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经常给我这样留言"XX学校的XX专业怎么样?"丢给我这样一个问题,希望我怎么回答?好还是不好?
这让我想起2014年帮一个小孩填报高考志愿,查到高考成绩,他很兴奋,因为超出了自己的预期。那时候,我已经连续三四年帮别人填报高考志愿。
要么是亲戚的孩子,要么亲戚熟人的孩子。有的我根本如认识,只是对志愿还算了解,所以他们找我帮忙。
因为两家人很熟,而他父母也不认识其他上大学的学生。于是,他老爸和他一起,直接到学校找我。
按照以前的经验,我规划了五天时间,并确定好每天要做的事,总共四步。做好之后,高考志愿不会有大问题。
重头戏,选专业
选专业,在高考志愿中最重要,对个人未来的影响最大。个人认为,比选学校复杂多了,也重要多了。这两天是重头戏。
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见面跟我说,专业他都想好了,半天时间就可以搞定。说实话,我当时听完都惊呆了。
他自己想了几个专业,比如工业设计、商务管理、金融、土木工程等等,大致有六七个专业吧。这都是他自己跟周围同学沟通的。
他自己觉得这些专业挺好。我问他为什么好?好在哪?他稍微一愣,说比如商务管理吧,现在是商务社会,商务一定有前途,商务有前途,一定需要商务管理人才啊。
再比如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国家工业基础跟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最近一二十年,都搞房地产了,没人搞工业。
搞得房地产泡沫已经快破了(没想到一直到六年后的今天还没破),所以工业才会有前途。
他还巴拉巴拉说了很多,大致就是国家层面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未来发展肯定会重点回到这些行业。
听到这些,想起的是当初我自己报志愿,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好像也是这么个套路和想法。
他的想法完全没问题,说的也很对。可问题就出在他用课本上的理论指导需要实践检验的专业。
然后,我问他几个问题。
第一,你辛辛苦苦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除了国家、社会层面,这些专业还了解多少?比如毕业生需求规模、薪资待遇、技术发展水平、个人发展如何?
第三,你毕业后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第四,最后一个问题,将来你用什么在大城市立足?
说完这几个问题,他当时也愣了。因为没想过,所以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把问题写下来,让他先好好想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个人认为,这应该是选择专业的第一要素。
如果毕业后需要挣钱养家糊口,那么建议选择一个好找工作、工资高的专业,毕业后至少不会失业,有一份收入可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生活开支的工作。
这样的专业,理工科很合适,比如电气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十年前很火现在有点鸡肋的土木工程等等。
尤其是男孩子,工科毕业后只要肯吃苦,选一个这样的专业,毕业刚开始工资不高,但工作几年好,评了职称掌握一些技术,收入会越来越高。最关键的是稳定啊。
如果家境小康,毕业后家里能提供一定的支持,不太着急挣钱,可以选经济、法学、医学等专业。
如果家境优渥,非富即贵那种,其实选什么都无所谓了。据说这种家庭的孩子都喜欢文科,比如搞搞艺术。
至于这个小孩,家境一般,跟农村家庭比,算好的;但是跟城市家庭比,一般吧。所以,就在理工科、经济学之类的专业做选择。
那一天,我们先筛选出来就业、待遇还不错的专业,然后挨个搜索专业的现状、发展、待遇等等。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每年帮人填报志愿,可专业发展需要每年做功课。就比如毕业后的工资水平,每年都要查。
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都没搞定,第二天接着选专业。
第二天,我们把所有专业列了一个表,把专业普遍的待遇、工作环境、需求规模、实力较强的院校、高校往年高于重点线的分数等等,全填到里面。
每个专业,他父亲也都在旁边看着,提出一些意见。无论谁的意见,他的或者他父亲的,我都保留,但会讨论每条意见。
不论是孩子的还是大人的意见,讨论的结果,意见合理,保留;不合理,pass。
就这样,最后才敲定了几个专业。当时我们三个都感觉挺累的,他老爸跟见到恩人似的,带着我俩下馆子去了。
做好这些,会发现,不同专业的工资差距非常大。如果重点高校,有的专业毕业月薪过万很正常,工作几年后,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可有的专业,工资很低。毕业时一个月几千块钱,工作几年后,工资过万都难。关键是不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一直有人说,我也是学这个专业的,月薪照样过万,我身边的年薪几十万。
说明一点,概率。有的专业月薪过万概率很高,有的专业月薪过万概率很低。如果是你,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专业确定好以后,接下来一天,选学校。
选学校
前两天确定好专业范围,第三天,开始选学校。首先,查往年他这个分数位次可以填报的学校,以及是否可以捡个漏。
关于确定学校的方法,已经在之前写的文章里介绍的很清楚了,这里不再介绍。
对于大学,他至少比专业了解更多,也更活跃,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大学,他多少都知道点。毕竟考分不低,能上个不错的大学。
就这样,按照他的分数、当年和以往五年的本科一批、二批录取分数线、高校录取分数线,大致圈定了一些学校。
按照他的分数,我把这些学校划分为几个等级:把握不大但是想上的、有七八成把握的、十拿九稳的。这也是高考常见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铁则。
从小未离开过家乡,18岁的孩子就好像刚刚长满翅膀的小鸟,一天到晚满脑子想的就是考个离家远远的大学。
所以,在我们选的所有高校中,他首先把本省的全部淘汰掉。因为一来不想离家近,二来也想去大地方看看,开开眼界。
这就涉及到一个高考学校选地域的问题。我当时告诉他,一线城市等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同等级别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一般比落后地区要高。
