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收文
一、中国传统篮球思维以内线为核心小前锋只不过是战术体系的一个辅助点
翻开中国篮球发展史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那些高大内线球员,从张卫平张指导时代到穆铁柱、王治丹、单涛、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等等,他们浓缩着中国篮球发展的几个时代,这里面除了张卫平张指导都是身高2.10米的内线以他们为核心制定相应的战术,小前锋和后卫球员基本上是围绕内线的辅助点,中国篮球也从来没有打过锋线为核心的战术体系,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延续这样的思路,这从根本上忽略了小前锋在整体中国男篮中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太过注重内线的核心地位导致锋线和后卫线能力的缺失,直到现在现代篮球打法的快速变革和流行我们仍然处于被动当中。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下:
1、中国篮球传统思维得内线得天下,传统中锋具有无限统治力,从穆铁柱时代的砍菜切瓜到姚明时代的强硬对抗,他们在亚洲范围内几乎无敌存在,在国际赛场也能够有一定威慑力,这就造成这种思想的延续,忽视了锋卫球员的均衡性发展。
2、内线本位思想过于严重,影响了我们对于篮球变革的深思,所以我们并没有能够认识到单单靠内线的肉搏并不能获得整体优势的现实。
3、中国的青训体系限制了变革的思维,由于俱乐部青训的局限性阻碍了中国篮球快速变革的现实。
4、我们CBA联赛依然还是传统打法居多,只有广东上赛季才开始尝试小球战术,传统思维定式依然存在于大多数篮球人心中。
其实看看从遥远时代到现代中国篮球这种传统思维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国际赛场最好的成绩是第八名,无论世锦赛还是奥运会我们要赢一场比赛简直比登天还难,而锋线球员即使最强的96黄金一代也是战术体系的辅助点非核心点,那个时候核心还是王治郅、巴特尔、刘玉栋、巩晓彬、吴乃群等内线,胡卫东、孙军、李楠、郑武依然还是围绕这个内线的辅助点,到了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移动长城时代我们继续这样的思路,而且由于内线实力强大锋线照比96黄金一代再次退化,只剩下投手没有了胡卫东、孙军那种传控能力,朱芳雨、李楠只能称为定点投手,再后来易建联、周琦、王哲林时代锋线球员再次弱化,周鹏、翟小川、李根除了防守就是三分,唯一有传控能力的丁彦雨航受伤病困扰早早淡出国家队。
从这个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来中国男篮一直没有将锋线纳入真正的核心地位去发展,所以越来越弱以至于在里约奥运会和世界杯上锋线球员都达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地。
二、中国男篮发展思路滞后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学习NBA可是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学习到相反在NBA大变革时期我们还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落后了。
1、当NBA从传统打法到现代打法过度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相反我们还是不遗余力的打造内线核心体系。
2、CBA联赛的变革速度太慢,目前大多数俱乐部还是内线核心的战术体系,锋线特别是具备持球传控能力的球员太少或者称之为没有。
3、整体打法上变化速度太慢,当然这与传统的青训体系有直接关系,更新换代太慢年轻球员成长速度太慢。
实际上我们可以拿中国女篮做比较,中国女篮在沉寂了几年之后之所以能够崛起我认为与发展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看看现在中国女篮已经开始均衡发展,而且打造锋线为核心各种战术,内线有李月汝、韩旭,锋线有李梦、邵婷,后卫线有王思雨、李缘,李梦和邵婷是目前中国女篮绝对战术核心,内线和后卫线围绕锋线进行战术配置,这样中国女篮就有了全方位的提升,能够战胜西班牙、英国,血洗韩国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发展的必然,同样是俱乐部青训体系女篮给男篮做出了榜样。
