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志:我與黃繼光一起戰鬥過

劉明志:我與黃繼光一起戰鬥過

“1951年8月,我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60軍180師538團的一員,參加抗美援朝……”

劉明志老人1930年出生於陝西省平陸縣,1946年參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通過劉老的講述和他的回憶錄,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詳細瞭解了當年的情況。

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戰爭,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已經威脅到了我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紛紛入朝作戰。“朝鮮戰場五次戰役後,部隊需要新的兵源補充,我和戰友們開赴朝鮮前線。”他們於1951年8月下旬抵達現在的丹東地區,住在距離鴨綠江不遠的民房。

劉明志當時身體不好,之前近兩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帶病工作,但是劉明志堅決要求參戰,保家衛國。臨行前,他將不用的東西和新拍的照片寄回了家,並且給父母寫了一封信。不少同志都把行李放在留存處,因此對於劉明志的行為很不解。劉明志說,他意識到那是一場無比殘酷的戰爭,已經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

1951年農曆八月十四,劉明志作為指導員在晚飯前給每人發了一塊月餅,算是和祖國的親人團聚了。當晚他與戰友一道便踏上了鴨綠江大橋,“敵機一直在不斷轟炸,經過的村莊和公路遍地是彈坑,部隊既要防空,又要抓緊時間趕路。”戰士們負荷很重,平均在25公斤以上,碰上下雨天,部隊行軍困難就更大。宿營在松樹林裡,幾個戰士撐起一塊雨布遮雨,疲勞的戰士就坐在泥水裡、樹根上,背靠著背打個盹算是休息。

進入朝鮮的第四個晚上,敵機來了。劉明志到各班宿營地檢查,怕暴露火光,正要走進四班住的一間破草房,只聽“轟”地一聲,氣浪把他推出去好幾米遠,“一個戰友都沒有搶救出來。”連夜掩埋了戰友之後,他們懷著悲痛和仇恨的心情便又出發了。十幾天的夜間行軍,每晚都要走上百里路,許多戰士腳上滿是血泡,終於在9月下旬到達朝鮮谷山郡。

谷山郡是五次戰役中受挫的180師駐地,劉明志和戰友們便被補充到了538團,很快進入戰地訓練。在深山密林中,他們以樹林和雪地作為課堂,瞭解朝鮮戰場的情況和敵人的特點弱點,以及與國內戰爭不同點、山地防禦作戰的要求。這些訓練都是在戰勝嚴寒和克服巨大困難之後完成的。

朝鮮的冬天,正常氣溫在零下十幾度,積雪幾個月都化不了,一直生活在雪海里。戰士們腳凍腫了,一到下半夜又疼又癢,只能抱著雙腳勉強入睡。由於吃不上蔬菜,大家普遍缺少維生素,不少人患上了夜盲症,晚上看不見路,連站崗放哨都成了問題。戰士們想了很多辦法,炊事員把豆芽埋在土裡,每天潑幾次水,卻只能發出豆瓣,發不出豆芽。行軍路上只能吃又乾又硬的壓縮餅乾,或者吃炒麵,沒水喝咽不下去,只好抓一把雪塞進嘴裡。“朝鮮戰場上一把炒麵配一把雪就是這麼來的。”在劉明志心裡,這是一場勢力和意志的較量,志願軍戰士用驚人的毅力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如今,劉老的記憶不如從前,但是說起黃繼光,他依舊很激動。在老人的回憶錄裡,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瞭解到,劉明志所在的部隊在谷山訓練期間,被派到15軍防禦陣地學習,他便被分配到黃繼光所在的連隊前沿陣地實戰學習,成為了黃繼光的指導員。黃繼光是四川人,很聰明,是個機靈的小夥子。除了正常完成通訊任務之外,還經常幫前沿班同志送水、洗衣服。

由於八連的防禦陣地比較突出,吃水也困難,只有距連指揮所小坑道的山腳下才可以出水,可是敵人經常向那裡打炮,所以只有利用敵人打炮的間隙,抓緊打水,有的戰士為此犧牲在水邊。因此,水在陣地上是十分寶貴的,是戰友們用血汗甚至是生命換來的。

“黃繼光會送我通過封鎖區到前沿班瞭解情況,看望戰士,和戰士們一起對敵開展冷槍戰,在坑道里給戰士講政治課。我們在守陣地期間,就發現有敵人進攻的跡象,沒過兩天,上級通知實戰學習的幹部撤下陣地,之後戰鬥就猛烈地開始了。”劉明志後來才知道,他所在的八連,是敵人進攻的重點,也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陣地597.9高地。

後來,劉明志聽聞黃繼光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敵人的槍口英勇犧牲的消息後,震驚得半天都回不過神來。“這是我參加上甘嶺戰役開始階段永生難忘的一頁。這麼多年過去,還總覺得他親切的面容在我眼前……”每每提及那段歷史,劉明志都忍不住落淚。

1958年5月,劉明志轉業回地方工作,曾任淮南市副市長等職。今年91歲的劉明志老人回憶起戰火紛飛的歲月,依舊感慨不已,那些血與淚的過去,讓我們永遠銘記。(記者 付莉榮 蘇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