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

洛华有意


百家争鸣就是一场革命!一场思想跟不上社会进步后孕育出来的一场绝无仅有的革命!但是百家争鸣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之不幸。真的可悲可叹!

众所周知,周朝是一个原始的,落后的社会。他继承的商朝那些部落文化,无外乎是一些巫医之类的文化,毫无思想可言,当周朝发展到到了春秋时代初期,这样的部落文化已经严重不能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了,当人们都开始问:我是谁!要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思想革命就开始了。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各种各样冥思苦想的人创立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他们立书讲学,开宗明义,各种思想像春天的嫩芽那样萌发,成长。那是一个思想何等光辉灿烂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以此为基础,中华文明正式建立,几千年延绵不绝。可惜了!这么一场革命来得太早了!它是中华民族之幸,却也是中华民族之最大不幸。

我们转身再看看欧洲,古希腊的城邦社会,也创造出来相当璀璨的文明,可惜这样的文明被各种断流,打罗马帝国之后,经过中世纪那段黑暗时期,在文艺复兴时代之后,欧洲才迎来的各种思想爆发的高峰,这个时期和我国的百家争鸣何其相似,因为有了文艺复兴运动做基础,才有了现代社会的出现,各种科学技术才能蓬勃发展。

那么为何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剧呢?

第一个原因大家都知道,秦用法家,汉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年,儒家思想就一直统治了中华民族。在汉唐时代还是不错的,儒家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性的,往后就越来越落后迂腐了,乃至于出现了清末面对欧美那样的积贫积弱。

第二个原因,过早的出现百家争鸣!文字,货币,社会制度,度量衡等都还乱七八糟的时候,各种思潮涌现出啦,没有强大社会底蕴来承载他继续前行,最后没有形成各种科学发展观,反而被统治者利用来维护其统治了。

第三个原因由于百家争鸣没有形成科学技术发展思潮!中华民族损失了提前两千年称霸星球的机遇。让茹毛饮血的欧洲人后来居上。可惜了澳洲,美洲那样的大陆。幸好在欧美的启发下,我们虽然迟了两千年,终于还是明白过来了,但是于中华民族来说,可惜了这次绚烂的思想革命,他给我们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文明没有断层。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家之言,万勿唾之!


陈正雄3


周王失鹿诸侯争,日光血色杀戮兴;白骨蔽野残垣处,儒墨法道救苍穹。

话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财逐利,互相杀伐,什么仁义道德,什么诚信礼仪,全都抛到了一边,一门心思杀!杀!杀!杀人多者为侯,杀人更多者称王称霸,哪管什么生灵涂炭,更不论什么民不聊生。

这时候,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可就看不下去了,就挺身而出,面见这些诸侯们,要他们放弃杀伐,保境安民,恢复和平状态。

一、儒家率先走上历史舞台

儒家由于孔子的推广,人才鼎盛,率先出场的是儒家的子夏及其弟子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李悝(kui)。子夏以儒家思想教导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以儒家思想辅佐卫君;吴起李悝则以儒家为基,以法家、兵家为表,积极发展经济,注重民生,安定民心,加强军事,使魏国迅速富强、军事强盛。

嗣后,孟子、荀子相继而起,但儒家思想是渐进式的治理方法,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见效,而诸侯们急功近利,恨不得立即强盛,所以不被重用。

二、兵家随后而起

因为战乱,兵家开始盛行,其代表人物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孙膑等走上了历史舞台,分别辅佐诸侯,保境安民。

三、法家的崛起

局势动荡,民不聊生,国家处于无序状态,所以,法家也应运而生了,其集大成者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其变法不外乎发展农耕,奖励战功,加强军事,加强管理,健全法律法规。秦国的民众安定了,秦国强盛了,但杀戮之心更加强烈了。商鞅的法律过于严苛、残酷,以后误导了李斯、韩非、秦始皇和秦二世,为秦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四、杨朱的道家思想

杨朱学派有杨布、孟孙阳、告子、子华子、詹子(詹何)、它嚣、魏牟等人,主张"贵己"、 "轻物重生"、 "人人都不损一毫",“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等思想。希望社会上,人人都看重自己,不因贪图利益,而伤害自己的生命。他从“贵己”的角度,劝谏人们,安于现状,不起争端。

五、道家的兴起

道家自老子开创,战国时,列子、庄子、鹖冠子较为有名,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力图使王侯们寡欲、无为,把浮躁的功利心态平静下来。可想而知,是不会受到王侯霸主们重视的。

五、墨家的兴起

农民墨翟,创立了墨家,这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招收了弟子禽滑离、孟胜、田襄子、腹等数百人,主张人人相爱,和平共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思想,以此劝说诸侯们。虽然不为他们所接受,但却制止了不少的战争。

