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是勇敢智慧的,他們面對困難現狀絕不認輸,謀求發展,大膽的發明創造,用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條件艱辛,努力克服;世道艱難,辛勞付出,時間雖在流逝,人們的寶貴經驗卻一代一代流傳。在中華上下5000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他們身死,精神長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

知識與經驗的價值是無窮盡的,代代傳承的精神,就隨著每個人的學習而傳播下去,源遠流長。通過學習和研究這些寶貴的知識,人們可以減少重複發明。還可以前後對比,使其更加完善,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使其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歷史還記載了時代的興衰滅亡、人類的過往。沒有歷史的國與人類,是悲哀的,擁有歷史,就是擁有了自我證明的價值,有了讓人自豪的歸屬感,以及危難來臨時的團結一致。

學習和研究歷史不只是單純的讓人們知道過往興衰,更重要的是,人們瞭解了某一個時代的興衰,充分的知道其衰敗的原因,總結經驗,以史為訓,這樣後人就可以揚長避短,更好地發展國家,來造福人民。所以,歷史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史記》的價值

《史記》就是一部記錄歷史的重要經典。它是後人研究歷史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憑據,也是為其人或事定性的重要依據。

《史記》最早被稱作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當時是史官,司馬一家也都是研究歷史出身。他歷時14年,把歷史的主要人物作為中心線索,以此展開敘述事件,完成了這樣一部,名流千古的《史記》。

司馬遷寫《史記》時,取材廣泛。借鑑了社會上流傳的一些書籍——諸子百家,國家文檔等等,題材眾多,分門別類。

《史記》主要是記載了自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3000多年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所以,許多歷史學家研究歷史都以《史記》為佐證,並寫出大量的研究心得出書立著。可以說,《史記》就是那些歷史學家出書立傳的憑據,是他們創作的基礎與來源。

如果沒有了《史記》,人們就不能對過往的歷史有著很好的理解,不能通曉古今,理解中華民族的血脈傳承與華夏精神,《史記》理清楚了中華民族的過往,讓現代的人們對朝代的更替興衰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

可以說,《史記》的影響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湖南長沙馬王堆墓考的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讓人難以接受,震驚了考古界和歷史學者。更有學者稱:"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司馬遷可能騙了我們。"

古墓的挖掘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馬王堆醫院內的馬王堆漢墓,是70年代在施工時被施工人員意外發現的。後經過發掘整理,共發現三座古墓。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經過考古學家和史學家們的研究確認,這三座古墓年代為西漢初期,墓主人分別為——一號墓是漢侯利蒼的妻子,二號墓是漢侯利蒼本人,三號墓是利蒼的兒子

經專家研究考證,三座墓葬相差20年左右,三座古墓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有竹簡、絲織品、帛書、帛畫、中草藥等,還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並首次發掘了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

除了二號利蒼的墓曾經被人盜過外,另外兩座古墓都保存完整,兩千年來從未被盜過,確保了文物年代的真實性。

馬王堆古墓出土的文物包括之大、涵蓋之廣,是聞所未聞、前所未見的。這三個古墓出土的文物為研究西漢初期的生活狀態、生產製造、以及社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對西漢初期的研究起到了無可估量的作用,以至於震驚了世界。

其實最讓人震驚的,是馬王堆出土的竹簡上記載的事件與人們現在瞭解學習的內容完全不相符。但馬王堆竹簡記載的內容,與一本為《竹簡紀年》的書極為相似,有的內容甚至可以說一般無二,毫無二致,這下成了為這本《竹簡紀年》偽書翻案,以證其清白的重要證據。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竹簡紀年》的翻身

《竹簡紀年》不是被考古發掘整理出來的,它是西晉時期的一名盜墓賊偷盜戰國魏襄王的墓葬品,夾帶其中不小心帶出的。經過論證是春秋戰國時期史官所著,可是在西晉之前沒有發現過此書。

當時《史記》在史學界的地位極高,人們都把《史記》當做第一寶典,一切都以《史記》為基礎開展研究。

在《竹簡紀年》上記載的歷史事件,與人們眼下所瞭解的完全不同,極大的違背了人們的認知,於是被以研究《史記》為正史的許多歷史學家,認定為是偽書,否定了《竹簡紀年》的歷史價值。馬王堆出土的竹簡,為《竹簡紀年》正了名,打破了人們以往的認知。

據《史記》記載,堯是明君,選賢能舜,繼其位。舜學堯,選了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禪讓"。可《竹簡紀年》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這說明舜的位子是搶來的。同樣是得到,給和搶,兩者所帶來的含義,天壤之別。這也讓他人,無法再拿堯舜禹湯的事例,來宣傳"禪讓"中的儒家思想。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另外有一事件,在《史記》中記載,伊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良的宰相,他是奴隸出身,忠君愛國,他幫助商湯滅夏朝,統一了國家,後又幫太甲建設發展商朝,被世人尊為元聖。

《竹簡紀年》裡記載,伊尹驅趕放逐了"大王"太甲,奪得王位。太甲勵志報仇,經過7年的努力,最終,偷偷的進入京城,找到機會殺了伊尹。

這說明伊尹是一個奪權篡位的奸臣。雖然兩者描述的還是那些人與那些事情,可故事的細節與過程完全變了個樣子,整個事件的性質,都翻了個身,不復從前。

兩廂對比下,人們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其中有的學者認為,是司馬遷欺騙了我們。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兩本史書,同一事件與人物,卻有了兩個版本。

後世的學者們也只是根據文字記載去推斷事件,誰真誰偽各有所詞。在最後都沒有一個定論。因為無論誰真誰偽,當年的人和事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不同的一面可以總結出不同的經驗,以史為鏡,知人得失。即使事件不同,可都能給人帶來有意義的價值,退一步說,如果《竹簡紀年》的記載完全是真的,我們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了《史記》的歷史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