三、基础能力缺失
之所以没能出现实力强劲的锋线球员与基本功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也就是我们锋线球员从小的培养方向就是定点投手,比得分后卫高一些的定点投手,包括新崛起阿布都沙拉木、翟小川都是,具备空切能力和定点投射能力但是不具备传控能力,不具备持球杀伤能力,陈林坚和原帅也都属于这样的球员,包括广东的杜润旺、王新凯、辽宁的丛明晨,新疆的唐才育等等,由于我们本质思路将锋线球员培养成定点投手所以看到他们的本质能力除了防守就是无球跑位,寻找空位机会,这样的思路就造成了这种能力的缺失。
我认为这是基本功丧失的主要因素,还是对于锋线球员全方位打造能力的不足,小时候基本功不扎实所致。
四、中国人身体素质
这个也是一方面因素,中国由于工业化时代较晚所以身体素质和欧美拉开差距,特别是黑人球员有先天的力量、弹跳、速度、臂展优势,不过这样的差距我认为在缩小,没能出现优秀的锋线球员这只是一小部分因素更多的是在培养过程中思路和定位的缺失。
五、主导思想的桎梏
造成这种锋线能力缺失的还与主教练的战术思路有密切关系,我们传统思维模式在目前大多数国内主教练的脑海中是固定化的,也就是变通能力不足,即使广东目前战术体系是小球化思路,但是锋线具备持球进攻能力的还要依靠维姆斯和马尚布鲁克斯的杀伤能力,一旦没有了他俩这种战术也是要打折扣的,实际上NBA但凡实力强的球队都是拥有无限杀伤能力的锋线球员,双能卫和全能锋线球员是现代篮球必不可少的战术核心支柱,中国篮球如果不能够全方位发展这两个位置那么遇到欧美球队被虐的可能性还是无限增大。
六、中国男篮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男篮锋线球员全方位能力缺失导致了中国篮球整体的不进而退,里约奥运会我们锋线球员周鹏、李根、翟小川、丁彦雨航的进攻能力简直就是灾难性的,没有一个人得分超过10分,连7、8分都没有,世界杯同样如此李楠三后卫战术直接放弃了锋线,这种思路的偏激化真就无法让中国男篮有本质的提升,要想提升整体实力我认为应该着重以下思路:
1、去内线核心和优势化思路,目前中国男篮已经不具备内线优势。
2、全力发展双能卫和全能锋线球员,说白了这个是篮球的主体,毕竟巨人内线不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即使有我们也应该全方位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内线。
3、融入现代篮球理念改革青训固有的培养模式,每个赛季给与双能卫和全能锋线球员高额刺激奖励,刺激这两部分优秀球员涌现。
4、俱乐部大力改革传统篮球思路向现代篮球靠拢,培养方式上不要仅仅局限于内线,而应该着重打造锋线和后卫线核心球员。
总结:中国男篮整体化发展思路的缺失是造成中国男篮如今这个地步的根本原因,很多年前阿根廷篮球就给与我们很大的启示,但是我们并没有能够抓住机会大力变革,相反还在不遗余力的打造内线核心体系,导致锋线和后卫线整体弱到不忍直视的地步,实际上什么时候锋线和后卫线球员能力提升起来那才是我们真正有希望的开始。
醉言体育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不是很赞“中国男篮小前锋这位置没有超级强者”的说法,因为中国男篮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小前锋位置一直都有着很强的球员。
先说说退役的前辈们,在姚明为首的中国三大中锋成名之前,中国在世界大赛上一直坚持着小快灵的打法,并靠着速度上的优势打进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八强,那一批球员也是中国篮球历史上黄金一代,其中小前锋更是其中流砥柱。当时的东北虎王孙军,得分能力甚至超过当时很多外援;郑武,虽然很多年轻球员不知道他的名字,但那时候也是中国男篮的稳定得分点,联赛中也是BUG般的存在;而像吴乃群、李楠、胡卫东等人,无论本职是大前锋还是得分后卫,也都可以在小前锋位置上有着上佳的发挥,而且当时状态下小前锋和大前锋(当时都叫而中锋)的概念也不是清晰。
