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死之前说“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最后长叹一声群臣误我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了。
大明之亡,并非满清和流寇,明实亡于东林。文人误国才是明亡之原因。
武将无能这个说法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崇祯时的武将仅次于大明开国时的名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曹文昭、卢象昇、左良玉、孙传庭、洪承畴、吴三桂。明末可谓是名将辈出,戚家军虽已衰落,但战斗力尚在,辽东有关宁铁骑,还有孙承宗构筑的关宁锦防线,西北有天雄军、秦军,武将无能完全是乱黑,如果不是两线作战,明朝单干后金,只怕是皇太极还没建国辽东就得重归大明。
最早得说到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率22万军队和满朝文武百官勋贵亲征,结果折戟土木堡,直接打破了明朝建国以后的三权平衡体系,边军要饷有时还得找文官的关系。再加上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仁宣二帝时,内阁大臣职位再度提升,文官的权力和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
到了明世宗嘉靖时,张璁挑起了党争的火焰,此后明朝内部朋党勾结,每个人都想要去加入党派,获取高职,找好的靠山。因为上一个没有找党派的人,死无全尸,他的名字叫夏言,他被搞倒之前是内阁首辅,他被严嵩的严党给搞死了。
明朝的党争影响着朝政,嘉靖时严党和徐阶的人对抗。隆庆时高拱斗倒了徐阶,张居正又斗倒了高拱。万历时张居正在世时把控着最高权力,死后被抄家还险些被鞭尸。后来的申时行、王锡爵、张四维都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权力斗争中下台,这件事直接影响了万历的立储问题,又被称为——争国本。这件事直接影响了明朝的国运,太子地位随时有颠覆的可能,导致太子对他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天启(木匠)皇帝教育不足够,阉党占据朝廷,把崇祯逼向了东林党,去迎接所谓的“众正盈朝”。
崇祯杀了魏忠贤,众正盈朝。朝廷里都是东林党的人。按理说,既然朝廷都是东林党的人了,那就好好干活吧,别折腾了,也别搞什么党争了,但他们还是斗,内斗,比如温体仁和周延儒。崇祯治国十七年,温体仁担任了七年内阁首辅,但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他要么不干活,要么干活没成效。
而东林党最大的“成就”,就是使得政府收到的税大幅下降,最后崇祯也可以说是穷死的。
阉党执政时,魏忠贤起于农民,深知农民的困苦,税收方面主要从东南沿海收税,西北地区的税则要少一些,所以天启时流民和民变的程度远次于崇祯时。
而先前说过,东林党起于江南地区,士绅阶级,导致本该成为明朝赋税来源的东南沿海官官相护,税收不上来,反而对西北贫困地区收税增加。算是间接导致西北出现了许多的李自成和张献忠。
从以上可以看出,文人误国确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