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心守忠魂 為烈士尋親人--軍事--首頁

圖片

今年的清明節,天津烈士陵園文管部部長顧連成提前幾天聯繫烈士家屬們,並把家屬們的寄語卡片一張張掛在陵園準備的追思樹上。

天津烈士陵園,蒼松翠柏,靜謐肅穆。一座高31米的花崗岩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陽光映射下熠熠生輝。

顧連成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已經在這工作了36年。1984年,22歲的顧連成來到烈士陵園上班,負責園林綠化。從那時起,他就把工作當成一份責任。每逢清明節和1月15日的天津戰役勝利日,顧連成都會祭奠烈士。

血戰津門,戰事匆忙,許多烈士就地掩埋,捧土為墓,削木為碑。最讓顧連成難過的是,這些烈士有的有骨灰,有的只有一個名字,有些連名字都沒有。他們犧牲時很年輕,大部分沒有子女,無法獲知家庭信息。很多烈屬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怎麼犧牲的、埋葬在哪裡。幫助無名烈士找到名字,找到他們的親人,就成了顧連成心中的大事。

2019年4月2日,顧連成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說想要找原籍是內蒙古敖漢旗的烈士劉振義的骨灰。顧連成趕緊找出烈士資料,發現確實有劉振義烈士的骨灰,但原籍是遼寧省新東縣,並不是內蒙古。會不會搞錯了?烈士家屬也灰心了,畢竟70多年過去了。但顧連成沒有放棄,仔細查閱烈士資料後他發現,跟劉振義一起犧牲的烈士裡,有的原籍是內蒙古。他又查找了兩地的地方誌,終於發現遼寧省新東縣1948年曾合併入遼寧省新惠縣,1949年遼寧省新惠縣歸屬合併於內蒙古敖漢旗。顧連成激動地立刻撥通電話:“我把‘爺爺’找到了!”

2018年農曆大年初四,顧連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烈士的後人叫鄭金峰,想尋找姥爺金昌珠的骨灰。顧連成覺得名字有印象,先記錄了烈士入伍、犧牲時間等信息後,立刻開始查找。他一邊從中華英烈網上查找信息,一邊和陵園保存的英烈名錄比對,結果顯示,鄭金峰要找的和館裡存放著骨灰的黑龍江籍烈士金昌珠是一個人。大年初八,鄭金峰接到了顧連成的電話,“烈士骨灰找到了!請來天津烈士陵園認親吧。”

金昌珠祖籍黑龍江省尚志市,犧牲時年僅24歲,烈士的女兒也就是鄭金峰的母親剛滿6個月。兩年前,鄭金峰的母親因病去世,老人臨終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父親的骨灰。於是,幫母親了卻心願成為鄭金峰必須完成的使命。

鄭金峰帶著母親不同時期的照片來到天津烈士陵園。他長跪在姥爺的骨灰盒前,舉著照片說:“姥爺,照片上這是我媽媽,您的女兒;她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您。”轉過身,又對照片上的媽媽說:“媽,我們找到姥爺了,您安心吧。”聽到此處,陪著跪在旁邊的顧連成已經淚如雨下。

2017年9月,顧連成被任命為陵園文管部部長,負責烈士骨灰和資料保管工作。上任當天,他帶著文管部6名同事走進革命烈士骨灰館,向所有烈士宣誓:從今天開始,我們為您和您的家屬服務,我們將用真心和熱情守護您!

每天清晨,顧連成都會來到骨灰存放館,嘮家常一樣地說:“今天天氣好,打開窗,咱通通風。”顧連成把烈士當成自己的家人,沒事就和他們聊天,講講新鮮事。

2019年,陵園為每一位烈士製作了英靈牌,先從新中國成立後烈士館推行。409塊牌位整齊地排列,足足有一面牆,每一位烈士的事蹟、犧牲時的年齡,顧連成都如數家珍。

已經58歲的顧連成,每天都不閒著。他帶著同事們一起核對了天津戰役烈士骨灰1196名,新中國成立後烈士骨灰414名,校對天津市烈士英名錄第一、二輯13528名烈士信息,用百家姓在全國英烈網上搜索整理了天津戰役犧牲烈士信息1708名,接待烈士家屬查詢150戶,為天津戰役犧牲的32名將士找到了親人……

顧連成想在退休前把天津戰役烈士名錄整理完畢,再把在全國犧牲的天津籍烈士信息蒐集完整。“即使有一天我退休了,為烈士找尋親人這件事陵園也不會放下。現在我們館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隊伍中,這份使命將會一棒接著一棒地傳下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9日 06 版)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