在这一批老前辈退役之后,朱芳雨成功的接过了前辈的大旗,成为小前锋位置上最强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亚洲第一小前。有人说朱芳雨不如伊朗的小前锋(忘了叫什么了),那是因为朱芳雨后期由攻转守的技术转型,国家队中承担着更多防守任务,而伊朗人是当时的主攻点,所以数据和场面上要好看一些,但是实力真心不如朱芳雨。
而现役球员中,即使无法立足世界大赛,但是在亚洲依然是最强的存在。如果不是受伤病的影响,丁彦雨航是最有机会超越前辈的存在;周鹏,虽然进攻端总被人喷的体无完肤,却忽视了周鹏的防守能力;李根,巅峰时期的李根,在亚洲赛场完全碾压同一位置的任何球员;贺天举,出色的弹跳和稳定的俩分球,绝对有巨星的潜质,可惜毁于伤病了。还有翟小川、丛明晨等一大批实力派。
当然,如果题主的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那么就没发回答了,除了姚明、王治郅和吴卫东,中国篮球也没有超级强者了。
断线小木偶
CLsports为您排体育之忧解体坛之难,我来说你来看:
中国男篮在世界篮坛一直没有什么威胁作用,虽然在2000年前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多次跻身前八,但实际上这个名次并不能合理的定位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在世界篮坛中国队的实力还是偏弱的群体,尤其是在现阶段中国队的整体水平更是急剧下滑。所以,男篮每个位置几乎都是软肋,不同的是在小前锋这个位置一直都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位置。在内线我们曾有巴特尔姚明等,回想到上个世纪也有穆铁柱这个巨人压阵;在大前锋的位置也有王治郅和易建联等名将;在后卫也不缺乏有竞争力的球员。唯独在小前锋这个位置确实很少出现影响中国男篮整体实力的强者!
中国男篮在小前锋这个位置的实力究竟如何?
既然问题中定义了“中国男篮在小前锋这位置一直无顶级强者”,那么先来看一看我们在小前锋这个位置是否真的没有堪称顶级强者的球员!什么叫做顶级强者呢?其实就是能够改变比赛的局势,影响比赛的结果的球员。比如当年的姚明就是这样的球员,他是中国男篮的核心,也是世界篮坛的顶级强者。回望中国男篮数十年的历程,可能大家都会最先想到“中国乔丹”胡卫东这个最有影响力的小前锋。当年胡卫东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他成为了中国篮球小前锋这个位置的标杆,也被很多人称为是世界篮坛知名的锋线。不过我认为这样的称呼其实言过其实,胡卫东确实很强大,在当年是中国队的中坚力量,不过这里所说的强大是以中国篮坛为衡量的基准,并不是以世界顶级强队作为基准,胡卫东虽然很强,可是在世界篮坛的锋线行列中他确实算不上是实力排名上游的球员,欧美篮球强队有太多的锋线强者在胡卫东之前!
所以在小前锋这个位置我们确实一直处于劣势,一直没有出现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王者小前锋”。优秀的小前锋应该是一支球队的进攻核心,能够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高效的完成单打终结,而我们的小前锋一直都是战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作用要么是投手、要么就是3D属性。
投手性质的代表——李楠和朱芳雨!
李楠和朱芳雨是最近二十年中国男篮很有标志性作用的两个小前锋,他们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男篮的顶尖锋线。但是在体系中他们并没有个人的战术地位可言,只是一个外线的进攻终结点,在战术理念中也只能被定义为投手,没有小前锋应该具备的刺客属性。
3D属性的代表——翟晓川!
现阶段男篮小前锋的主力球员是丁彦雨航和翟晓川,而翟晓川就是十分典型的3D属性,他在男篮的作用就是投三分和防守,以及抢篮板,做一些蓝领球员的工作,也没有明显的战术位置。
显然中国男篮的小前锋现在正处于一个退化的阶段,即便是拥有了丁彦雨航这一个相对较为全面的锋线选择,中国队的小前锋也是一个最明显的软肋,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男篮的小前锋一直强大不起来呢?
