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人在農場打工,他們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他們沒有家人,居無定所。他們到農場打工,賺一筆錢,然後到鎮上去花個精光,然後,轉眼之間,他們已經又在別的農場打工了。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希望。”
《人鼠之間》是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的作品,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人認識斯坦貝克都是從《憤怒的葡萄》這部享譽國際的作品開始的,講述了一個農民帶著一家人尋找新家的種種遭遇,《人鼠之間》則更為短小精悍,講述了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心地善良的大塊頭倫尼不小心扼殺手裡的每一條生命,最後不得不被好友喬治開槍打死的故事。1937年,《人鼠之間》同《人性的弱點》以及《亂世佳人》一同位列全美暢銷書榜。
從斯坦貝克的個人經歷看其創作
《勝負未決的戰鬥》《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並稱為斯坦貝克的不安三部曲,流浪、孤獨、漂泊貫穿其中,背後是斯坦貝克的切身體驗。
1902年,斯坦貝克出生在加利福尼亞薩利納斯,當地擁有加利福尼亞最富饒的山谷,種植著大量的生菜、甜菜、西蘭花和草莓,至今依然如此。從高中到大學,斯坦貝克一直在農田和肉類加工廠幹活,傾聽工人的故事,也熟悉了他們的語言。20年代初,斯坦貝克從斯坦福大學輟學,有兩年的時間,他在加利福尼亞的農場幹零活。許多農工就像《人鼠之間》裡的喬治和倫尼一樣,日日往返於不同的農場幫忙收割。
事實上,《人鼠之間》的靈感很可能來源於這期間發生的一件意外。斯坦貝克曾目睹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大塊頭殺死了農場的工頭,“倫尼確有其人。他現在在加利福尼亞的精神病院。我和他一起勞作,一連幾個星期。他殺的人不是一個姑娘,他殺了一個農場工頭。他發火了,因為老闆開除了他的朋友,他舉著乾草叉,把那人肚子捅穿了。很多次,我很不願提起。我親眼看見了。等我們把他拉開的時候已經太遲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當這段經歷被寫到書中,便包含了多重含義。
從大學到三十四五歲,是斯坦貝克四處討生計的十幾年。此時他靠寫作勉強餬口,加利福尼亞和農民是一眾作品的主體,這些普通人夢想著擁有一塊土地,從此過上安穩快樂的日子,但常常事與願違。斯坦貝克在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了好幾本小說,直到1935年才憑藉《煎餅坪》賺得第一桶金,有了《煎餅坪》電影版權的一筆收入,斯坦貝克夫婦第一次擺脫了經濟煩惱,斯坦貝克也開啟了之後成功的寫作生涯。幾個月後出版的《勝負未決的戰鬥》同樣大受歡迎,妻子卡羅開始計劃蓋起第一個屬於兩人的家,安穩的生活為斯坦貝克帶來了藝術上的自由感,《人鼠之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安穩下來之後,也許我能寫出一本更好的書。也許寫不出。無論如何,我有更充分的時間,寫一本更仔細的書。”
兄弟情誼是探索社會和自我的邊緣
友誼是約翰·斯坦貝克身上最突出的特點,無論是作品還是生活。據說斯坦貝克每天上午動筆寫作之前,常常會先給朋友們寫信。《人鼠之間》同樣如此,圍繞著喬治和倫尼二人的故事展開。
倫尼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大塊頭,擁有超常的體力,卻無法正確運用這種體力,因此麻煩常常伴隨而來。幸運的是,朋友喬治一直領導著自己,一塊去農場工作,給倫尼交代好方方面面。
