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
最谢阳春锦绣手,旋开紫凤玉娇丛。
这里,
既有彼岸的宁静与喜悦,
亦有此岸的无奈与悲伤。
请听淞雲诗话:《启窗犹待凤凰鸣》
虬枝只向白云中
——赏读《五绝·丙申初春咏松》
诗作者:淞雲 诗话:霞光
庇荫埋荒径
虬枝趁晓风
无心别冷暖
只向白云中
提及松树,人们自然会想到:“明月松间照”(唐·王维《山居秋暝》)的寂照,“转移就松来”(唐·白居易《庭松》)的欣喜。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黄山的迎客松,它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端庄有礼,成为国人热情好客的象征。从此,一棵松涵括了太多的意义,成为了世人心目中的一种文化符号。
山水诗人淞雲登临盘山,赋诗一首《五绝·丙申初春咏松》,为我们生动描摹出一棵高岩之松的形象,抒写着松的情怀。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明晰。
诗人提笔落墨间写下一句:庇荫埋荒径,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把一棵巨松推到我们面前。抬头仰望着它遮天蔽日的树冠,透过枝间的罅隙,看见的是高远的晴空,它的身姿高岸,就连它投下斑驳的松影,也淹没了山间的石径。我们隐隐感觉到这棵松的不平凡,它有涵蕴一方之气韵。诗人起笔自然平和又生动形象,描写出松树形体之高大繁茂,营造出幽静和谐的意境。
诗人笔下呈现出的是一棵飞舞的松。初春时节,它沐浴着朝霞雨露,发荣滋长,盘曲的枝干,像游龙一样向外延伸,以它旺盛的精力,昭示着生命的蓬勃。诗人写道:虬枝趁晓风。你看那条条虬枝迎着山中的晨风,如巨龙般在空中飞舞。呼呼风声与松叶摩擦的沙沙声,齐奏和鸣,天上的云霞和薄雾交织,萦绕于枝头。诗中巧用一个“虬”字,让一棵松生动起来,有了生命的性灵;妙用一个“趁”字,让一棵松舞动起来,有了动感。诗人绘形绘声,令读者如临其境,在静静的品读中,万种思绪随之涌动。我们见惯了诸如“亭亭凌霜雪”,“岂为微飙折”(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的诗句,它们多从松树生长环境的描写中突出它的坚强不屈,而淞雲以独到的视角描写一棵松舞动的情景,歌咏松的风姿,触动读者的情思。
这棵松它趁风而动,直指云端。为了与云相握的瞬间,它默立在这里,守望着蓝天,任岁月流转。它享受着和风细雨的恩泽,也饱受着霜雪的威严。淞雲说:无心别冷暖,只向白云中。只为追寻天空的那份高远,它无心辨别寒冷炎热,只因着这份执着的信念,哪怕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之时,它的内心依旧青翠如初。松如此,人又何尝不是?怀有梦想的人,无心在意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只管栉风沐雨,风雨兼程。
南朝刘协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于这诗中挺拔遒劲的松间,看到了它那趁风而舞的壮阔气势,感受到了它那直指云中的豪情与欢悦。
我记得《易经》九五有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当巨龙飞腾在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之时,世人总是仰慕他们此时的华采与风光。而我更钦慕他们那种潜于深渊,忍时待动的忍耐,去体悟成功光环背后,深潜时的冷峻和岑寂,即初九所言:潜龙勿用。一棵松能否与云天相接,一个人能否实现梦想,这些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沉潜之后奋起的勇气,心怀腾飞的希望,追求梦想的坚韧与执着。
梦想是思想的花朵,它点缀着人生,砥砺着自己不断前行。有梦藏于心中,就像趁风而舞的虬枝,时常拥有跃动的欣喜。不知道,我是否懂了这棵高岩之松的梦,只期待祥云瑞气布满苍穹,它能乘东风之势,扶摇直上,轻飞云端。
诗人淞雲总能以平静豁达的心态看待万象,他眼中的松既有拥抱白云的梦想,也有无心世间冷暖的淡泊。庄子云: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淞雲深谙此道,他或以悠然的姿态拾级而上,走向云深之处,或于山巅,坐看云卷云舒,体悟一份高远的心境。
作者小简
淞雲 诗人,词人,擅长经学,书画,文字学。其人豁达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诗话 : 霞光,中学高级教师。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