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入股市?

泥丸子


1、市場具有一定的賺錢效應。即使2020年以來大幅上躥下跳,但是依然有不少投資者取得了正收益。比如我一個朋友,今年以來收益已過了20%了。

  2、2019年基金業大賺,帶來了財富效應了,在投資基金的同時很多年輕人也想玩一把。2019年92%的基金取得正收益,翻倍基金三隻,收益超過80%的基金39只。

  3、網絡發達,資訊氾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知曉股市這一投資途徑。這我就想到了2004年,我進入市場時,每天一份成都商報,因為只有那裡才能瞭解到股市資訊,現在普及了,大眾了,知曉的人多了,進入市場的人多一些很正常

  4、80後,90後,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來源。目前正值大好時光,一些專業技術人員,比如碼農收入相當高,他們有經濟基礎進行炒股。

  5、投資渠道匱乏,樓市所需資金太多,P2P擔心本金安全,銀行在利率下行週期背景下收益太低,看過來考過去,只有股市還可以試試。

  6、理財觀念普及了。特別是某寶的橫空出世,年輕人知道了不少理財知識。

  上述原因疊加綜合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股市就太正常不過了



你家還有渝嗎


並不是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進入股市,一代一代,一茬一茬,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股市就像一個大商場進進出出太正常。

股市設立的初期,由於人員層次的高低,基本都是靠著口口相傳,推銷股市,推銷股票,座機電話普及了以後,就開始電話營銷,設立學堂,網絡興起後,各種培訓網站,但隨著現代智能手機的普及,電腦業務絕大多數都轉移到手機端了。

大多數炒股跟經濟能力和學歷有著直接的關係,你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就沒有閒置資金去炒股,學歷不夠就接觸不到財經領域,即使接觸到了,也是滿腦的空白。現在不同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使炒股人群年齡下降很多。

金融機構掌握著股市的人員,年齡,層次,資金量,活躍度等參數,老股民的退去就得有新股民的進入,這樣才能保證市場的飽和度,為了吸引更多的人群進入市場,就得製造上漲的行情,比如2008年,2015年,經過半年的股市指數上揚,全民都知道股市能掙到錢,而且閉著眼買,都能掙錢,農民伯伯都不下地了,隨隨便便掙得比種地收成多。

新股民補充進市場以後就需要篩選,篩選資金量大的,和忠誠度高的股民留在市場,這個手段就是在高點打壓股市,每當下降一個階梯,就有一部分股民割肉走掉,當達到金融機構要求的人員數量,股市也就企穩了。所有每8年左右股市就會有一次大的上揚,一方面是經濟週期的緣故,另一方面還為了吸引新股民進入市場。

所以進入市場的不止年輕人,還有退休的大媽,只是學歷越來越高,年齡趨於年輕化而已。


遊走京城的魚


股市是什麼?簡而言之股市就是一個千萬人的角鬥場,所有人競爭掠奪的唯一東西就是金錢,這場掠奪中有人傾家蕩產,同樣也有人一夜暴富。

年輕人是否應該進入股市?入市多年的我發表一下我對這個市場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房子是過去十幾年財富增值最快的載體,靠炒房實現人生自由的比比皆是。從財富的載體來說,股市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選項。為啥企業都爭著上市,歸根結底就是想從股市中募集資金,這也是股市的目的,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不停的交易轉移風險,同樣也有財富。

有人說,年輕人千萬要遠離股市,不要接觸股市,都認為股票風險大,基本都是扯犢子,無知才是最大的風險!我覺得股市就像泳池,有些人害怕被淹死一生都遠離,而游泳這個技能只有下水才能學會,年輕人越早下水付出的代價越低。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鏡,當你在這個市場中無數次的拼殺,交易,人性的貪婪,恐慌,衝動等等會被無限的放大,能在這個市場中活下來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都擁有這獨特的眼光,精準的判斷和平穩的心態。

來說說炒股人的常態:研究不瞭解的行業,全速學習各種綜合知識,看新聞,看研報,看財報。不說賺了多少錢也不說掌握了多少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光是終身學習的態度就夠受用終身。19年過去了不炒股的你知道“工業大麻”是什麼、“邊緣計算”用在哪些地方、“草甘膦”有什麼作用、“雲計算”有多大市場前景嘛。如果你正好在這些行業,那麼這些經驗會讓你未來創業少走很多彎路。

在股市中生存下去是可以當做貫穿一生的事情,它不受時間,地點,體力狀態的限制,唯一決勝的就是眼光,思維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