,在现实面前,人性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
村花刘巧珍,一个漂亮又善良的金子般的姑娘,在高加林教师职位被顶替的黑暗时间,走进了高加林的生活。那段时间她点燃了高加林生活中亮光,给了他继续面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在高加林得到机会去县城工作后,为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在反复考虑下,选择抛弃巧珍。
我们虽然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对高加林作出怎样的评价,毕竟我们不是高加林,没有经历过他如此纠结的人生。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对高加林来说,爱情在个人实现面前,是随时可以丢弃的“牺牲品”。
换句话说,尽管巧珍在我最需要安慰之时,给我带来了欢乐,但该做选择时,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做出放弃的选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性。
我们姑且不能将其和“好人、坏人”挂钩,但关键时刻,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如安妮宝贝所说:
不要轻易去挑战或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这些,它需要的是保全,余地,推挡,遮盖,若你单刀戳入,必然破绽百出…
爱情可以改变人,但它改变不了人性。
03 社会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关系
人的命运在时代洪流面前,不值一提。
才华横溢的高加林,如果生在今天,他跳出“农门”的目标,绝非难事。
但他生活的年代是改革初期的80年代,社会还没有办法给这些希望展示自己才华的青年,提供足够的平台和应对策略。
所以,无论高加林在民办教师的职位上多么努力,无论他作为通讯干事多么拼命,也无论他想要通过其他何种手段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被现实打回“原型”。
一方面,像高加林这样有才华的农村青年,在政策还不允许的情况下,关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他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另一方面,社会如何给这些希望有所作为的青年提供发展的平台?
文学评论家李星曾说过:
路遥有着宏大志向,而这个宏大志向就是要为这个时代立传。找这个时代最本质、群众最关心的东西。
高加林的失败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命运”使然。路遥写这部小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引起社会对于此类矛盾的高度重视。
当然小说的结尾并不是高加林人生的完结,对于尚且24岁的高加林,他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
这也预示着高加林以后的生活道路注定与社会发展和他自身的选择密切相关…
13万字的中篇小说,路遥前前后后构思了两年,用21天的时间一气呵成。路遥的作品绝不仅仅是一段故事那么简单,每一遍的阅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END-
阿白读书
看到《人生》时,我以为就是为我写的,我的人生经历与高加林何其相似。
八二年,我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老师,代课老师是八十年代独有的职业,它不同于民办教师,因为是农村户口,想要转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那个年代,农村户口是农村青年人生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因为代课老师的身份,我读《人生》就有代入感,对《人生》里的人物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知。我个人认为《人生》中的诸种矛盾,也是文革遗留下的乱象。
《人生》中的人生百态,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人性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生活中的沉重,是每个人都想摆脱的,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人生的分叉口,找到一条正确的路
《人生》中对爱情的描写也是非常现实的。我也曾因为户口关系,与相恋的女友分手了,女友是一位正式公,我的农村户口,为我关上的爱情的大门。
真正的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出身,甚至也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出身不由人,道路可以自己选择",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关健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
感谢《人生》在我人生关健的时刻出现在我眼前,也感谢那段代课教师的经历,它影响了我一生,因为当过老师,我的人生才如此饱满。
独吟黄昏
《人生》里,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坏人。有的是各自在路上负重前行,主人公高加林有才华有抱负有能力。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城乡户口就决定了你能否吃上商品粮,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社会是不认同的周围人是不认可的自己也是没有信心的。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再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在平淡无奇中过……”
平淡无奇给不了你高潮的人生,却也能给予你充实的一生。我们喜欢一部作品,无非就是能看到一种希望。我们走过的光阴经历的岁月,既带走了一些同时也馈赠了一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都是平凡的。“让我在平凡世界发现我自己”人生留下可以延续的记忆,监督你过顺境、支撑你过逆境。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