原因之一: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忽略小前锋战术地位的惯性思维!
其实较为基础的原因就是一个惯性思维,而这种惯性思维就是:中国男篮本身就不善于使用小前锋,所以对小前锋也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和注重!
不要小瞧这种惯性思维,这就是一种很严重的导向作用,能够影响中国男篮的整个大局的发展方向。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内线为主,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内线制霸”的惯性思维,这就有了这些年各种“移动长城”的衍生。与此同时我们的篮球理念中又在潜移默化的弱化小前锋的战术作用和地位,因为我们在这个位置一直都没有世界顶级的代表出现,因此就一直在忽略小前锋的发展,也慢慢的淡化了这个位置带来的影响。到最后小前锋的能力和作用自然而然的就越来越差。
原因之二:亚洲人的身体基本属性确实不适合产出顶尖的篮球赛场的小前锋!
还有一个比较贴合实际情况的原因就是身体属性的差距,这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为什么欧美篮球运动员,尤其是黑人运动员能够出现那么多能跑、能跳、能抢、能撞、能投的小前锋,因为他们自身的身体属性有优势,他们本身就擅长这种运动。而对于亚洲运动员来说,身体属性本身就是一个弱项。而且小前锋又是一个需要集合很多特质才能打出作用的位置,这就使得培养顶级的小前锋是难上加难。如果小前锋的核心力量不足、对抗差就导致在竞赛中体现不出作用,即便是有着不错的投篮能力,也很难在高强度的比拼中发挥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在篮球里面一直强调核心力量的原因,因为核心力量是保障技术动作完美施展的基本要素!
而且还有一个隐患就是玻璃人的属性,小前锋这个位置需要强大的运动能力,也需要强壮的身体作保障,如果身体素质一般,那么就很容易受伤。所以在国际赛场上中国男篮的小前锋没有施展的空间和余地。
原因之三:教练的理念过于守旧!
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了,中国篮球的发展现在是处于落后的阶段,无论是球员的能力特点还是教练的执教理念都很落后。在亚洲赛场我们暂时还是王者,篮球的发展也比较领先,但是亚洲的篮球大环境本身就落后,所以中国篮球的发展也必然处于中下游,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在推进职业化的原因,只有职业化的发展才能让篮球更专业。
教练执教的理念不更新也是影响小前锋发展的主要原因。以2019年的世界杯为例,李楠带了不少的小前锋球员,即便是周鹏和丁彦雨航受伤了,也还有任骏飞、翟晓川、可兰白克、阿布都沙拉木这四个锋线,可是在比赛中李楠很少给小前锋机会,甚至连三分的战术安排都不多,这种理念就会导致小前锋的发展停,甚至滞后!
所以中国男篮小前锋的发展不佳是一个历史性问题,这已经是一个顽疾,而不是近期才发现的瑕疵。先天的属性没有优势确实没有办法,但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能够改变这种差距。丁彦雨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二十年中国男篮最有威胁的小前锋就是丁彦雨航,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小丁的个人进攻能力已经算是最为全面,可以持球进攻,也可以打无球,并且能面筐单打也能背身低位。不过丁彦雨航还不够突出,他的出现能够引起中国男篮开始发展小前锋势头,但他还不是顶级的强者!
结语:
有问题不怕,怕的就是躲避问题而不去积极的处理和解决!其实中国男篮锋线能力一直羸弱就是一个长期被躲避的问题 ,大家都打下了一个基础印象:亚洲人的身体素质差,不可能打好小前锋。所以就慢慢的将这个印象刻板化了,刻在了脑子里,导致对小前锋的发展更加忽视,因此才使得小前锋这个位置一直没有涌现出具有统治力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