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閱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2

第二部分

下面來看第二個問題,中國的傳統政治是“封建”和“專制”的政治嗎?錢穆給出了斬釘截鐵的回答,不是。

這可能與很多人的想法不同。在介紹錢穆的觀點之前,我們先要說,什麼是封建和專制。封建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是“封邦建國”,指的是帝王把爵位、財富、土地分封給親戚或功臣,建立分封國,守衛中央。隨著秦統一六國,封建制度就瓦解了。後來,封建被引申出其他意義,指的是“特殊權利財富由特殊人所有”,我們可以理解成是人有等級之分的意思。

說完了封建,我們再來說專制。專制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獨斷,大權歸一個人或小集體所有,在中國,專制表現為“君主專制”。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中國的傳統政治是封建和專制的政治呢?錢穆回憶起民國時期的混亂情況,說,當時滿清政府被推翻,人們以為,滿清的政治制度,就是秦始皇以來的中國舊傳統,又以為,可以用皇帝專制來直接概括傳統政治制度,這就形成了一個刻板印象,提到中國古代政治,就覺得是封建和專制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先來講講,中國傳統政治為什麼不是專制的?

提到專制,你的腦海中可能有這樣的一幕:某個大臣觸怒龍顏,皇帝就發怒說,“拖出去斬了”或者“誅滅九族”。中國古代皇帝總攬一切大權,實行專制統治,這似乎成了許多人默認的“常識”。然而在錢穆看來並非如此。

首先,從漢代到明代,中國都是士人政權,也就是讀書人組成政府。宰相是政府的首腦,君權也一直受到相權和政府的牽制。

先拿唐代來舉個例子。唐代皇帝怎樣下達最高命令呢?唐代中期,在三省六部之上開闢了一個機構,叫政事堂,成為中央最高機構。宰相們在皇帝要下詔書之前先舉行會議,同意之後在皇帝簽字的詔書上加蓋“中書門下之印”,這個詔書才能執行。如果一道詔令沒有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是由皇帝直接發出,這在當時被認為是違法的,下面各級機關都不承認。唐中宗曾有一次不經中書門下直接給人封官,自己都覺得難為情,不敢用正常形式裝詔書,被封的官因為沒有經過正式手續,被一般人看不起,像是走了後門一樣。由此可見相權對皇權的牽制,皇帝想光明正大地處斬一個人,還要經過刑部核查,這樣的制度很難說得上是專制。

其實,唐代的相權相比起漢代,已經被分散了。漢代宰相是採用領袖制的,唐代則是委員制。也就是說,漢代由宰相一人總領全國行政,唐代的相權則分別掌控於幾個部門,由許多人來共同負責。到了宋代,相權比起唐代又要弱一些,但是這時依然不能說是獨裁和專制。

舉個例子,宋太祖時,有個官位空缺,他叫宰相趙普提名。趙普將自己擬好的名字交給宋太祖,而這個人恰好是宋太祖平時最討厭的,他拒絕這個提名,還把趙普的提名紙給撕了。過了一兩天,他又要趙普提名,趙普還是說的同一個人,說暫時沒人比他更合適。宋太祖也就點頭說:“既然這樣,就照你意見用吧!”由此可見,儘管宋代時相權輕了,皇帝還是要考慮宰相的意見的,這是中國的政治傳統。

前面我們說過,政治制度是不斷變化的。明清沒有了宰相,各個政府部門都被皇帝握在手中了,但國家也有制度,也有法律,皇帝一人的意志並不能決定一切。在錢穆看來,不能單憑自己的想象,就說中國傳統政治全是君主專制與獨裁。

接下來,我們來說,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政治並不是封建的?

前面說過,封建的引申義是“人有等級之分”,錢穆認為,歷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實際在一天天地趨向平等,等級的概念其實在不斷弱化。他提到了兩個方面,第一,在經濟上,基本各個朝代的賦稅政策,都有抑制貧富差距的意圖。比如,前面曾經提到的,漢代不允許私人經營鹽業和鐵業,而必須由國家經營。鹽和鐵每個人都要用,容易獲取暴利,關乎國計民生,限制私營,就等於限制了一些百姓因此而過度富裕,抑制了貧富差距過大造成的社會分層。唐代後期到清代,都由國家來管制鹽業、採礦業等,政府特許經營,有專門的稅收機制,不允許自由買賣。第二,在政治上,幾乎各個朝代都有廢除特權的措施。這在選官制度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唐代以前的魏晉南北朝看重出身階級,把一個人的家世門第作為標準,來評定這個人能擔任什麼職位。門第高但才能一般,也可以做高官,而如果門第很低,就算你才高八斗,也只能當個小官。但是,從唐代開始,科舉制設立,通過考試選拔官員,門閥貴族的特權也就沒有了。唐代前期,工人和商人曾被官場歧視,到了宋代,就都可以參加科舉了,政府政權完全開放。北宋末年的宰相李邦彥,父親是工人,明代萬曆年間的內閣大學士張四維,則出身於商人家庭。這種不論階層的開放性一直延續到清代,今天也是如此。總體上來說,這使得階層逐漸平等,中國社會成為了一個平鋪的社會。因此,用封建等級來說中國社會,在錢穆看來,也是不合適的。

我們來總結一下。錢穆認為,中國的傳統政治並不全是專制的,從漢代開始,君權一直被相權或多或少地牽制,皇帝的意志也受到制度和法律制約。中國的傳統政治也不是封建的,各朝代都走在限制過度富裕和廢除特權的路上,科舉制更使得社會階層一天天地趨向平等了。

今日閱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