如果想同等分数上尽可能好的学校,建议舍弃这些发达地区;如果不介意,可以报考发达地区的学校。
他当时果断选择了上海的一所高校,不过以他的分数,也可以上一所985。而后来的另一个小女孩,为了尽可能提高学校档次,就选择了一所省内的高校,因为她的分数不是很高。
每年全国上千万高考考生,录取规模有几百万。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很难去判断到底应该选择发达地区的学校还是偏远地区的学校。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家庭的、个人的,综合考虑之后,再做选择。
这一天,我们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搞到晚上九点。他当时说,没想到选个学校这么麻烦,要是他自己,随便选一个顺眼的就行了。
就这样,我们还是没有确定,虽然他自己的目标相对明确,可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另外增加了几所高校,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档次都选了五所高校。
这五所高校是重点考虑的,每个档次我还列出了五所不重点考虑的学校。因为根据高校各个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肯定要筛掉一批。
这样,我们重点考虑的有十五所学校,不重点考虑的有十五所学校。到第四天,可以根据情况重点考虑,但不只局限于这三十所高校。
这一天,我以"要带他尝尝大学的食堂,提前适应适应大学生活"为由,带他们父子俩在学校食堂吃饭,不过都是我平时不舍得吃的菜。
多打听多咨询
前三天把学校、专业基本敲定以后,上午,我给他放了个假。张弛有度,让他父子俩有个思考的时间。下午两点来找我。
趁他休息的一上午,我开始给熟悉的老师、同学四处打电话。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个感觉,同学多了就是好。
高中同学有各行各业,把提前要问的问题整理成册,把有联系方式的同学都联系一遍,听听行业内部当事人的说法。
并把每个同学告诉的内容整理起来,便于以后做对比。还有大学、硕士、博士期间熟悉的老师们,全都打听了一遍。
说实话,每个人提供的信息不一样,甚至有矛盾的地方,但非常有价值,毕竟是熟人,还是在行业内部的熟人。
这些矛盾的信息,不能说是错的,只是每个人根据自身总结的,当然有很大的主观性。可是信息多了以后,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午他来了以后,我就把整理的所有信息,逐一跟他说。从待遇、毕业后个人发展等等,当时他觉得之前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一直到小孩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还非常感激,尤其是从同学、老师那打听到的信息。
除了这些同学、老师,当时还找了一些老家考上大学在外地工作的人,这些人提供的信息更有价值。强烈建议各位,如果认识这样的人,一定要向他们多请教。
不过要跟大家强调一点是,要考虑未来几年后的专业发展。也许现在工资高、福利好,可过了四年大学甚至硕士博士,那时候专业的工资和福利到底怎么样、应聘难不难,都是未知数。
能做的,只是把这些不确定性考虑进去。
志愿规则和建议
最后,根据省里高考填报志愿的要求,比如平行志愿,就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填报的学校如果顺序一致,是否是平行志愿,对结果影响很大。
按照前面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铁则,他当时就认定了一个学校,而且优先选择专业,所以把"稳一稳"的学校填在了最前面。
因为他肯定能上985,自己也不想再冲,万一调剂专业,自己亏大了。提醒各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到底要不要"冲一冲"。
对他,是成功辅导填志愿的几个孩子中的一个,总结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1)学校的重要性
学校越好当然越好,但是如果本人非常看重专业,建议慎重选择自己的分数勉强够得着的学校。因为风险太大。
至于985、211,如果毕业后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对本科学校非常看重。但是如果其他行业,本科学校的重要性并不强。但也要看个人成果。
比如有一个本科二本的学生,很适合做科研,博士发了好几篇高水平论文,毕业后去了一所重点211当老师。
(2)专业更重要
专业几乎决定了你未来从事的行业,也决定了你未来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强烈建议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对选择专业的建议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3)分数没必要让学校最大化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即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是很冷门的专业,就业肯定不好。
比如历史专业、哲学专业,哲学毕业生问的问题就像是疫情期间的门卫"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企业、老板,你会需要一个每天思考这些问题的人吗?
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现在在读研究生。下半年马上也要毕业找工作,他说他师姐师兄工作还可以,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留一线城市。
他一直都说,很感谢当初填报高考志愿那几天,虽然辛苦,现在看,很值得。因为就业好、工资待遇也不错。
对于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毕业后能有这样的处境,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而他的同学,跟他上的学校差不多,硕士也不好找工作,工作后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
跟他们比起来,他感觉自己还是幸运的。
无论如何,都希望他能越来越好吧!也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都能至少做到这四步,一般来说,高考志愿不会有问题,至少不会踩坑。
更多高校、专业方面的干货,欢迎关注+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