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許多人捧黛貶釵?

甲殼蟲1


捧黛貶釵體現眾生認可“木石前盟”甚於“金玉良緣”。

賈寶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他下凡是要經歷一番榮華富貴恩怨情仇的,林黛玉的前身是絳珠仙子,她的生命是神瑛侍者用甘露澆灌而成的,她下凡是要用一生的眼淚還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的,所以寶黛初會時,林黛玉會覺得寶玉眼熟,賈寶玉會說這個妹妹我見過,他們的愛情是三生石上的故事,是命中註定,是天生一對。賈寶玉是口銜一塊五彩寶玉出生,寶釵小時得一僧一道贈與的金鎖,金鎖上的字正對著寶玉上的字,在賈母王夫人看來是非常般配的,也就是講金玉良緣是人為安排的。殊不知真正的愛情是雙方內心的感受,是你心知我心的相知,而不是外在人員的強力安排,不是世俗眼裡的花好月圓。

寶玉捱打時林黛玉和薛寶釵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體現她們不同的愛情觀。聽聞寶玉捱打,黛玉已在瀟湘館哭得天昏地暗,寶玉醒來看哭在床頭的黛玉的兩個眼睛像核桃似的,黛玉勸寶玉只輕輕地說一句從此你改了吧。林黛玉是以生命對待愛情,她愛寶玉只要寶玉知道,無關這個世界。寶釵探望寶寶時用手託著藥丸招搖過市,她要讓大觀園的人都知道我愛寶弟弟,並藉機勸說寶玉走正道讀聖賢書求功名。在曹公的筆下,兩者高低見分。

另外,人們捧黛貶釵還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林黛玉某種程度上說是孤兒,寄人籬下,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聰明嬌美卻病懨懨的,很容易讓人產生憐惜之情,薛寶釵養尊處優,母親愛著哥哥寵著。當然,最後的寶黛調包雖是高鶚敗筆,但人們很容易把這帳算在寶釵身上。

補充一點,私下認為,眾生捧黛貶釵是讀者的權利,但誤會了曹雪芹之意,或者說是沒有接住曹公拋出的心靈繡球。十二金釵個個都有一首詮釋命運的判詞,唯獨最重要的黛玉寶釵卻合在一首判詞裡:“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細揣曹公之意,他並沒有揚黛抑釵,而是都愛,一個是天上的神仙,一個是地上的精靈,她們倆惺惺相惜英雄重英雄。你看陳曉旭演的林黛玉的神情,多像一顆掛在清晨樹葉上的露珠,搖搖欲墜,怎不讓你憐惜?你看張莉演的薛寶釵的微笑,多像一株暖在春風中的牡丹,明亮照人,怎不令你喜愛?曹公借一個奴僕之口向尤氏姐妹敘述:“我們見到這兩個神仙似的姐姐,大氣都不敢出,怕一出大氣,一個化了一個飛了。”難怪有一回寶玉見到寶釵的胳膊,便心馳神蕩:這段雪臂長在林妹妹的身上那該多好啊。







蕭生一介


強者讓人妒忌,弱者令人同情。


江蘇丁東


這個問題提的好:為什麼有許多人捧黛貶釵?捧黛貶釵,是人們對理想人格的嚮往和追求,是一種單純和唯美的思想反映,是對虛偽現實的一種叛逆,人們還是希望世間少一些事故、多一些真我。

黛玉和寶釵,作為兩個貴族家的女孩,同樣寄居在賈府,但為人處事截然不同。黛玉就是一個小女孩,有些小計較,有哭有愁,不戴面具,為人比較“冷",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活出了“個性"。寶釵則是一個“人精兒",她把自己按照世俗的標準包裹起來,中規中矩,不越半步,為人比較“暖",活在以眾人稱好的框框裡,活出了“共性"。因此才有,不諳世事的寶玉愛黛玉,而老於事故的賈母和王夫人則要給寶玉娶寶釵為妻。

賈府裡,現實中,都是寶釵這種人更討人喜歡,更樂於與之交往共事,因為她能想別人所想,讓別人滿意,沒有那麼多“事兒"。她的這種好,是統發的,她能讓人人說好,但又很難和誰特殊的好,因為她顧及與你親近而疏遠了其他人。而黛玉這種性格的人,活在自己情感的小天地裡,她不管別人喜不喜歡,而以"我就這樣"示人,她不求讓所有人說我,而只求和一人真好。就從交朋好友來說,寧交黛玉,不交寶釵。

人們捧黛貶釵,是對兩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從真實的內心裡,多數人還是討厭精明事故,虛偽圓滑,隨聲附和,八面玲瓏;而是希望活出真我,不戴面具,哪怕有些小性子,也可以接受。人們喜歡稚嫩,不喜歡早熟。

作為小說裡的人物形象,兩個人的性格特點都很極端。回到現實社會中,倒不妨折中一下,做人,要學黛玉,處事,要學寶釵,如此更好。

大家以為呢?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