“很少看到有人像你們這樣同進同出。很少看到工人像你們這樣一起行動。”喬治和倫尼進到了新農場幹活,兄弟情誼在這裡更顯得珍貴。大部分人不過是日復一日地勞動,等到發工錢了就拿去喝酒打牌揮霍,一個月又一個月地重複這種生活,但誰敢說他們沒想過另一種生活呢?同許許多多工人一樣,喬治和倫尼最大的願望就是買一塊地,養兔子,吃番茄醬,擁有小小的獨立的自由,除草打雜都是難掩的愜意。並且,這看起來並不是那麼難以實現的,有兩位工友願意加入喬治和倫尼,即便眼前再辛苦,也是有終點的了。
“我們就不是這樣。我們有前途,有未來。我們可以互相說出心裡的話,互相關懷。我們不會因為沒地方去而到酒吧裡醉生夢死。要是他們進了監牢,最後的下場就是屍骨爛了都沒人管。不過,我們就不一樣了。”
可惜事情沒這麼理想。倫尼力氣巨大,但是心智不及常人,傻里傻氣的,當這樣極度不平衡的因素共同聚集到一個人身上,悲劇就發生了。倫尼不小心捏死過老鼠和兔子,不小心折斷了別人的手,到最後,不小心用手捂死了柯利的老婆。倫尼不會惡意傷人,卻總是闖禍。
柯利可不是好惹的,農場的頭頭,這場事故勢必要給出一個交代。喬治該怎麼做呢?倫尼會怎麼樣呢?如果闖了禍就躲在矮樹叢裡,這是從全書開篇就經常重複的一句話,喬治告訴倫尼,如果闖了禍就躲在矮樹叢裡。到了結尾終於應驗了,喬治在矮樹叢裡找到了倫尼,在描繪的美好願景裡,朝著倫尼後腦勺扣下了扳機。至此,喬治也變得沒有家人,居無定所,到農場打工賺一筆錢,然後到鎮上去花個精光,然後再回來幹一個月的活,再去花得精光。“沒有未來,沒有希望。”
其他寫作手法的運用
在《人鼠之間》這本五六萬字的小說裡,環境描寫佔據了很大的篇幅,並且推動著情節發展。
例如全書開篇,”薩利納斯河靜靜奔流,流到索萊達南邊幾公里處,河道忽然逼近山腳,河水陡然變深,水色陡然變綠,河面波光粼粼,流經陽光遍照的黃沙丘,河水逐漸變得溫熱,然後形成一泓窄窄的水潭。“ 斯坦貝克將喬治和倫尼二人置於這樣一片廣闊的風景之中,除了表現人與自然的親密,更反映出二人沒有任何權利。斯坦貝克的筆觸是靜默的,從頭到尾,在柯利老婆死亡這個場景中愈加淋漓盡致。
”柯利太太的屍體有一半蓋在黃黃的乾草底下“,這個場景是狹小的、僵硬的,斯坦貝克藉助這個場景暗示了人的困境。工人、農民,他們的生存空間本就狹窄,所擁有的不過是一定範圍內的自由,是幹一個月的活放縱一下的權利,因為放縱了,之後又不得不苦幹一個月。生存是如此,精神也是。有朋友嗎?沒有。有土地嗎?沒有。有自由嗎?沒有,到最後連生命都沒有。環境描寫暗示著全書主題。
再來說說人物,毋庸置疑,喬治和倫尼是主角,其他人物的塑造同樣非常出色。
比如柯利的老婆,她同樣也是個孤獨的人。雖然有丈夫,看起來比大多數人的生活要好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眾人皆避之。當她終於有個機會,向倫尼傾訴自己的故事,傾訴自己曾經有個拍電影的機會和夢想,可能會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但她還是繼續訴說自己的往事,速度很快,以免倫尼又插嘴。”
她太著急了,急於向一個根本聽不懂的人述說自己,急於把這些早就在心裡說過千遍萬遍的話釋放出來。說到底,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而與此同時,每個人都想要一個位置,一個放得下自己的身份,每個人也都需要這樣一個位置。
約翰·斯坦貝克從高中二年級就立志當作家,但直到15年後才出版第一本書,對這樣一個人來說,寫作是一項紀律。他的文字看似清楚直白,同時隱喻豐富,多年的磨鍊必不可少。《人鼠之間》原名為《有什麼發生了》,僅六個字就透出了漠然的接受,
斯坦貝克也被評價為以難得的“憐憫之心描寫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