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上重點高中的人的初中都是怎麼過來的?

趙傑


小女2018年以高於當地重點線約40分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我們是當地遠郊五線小城的普通工人家庭,基本沒錢搞啥補課,只有家長自己抓。初中三年我家把電視賣了,每年只有春節回老家時才有電視看。娃娃只用老年手機。我們拒絕一切社交活動,每天下班陪著娃娃,娃娃做作業我們看書。基本每次考試都和娃娃一起討論,從知識點到錯題。基本每天都聽娃娃八卦同學關係等等。反正就是把自己當成初中生和娃娃一起成長。還有就是絕對相信老師,把老師的要求當聖旨,絕對不在娃娃面前抱怨老師說老師壞話,哪怕是其他學校老師。


550240803


在普通高中任教5年,省重點高中25年,應該可以回答這一問題?

學習是個系列工程,不要指望某個名師高人指點,更不要相信什麼一對一輔導,哪不是錦上添花,就是垂死掙扎。

作為家長,還是要立足,從小的家庭教育做起,以後在仼何階段,發現問題,都可從前面的家庭教育缺乏中,找到原因,並針對性的解決。

3歲前的聽話,6歲的的是非。使得進小學前,這個孩子具有了:1、聽從老師教育。2、有榮譽感,不甘落後。3、從努力中找成績,從成績中找樂趣。

這樣的學生,內在動力是十分強大的,不需要家長督促,老師擔心。永遠是老師的最喜歡,也得到最佳的教育關懷。

末成年孩子,要搞好學習,靠什麼?1、預習,學到老師教學前面,帶著問題聽課。2、聽課,是一切學習環節中,最重要的。充分調動自己的眼、手、嘴、腦,緊跟老師。3、課後作業:高效、快速、準確。好學生的作業本上,只有清楚的書寫和老師的紅鉤。

為了保證學習好,充分的睡眠,積極的體鍛,良好的身體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學生會有良好的循環,學習輕鬆而愉快!

要相信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所以要從小抓起,越早越有效,今後越輕鬆愉快。重高、名大學、好工作、高收入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一年時間,從年級25年,到中考時年級第3名,逆襲考上市裡排名第一的重點高中,筆者暫且找個代稱“涼中”吧(值得一提,筆者的上一屆師兄師姐們只有1人考上,再上上屆,只有3人考上)。筆者很樂意分享當中的細節。

1.筆者初一初二的學習十分放鬆,因為擔任班幹部,班務雜事多,雖然重視排名,但比較容易滿足現狀,年級排20多名,因為只有年級前三的同學才有機會,所以也未曾想過能考上涼中。

轉折點來自剛上初三的時候,與另兩個班幹部一起和一位很尊敬的老師聊天,他感慨到如果你們三人能考上涼中的話,我就很滿足了。那次談話在心裡種下了一顆“考上涼中”的種子,此後一路披荊斬棘,頑強向上。

2.初三,換了班主任,新班主任為了穩定起見,希望我們繼續擔任班幹部,並承諾不用幹什麼班務管理,承諾市裡的優秀學生幹部名額留給我們(能給中考加分),我們三私下商量了,覺得還是得拋開雜務,專注學習,拼一把,希冀能進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狀態。

3.學習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旦發力,分數不會辜負汗水。初三開始有月考,前兩次月考,筆者的排名沒有多少突破,但是期中考試進步了幾個名次,初中排名首次進入年級前20名。再接下來的月考,竟然還能進步幾個名次,接下來的期末考試,竟然進入年級前10年。

其實在期中考試後,還發生了一個插曲:有個講室外雨天防雷安全的講座,講師聲情並茂的講了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問有沒有同學願意到講臺上分享看法分享夢想,筆者那時也算熱血青年一枚,跑上講臺,在全校師生面前,喊出了人生的一個重要夢想:考上涼中。下講臺後,整個人都是懵的,但是“考上涼中”不再是心裡的種子,而是要發芽,要茁壯成長,要開花結果。

回首初三上學期的學習如同一潭湖水,偶爾有微風輕拂,波瀾不驚。那時沒有補習班,沒有補習老師,一切都是反思總結得來,有些無(誤)師(打)自(誤)通(撞)的感覺:

