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代的“少女之心”

文革时代的“少女之心”

文革时代的“少女之心”


1970年代,出现一本叫做《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主角曼娜和表哥少华、同学林涛之间的爱情故事,具有大量性描写,吸引了不少人相互传抄。


1975年,四人帮之一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姚文元把该书定为反动书籍。


文革时代的“少女之心”


2010年,人民网文史频道刊文——《“少女之心”那个年代的性与罪:看过就是流氓》指出,这本书可能是那个年代除《毛泽东选集》和《新华字典》外,读者群最多的书籍。


该文引述时任北京市公安局预审处预审员皮艺军的话说,市公安局在文革中后期以“流氓罪”抓捕了不少青少年;被当作流氓抓进来的,“一问他,百分之百都看过《少女之心》”。



基于此,公安机关后来就认为,“凡是流氓都看过《少女之心》,倒推过来,凡是看过《少女之心》,就会变成流氓。于是,看《少女之心》和性犯罪之间就有了固定的因果关系。”


文革时代的“少女之心”

当时曾阅读过《少女之心》的人士,回忆起那段冒着风险也要偷看的过程,表示这本书只算是一本“性启蒙”读物,只是过于极端、没有理论,只有感性。

虽然《少女之心》在当时广为人知,甚至在2017年还翻拍成电影《初恋的滋味》,但它的作者至今仍是个谜。


文革时代的“少女之心”


关于这段历史,荷兰学者、现任香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冯客(Frank Dikotter)曾在其著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中写道,“1968年至1971年间,随着数百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知青的反叛思想也开始萌芽。”

这些年青人中,产生了“觉醒的一代”和“思考的一代”,并且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禁书世界”,以此熬过漫长、艰苦的知青生活。
冯客指出,这些知青除了阅读官方政治思想的书籍外,也阅读诸如《少女之心》这类手抄“黄色小说”,以满足青春期的性饥渴。而1980年代中国最具思想原创力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个群体中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