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领读 | 读文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本文3382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我曾经以为像余华、毛姆这样的人,是天生的作家,是神握住他们的手在写小说。然而当看到他们的努力以后,到底不能这样想了,他们是天生的阅读家,是笔耕不辍的实践家。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在众多小说作者中,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
毛姆毒舌、刻薄,但内心又极具情怀,待人待事,都怀着厌恶与热爱的双重情感。这是十分少见的作家性格。
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时候,恰逢去年夏天带孩子去阿亚那,那么巧,阿亚那小镇上有一副大型毛姆的海报,写的就是这句话“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我怀着奇妙的心情拍了下来,并想象着,世人是多么需要一座避难所,可以逃脱几乎世间的所有悲哀。
阿亚那的夜晚↓
毛姆的书单比较中规中矩,基本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在毛姆看来,“小说家的目的不是指引,而是愉悦。”、“一部好的小说还必须引人入胜。”(这一点在他自己的小说里做的非常到位),当然,在提供娱乐的同时,如果能引人深思,就更加优秀了。
同时身为作家的毛姆也毫不吝啬为作家发声
即使再伟大的作者,“面对“截稿日期”也是怀着令人厌恶的沉重心情,难怪要把小说拉长,难怪要用不相干的内容让故事拖泥带水,难怪最优秀的小说中也存在缺陷了。
本书推荐了大量经典小说,无一不是故事十分精彩的作品,在毛姆笔下,每一个名作家的私生活,精彩程度恐怕不比其作品的主角逊色。
毛姆的书单很长,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蒙田的《蒙田随笔》、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简·奧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不得不说,小时候被逼着读的那些初高中必读书目,确实是应该读!
1.《傲慢与偏见》
从我小时候读了N遍的《傲慢与偏见》说起,对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子,简·奧斯汀绝对魅力难当。最难得的是,你可能对她所在的历史地理背景一无所知,但是完全能读懂她写的,因为那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
1791年的冬天,简开始创作《第一次印象》,1797年8月小说完成,它便是16年之后才得以出版的《傲慢与偏见》,也是简的第一部小说。
现在我知道了这部小说原来叫《第一次印象》,我更喜欢这个名字,它暗指第一次见面的两个人对彼此印象都不大好,也表达了我们对简作品的第一次印象,但这个名字确实不显深沉,给人一种言情的感觉,可是要知道,1791年简才17岁呀,写完也才23岁。
简·奧斯汀感情丰富、目光敏锐,能很容易看到人们的荒唐和自大,并使他们成为笔下的人物。
后来简也写了很多别的作品,但我很高兴,她最钟爱的女主角还是伊丽莎白,也就是《傲慢与偏见》的女主角。她写道:“我不得不承认,她是在我的小说中出现的最令人愉快的人物。”
这部作品正如毛姆所说,
虽然小说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发生,但是读完一页后,你总会情不自禁地翻过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节。只有读者获得的乐趣和教益,才是一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关键。
2.《包法利夫人》
再说一个女性作为主角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不过作者是一位男性——福楼拜。
李健吾先生曾经评论:“法国19世纪文学,在小说方面,出了三个不世之材……普照近代小说的旅程。”“巴尔扎克创造了一个世界,司汤达剖开了一个人的脏腑,而福楼拜告诉我们,一切由于相对的关联。”
据毛姆研究,不同于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的其貌不扬,福楼拜英俊得犹如“一尊希腊神像”。况且他生来就拥有大笔财产,从来不会为钱所困,也难怪他认为艺术与金钱毫不相干。
如此完美的人设,居然终年饱受疾病的折磨,缺乏理想中的性爱能力,伴随着持续的烦躁不安。
据作者自己所说,“包法利夫人其实就是我本人。”饱受身体和精神折磨的福楼拜,干脆地投入到包法利夫人的肮脏故事中。