(1)重視年級排名,期中試開始研究排名榜,發現前10名相對穩定,10名外,排名變動大,自己到前10名的總分差距不過20分,分攤到各科,就是努力一把的事情;

翻出前兩次月考卷,逐個科目做了分析,類似於縱向分析:找出優勢科目和薄弱科目,找出非知識點丟分的分數,找出知識點不會所扣的分數。分析結果,給筆者帶來極大的信心,只要對症下藥,就能把排名排上去。

(2)各科逐漸摸索出少失分的秘籍。

比如語文重基礎知識,不讓選擇題失分,做錯題本,分類摘抄拼音 字詞 成語 病句等錯題錯因,隔幾天複習一次;

比如數學,陷阱題失分多,錯題本做“陷阱現形”的分析,錯題本還摘錄了靈活解題的題型及方法,還收集難題和壓軸題,也是常常積累常常複習;

比如英語,單詞記憶做減法,把不會的摘抄出來 常記牢記,注意完型 閱讀等題型的審題思路和做題技巧;

比如物理,是筆者的死穴,是不開竅的學科,怎麼辦,筆者用的是笨方法,摘錄所有錯題和有疑問的題目,甚至實驗探究題也抄下來,背誦答題標準用語。

方法很多,但是適合自己的,才是行之有效的,才能高效。

(3)時間管理,合理安排,插空利用課間的零碎時間和課後時間。比如錯題摘錄可以利用課間時間,比如簡單的作業可以利用課間時間,有比如一天上了5個科目,白天完成2個科目,晚上只需做剩餘3個科目即可。

4.初三下學期,筆者繼續打怪升級,中考前穩定在年級前五,甚至一度排到年級前2名,這是最佳戰績了,因為第一名實在強悍,撼不動(這個第一名也曾是年級30名開外,存在感低但很踏實,一步步趕上來,終於在初三穩坐第一名)。當時所有的老師幾乎都認為只有第一名能上涼中,其他的都是未知數,實際上他也被涼中提前錄取,老師們樂觀地說,參考上一屆,他們已經提前完成升學指標[捂臉]。

(1)和真正的高手過招,可以激發潛能。年級前10名的同學都很穩定,有你追我趕、不肯相讓的勁頭,一個鬆懈,一個粗心,就會被反超。

(2)年級第一被涼中提前錄入,也激發了同學們的鬥志,或者,真的有機會考上涼中。最後的中考衝刺階段,學習更加起勁。甚至有同學吃起了補品。

(3)最後衝刺階段,心態很重要。良好的心態來自“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筆者抱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應對每一次模擬考,有些坐看雲捲雲舒的心態[我想靜靜]。

因為初三養成的分析試卷和做錯題積累的習慣,還因為一直在琢磨自己和前10同學的差距的習慣,基本對自己的定位清晰明瞭,只要正常發揮,就是前五的水準,唯一的未知數就是我們前十名集團,在全市裡的中考生當中有沒有競爭力。

5.中考。中考印象最深刻的是考數學,蹭蹭蹭的地幹掉前面所有的題目,直至最後的壓軸題的最後兩小題,筆者先慢慢檢查全卷 沒有問題,還剩20分鐘,做最後攻關。終於,排除了多種思路,作了一條輔助線,所有關卡土崩瓦解,答題完畢,還剩3分鐘,手在發抖,一直到收卷。中考數學離滿分只有1分之距。筆者的數學不是強勢科目,竟是所有科目中發揮得最好。

答完政治(現在應該叫思想與法治),筆者說,好難,估計沒幾人考過80分,分數出來,筆者81分,另一位同學85分。因為筆者的政治是最強勢科目。

筆者那屆,共5人考上涼中,是前後5屆中人數最多的。(當初放棄繼續擔任班幹部的兩個同學,有1人考上涼中,1人上排名第二的一中)

以上是筆者的中考走過的路。感謝奮鬥過的青春,感謝那年全力以赴的中考。那是人生的一筆精神寶藏。

2019年11月,筆者曾經就讀的高中,由清華大學授牌“優質生源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