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停課不停學”催生基礎教育5G模式新契機

評論:“停課不停學”催生基礎教育5G模式新契機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2020年成為了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全國上下戮力同心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也為戰勝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教育部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提供優質學習資源,使全國的中小學生能夠通過“同上一堂課”的方式,安心在家學習,這些政策的制定之高效務實令人讚歎。

目前,我國在抗擊疫情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階段性的勝利,經濟社會生活進一步快速復甦,各地的教學安排轉入了新的階段,此前八週“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及“同上一堂課”模式的繼續推行,將在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史中佔據重要意義。

加快促進教育資源分配

此次疫情既是危機,也是契機,“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實施,將最優質的課堂教學內容通過電視、網絡的方式,送到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只要有網絡信號、有一臺電視或一部手機,即便是最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也可以捧讀課本遨遊知識的海洋。

這可以說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經典案例。一個課堂,讓全國的學齡兒童感受到了共同的心跳與脈動。這個課堂教學內容統一、教學設計縝密、教學流程完整、教學態度嚴謹、教學方式多元、教學互動靈活,更重要的是,如此優質的教學資源能夠快捷地分發到所有學齡兒童手中。教育質量提升的根本不在於教學樓有多高、操場有多闊,在當下“互聯網+”的環境中,這次實踐提供了一個點,而這個點可能引爆整個基礎教育的理念和方式的更新。

這一資源的開放實現的是普及、普惠的教育效果。學生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絕不僅在於每堂課短短几十分鐘的時間,對於廣大學生而言,它提供了更堅實的學習起點和更開闊的學習視野。

同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一線城市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全國人民的傾力支持,先富帶動後富才能脫貧摘帽走向共富,通過組織名校集中力量,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這樣相對成本較小、收效卻會更為顯著的工程可謂善莫大焉。

彈性學習與基礎教育新圖景

在目前戰“疫”不能鬆懈的條件下,持續提供優質的課堂教學資源,實際上正在打破基礎教育必須遵循的“三一律”——即依賴固定的教學時間、教學場所、教學內容來展開的教育模式,而更富彈性的學習方式對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而言都意味著利好。

就目前來看,各地實施錯峰開學,學校的疫情防控壓力增大、防控措施落實難度增加,防疫工作會耗費學校大量人力物力,而“同上一堂課”的優質內容支持,則可以緩解復課後的教學壓力,使學校騰出時間做好戰疫工作;對於在校未能掌握的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一教學資源來自主彌補;對於延後復課的學生,此舉一方面減輕學生在線學習的強度,學習時間又能彈性安排,既緩解網絡擁堵,更重要的是解決復工家庭、留守兒童無人監督上網課的實際困難。

“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資源已經內容過半,將全部教材內容製作完成指日可待、水到渠成。當然,錄製課程內容的部門和學校、老師承擔了很大的額外工作量,如果為此劃撥專項經費,相信這個花費和它在全國所取得的實效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更長遠地看,即便在全球疫情陷入膠著狀態或疫情復發等其他未知風險的條件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依然可以藉此從容推進,雖不能說是一勞永逸,卻也是一舉多得的。

將來,持續提供並定期更新這些精品的教育資源仍然意義重大。除了補足部分地區的教育資源,提升地方師資建設的檔次,還能促進義務教育階段“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各地學校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和既定目標,開展更豐富多元的校內實踐活動,為“互聯網+”環境中的基礎教育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基礎教育關乎全民的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在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這兩駕齊頭並進的馬車中,教育強國更應該當先不讓。每一代青少年都在構築他們的“代際命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整體實力強,則發展速度更快、水平更高,反之亦然。中國的青少年品質卓越、素質優良,如果能借助5G建設的契機,在優質的教育資源中磨礪自己騰飛的翅膀,則未來的他們將為建設更輝煌之中國迸發出驚人的能量。

疫情中“停課不停學”的實踐可能只是一個小的開始,但由此出發,也許開創的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新紀元。(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劉虹利)

來源:國際在線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