就在前几天我和一个好朋友八卦另一个共同认识的朋友时,她说,你觉不觉得她很像那种古典小说里特别向往贵族生活的女生,我俩几乎同时讲出,对!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我先在此立下一个flag,下一次领读就讲讲《包法利夫人》。
3.《大卫·科波菲尔》
就像简·奧斯汀钟爱伊丽莎白,查尔斯·狄更斯曾写道:“在我的所有著作里面,我最喜欢这一部。正如许多慈祥的父母一样,我亦有自己偏爱的孩子,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毛姆认为,只有当你对狄更斯的私人生活感到好奇时,你才会对《大卫·科波菲尔》感兴趣。
狄更斯身材矮小,但相貌不凡。
因为他的坦率、慷慨、大方,且不管遇到什么麻烦,总能逢凶化吉,在他家中,乃至后来又在他妻子冢中,竟然有了这样一种习惯,那就是没什么出息的人总会找到他要求资助,还要他帮看谋取职位。
狄更斯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可以同时开始写两部作品,除了写作,还经营三份周刊,大众对他的作品如醉如痴,评论家们却总是吹毛求疵。
幸运的是,还没有哪位英国作家能像狄更斯那样于生前就名声远播。
毛姆大量描写狄更斯的私人生活,也是为了推荐这部《大卫·科波菲尔》,你可以赞同他,或不赞同他,但不论怎样,你的注意力始终一直集中在他的身上。
4.《红与黑》
接下来就要讲其貌不扬的司汤达,想要了解司汤达,毛姆推荐大家可以先读一下马修约瑟夫森先生出版的《司汤达:对幸福的追求》,而他童年和少年的生活,对他日后持续一生的偏见起着决定性作用。
童年失去母亲这件事,很多孩子在成年后会慢慢释怀,他却直到53岁还对此耿耿于怀。
关于司汤达的写作风格,我不得不再次提到亲爱的郑板桥先生认为的好文章标准“直摅血性为文章”。写出自己生命中的热情,那才是好文章。
司汤达不算职业作家,不算一个文人,可他从不停止写作,并且几乎都是在写他自己,他的小说常常将自己作为主人公。
《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司汤达一直想成为却又无法成为的那种男人。
他自己用文章告诉我们,他沉迷肉欲、品味粗俗、行为放荡、缺乏激情。试问,谁能像他这样诚实地暴露自己?这难道不是好文章吗?
遗憾的是,司汤达去世的时候,只有两家巴黎的报纸做了报道。而他的作品受到广泛阅读,已经是下一代的事了。
5.《战争与和平》
由于毛姆的书单太长,我没办法全都复制粘贴出来,最后我选了一个史诗巨著,就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毛姆曾说,
我心中,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但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不输《红楼梦》,《战争与和平》也有着相当多的人物,围绕四个家族展开,据说,整部小说中大约有五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除了人物众多,托尔斯泰与曹雪芹一样,都是从自己或熟悉的家族人物中吸取灵感。
小说中挥霍铺张的老罗斯托夫伯爵的原型便是托尔斯泰的祖父,尼古拉·罗斯托夫的原型是他的父亲,而他的母亲到了小说中便化身为那位哀婉动人的玛丽公爵小姐。两个男主(皮埃尔和安德烈公爵)身上同时有着托尔斯泰本人的影子。
在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描述的十几个欧洲著名的瞬间事件,其中就有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后逝世的事件,这个戏剧化的瞬间,毛姆自然不会错过。只不过没有像茨威格一样,把托尔斯泰的太太写成一个令人窒息的恶魔,而是更多的探究了托尔斯泰毕生追求的处世哲学。
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的经历无非是这样:年轻时賭博,酗酒,玩弄女人,结婚后便定居在庄园里,生儿育女,骑马打猎,经营自己的产业。
托尔斯泰有一点与他们不同,在过着相同生活的同时,他写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的两个主人公有一个相同之处,他们都像托尔斯泰一样,想追求精神上的平静,找寻生死之谜的答案;也像托尔斯泰一样,他们最终都没有找到答案。
《战争与和平》故事的结局,不像其他小说一样,在激昂处戛然而止,而是描述了几年后,美好的男女主们最终成为了最普通平庸的俄国中年人的样子。黛玉没有死,宝玉没有出家,他们只是变成了平庸的中年阿姨和大叔。
人生的结局也不过如此,托尔斯泰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再回头说一下初高中阅读书目这件事,为什么以前会抗拒,明明他们选的是最好的小说。因为他们把读小说变成了教育、启蒙和说教的手段,读小说不是这样的,它只是一种娱乐。这一点,毛姆已经重申了很多遍。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你真的应该读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