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OYO
编辑 | 子木
3月30日,是荷兰艺术家梵高的生日。然而,在167岁生日当天,这位艺术大师收到了一件极为特别的“生日礼物”——他的画作《春天花园》被盗。
选择在当下这个全世界都笼罩在疫情的阴影下的春天,而且还是梵高生日的当天,盗走梵高早期的这幅全名为《春天里的纽南牧师花园》,这听起来似乎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但这的的确确是一件惊天窃案。有人说:我们的春天被疫情偷走了,梵高的“春天”也被偷走了。
被盗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伦辛格博物馆,当时该馆目前因为疫情关闭,但在当地时间3月30日凌晨3点过后不久,盗窃者打破玻璃门进入实施偷盗。警方当天已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并呼吁当地民众提供线索。
拉伦辛格博物馆馆长扬·鲁道夫·德·洛姆告诉荷兰媒体,他被盗窃案震惊了,作品令人难以置信地被抢走了,并表示展馆的安保“完全按照协议执行”。让人伤脑筋的是,这幅画还是从荷兰北部格罗宁根博物馆借展而来。
拉伦辛格博物馆馆长还补充说:“这对两家博物馆都是非常不利的,这一事件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可怕的。因为艺术存在,可供我们共享和欣赏,尤其是这特殊的时期,可以在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获得安慰。”
梵高更广为人知的是他晚期的作品,比如《星空》、《向日葵》系列、《自画像》系列的风格,色调鲜艳、明快,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熠熠发光的色彩世界,用画笔诠释了对生活的无尽热爱,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如果不是被盗,很多人都可能还不知道梵高的这幅《春天里的纽南牧师花园》。这幅作品创作于1884年,该画描绘了梵高当时居住的纽南镇的花园,当时梵高的父亲被任命为小教区的牧师,梵高就和父母共同居住在该教区,他还在冬天给这座花园进行粉刷。
1882年,梵高的父亲因教会工作需要,带领全家搬家至荷兰小镇纽南。而梵高在海牙遭受了种种挫折,先是被教会解雇,又大病一场。而且他打算与妓女西恩建立家庭的梦想也破灭了。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梵高返回家乡,与父母同住,开始了生命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创作。在这段时光里,梵高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燃起了创作的火花,房子后面的洗衣房成了梵高的画室。
1884年1月,梵高的母亲因故摔裂了臀部卧床不起。母亲的无助激起了梵高善良的一面,他开始废寝忘食地照顾母亲。骨折慢慢愈合后,他常带母亲到牧师公馆的花园里读书给她听。并且从花园中寻找冬天盛开的报春花、紫罗兰、松雪草,摘下放在母亲床头。
梵高与父母的关系就像春天冰河解封一样,变得融洽起来。梵高在艺术上也放弃了叛逆,开始用风景画,特别是牧师花园、纽南小教堂的画来取悦母亲。而这幅《春天花园》或许正是其中一幅。
在1884年3月写给安东·范·拉帕德的一封信中,梵高提到了季节的变化:“我也在寻找冬季花园的颜色。但现在它已经是春天的花园了。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 从1883到1885年短短的两年间,梵高创作了超过200幅油画。这也许是梵高的绘画生涯里,最单纯、快乐、平静的一个时期。
《春天花园》以古塔楼为中心,展现出一片绿油油的郊野风光:地里的青草芽儿刚刚冒出,翠绿与鹅黄零星点缀着画面;远处一棵桃树的枝头,已挂满了粉色的花朵;一戴帽少女正要走上小径,她转身面向画家,脸上展露出微笑,邀请观众进入这座散发着早春气息的花园。
梵高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也许这幅画中的春天,就像顶部的微光,恍惚中以为会驱散阴霾,却最终还是被乌云吞噬。而这也是梵高享受家庭温暖的——为数不多的也是最后一个——春天。
之后不久,梵高的父亲去世,妹妹指责是梵高害死了父亲,家庭矛盾也间接导致梵高去了巴黎。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与家族中唯一与其保持密切关系的弟弟提奥同住。提奥代理了大量印象派作品,梵高因此结识了诸多印象派画家。印象派的作品看上去同样显得粗糙不堪,但却已经获得市场的承认,价格不菲,梵高因此受到鼓舞。但梵高并不具有印象派画家那样的写实基础以及色彩知识,因而他的作品与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能归为一类,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若干年后,艺术评论家们称其为“表现主义”。
在艺术表达上,梵高在乎的是主观情感的表达,所以风格大胆粗放,而这种形式显然并不被当时的艺术界所认可,他自己也感叹,“如你所见,我疯狂地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令人满意的结果,我希望这些荆棘最终可以开出白色的花。”
世人爱梵高,是因为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得以见到梵高眼中绚烂的世界,从而真正去体味生活,而不仅仅只是活着。
《春天花园》被盗后的两天,有人在网上发布消息称,荷兰警方破案神速,画作《春天花园》已经被找到,就藏在这幅画中的那座教堂里。后来这个消息被拆穿,因为那座教堂早在上个世纪就被拆除,而网友也表示,这是一个愚人节的浪漫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