六、纵横家的兴起

各国征战不休,秦国要灭亡其他国家,所以,纵横家兴起了。苏秦、苏代、苏厉兄弟是合纵家的代表人物,主张齐楚韩魏赵燕联合抗击秦国,以达到社会势力平衡。

而以张仪、范睢为代表的连横家,则主张秦国远交近攻,分别与其他国签订盟约,共同打击弱小国,以便各个击破,最后,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实现和平。

七、其他学术流派

还有名家(逻辑学家),主张正名;农家,主张安心务农,不问它事;等等。

秦汉以后,国家统一,学术进步,百家学派经过融合、改造、完善、舍短取长,最终形成了融合统一,成为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如:

道家,分别形成宗教和中药医学、哲学;

儒家,墨家,分别形成政治思想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伦理道德学、礼仪学、光学、几何科学等;

兵家,纵横家,分别形成军事思想学、兵器学、军事学、军事指挥学、战略战术学等;

法家,分别形成法学、法律学等;

农家,形成农业科学等。


南宫外史


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是当时人们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的历史选择。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能出现百家争鸣?而其后的时代,为什么再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呢?

首先,春秋战国时代能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1. 周王室的“礼崩乐坏”,各诸候国失去统治国家的文化思想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也是由于西周的灭亡后,东周的王室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

从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候国,到春秋时期还有128个诸侯国。虽然较大规模的国家也就十几个,但这众多的国家还是都处在了各自为政的时代。

原先周王室为控制各诸侯国的,君权至上的礼乐等级制度也己荡然无存。并且各诸侯国为了各自事实上的独立,一定也不会再继承周王室的礼乐制度。

这就造成了各诸候国,虽然在政治上实现了独立,但在国家的统治思想上还没有各自成熟的体系。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文化统治的思想体系。那么这个国家的统治就会没有指导思想,就会失去发展强大的动力,就会没有富国强兵的源泉。

2. 各诸候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强大,而在选择适合自身的文化思想。这也为各个学派思想,提供了发展空间。

各个国家为壮大发展自己。就需要一个文化思想,作为指导国家发展的基础。

为此,各诸侯国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政策。各个国君和贵族,都招览了很多的有学之士为自己服务。礼贤下士,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一些有名望的有学之士,还在各国间来回游说。理念相互需要合适的就留下,不合适就走掉。反正来去都很自由的。

如当年的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了宣扬自己的仁政主张,就和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

虽然他的主张,那些君主们没能采纳,但在此期间他的教育事业却有很大的发展。不但收鲁国的学生,连其他一些如齐、楚、秦、晋、卫、吴等国家的人都有来求学的。像颜回、子贡、冉求等人就是在这期间拜孔子为师的。

当然,那时也有很多别的有名望的有学之士,也都私收门徒。讲学风气盛行,并率其门徒互相辩其学说。这也使得各个学派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正是因为当时各诸候国,对文化统治思想的需求。也才会有礼贤下士的风尚,也才会有各个学派的思想,有了很宽松发展的空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 春秋战国的长时间存在,也为各学派思想提供了发展的时间。

春秋战国,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经历了500多年。给各学派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时间。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会经过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这些学派思想,也经历了初始创立、发展壮大、成熟稳定等几个过程。

像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的儒家学派,开始孔子主张的是“仁”、“礼”。“仁”是“仁者爱人”、“礼”是“克已复礼”,“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而作为他的这些主张的核心“仁”,他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而到了战国时期,儒家的传人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核心就是以民为本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的这些思想就比孔子的思想,又成熟进步了一些。使儒家学说更成熟完善了。为后世的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各诸侯国的相互征战制衡,使春秋战国经历的时间长了些。也为各学派自身的成熟稳定发展,提供了足够长的时间。

所以,在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正是因为周王室的“礼崩乐坏”,使各诸候国必须要选择新的文化思想的情况下。给各家学派提供了宽松的发展壮大空间,以及发展成熟所需要的时间。

其次,春秋战国后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1. 统一封建王朝的情况。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分而治之的战国时代。秦始皇尊崇的是法家思想,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由其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对儒家思想也有一定的打击。

但是,到了汉代的初期,道家的思想被当作正统思想。由于道家倡导的是“无为而治”,在百废待兴的汉朝初期,可以说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国力逐渐发展壮大,汉武帝刘彻想为国家发展做出一番事业时。道教“无为而治”的存在,就会对皇权有了一些掣肘。

最后,汉武帝采取了儒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该儒家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儒家学说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家、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的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这个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后世中国封建王朝的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所以,在这些封建王朝是不可能再有其他文化思想发展的空间。更不会有百家争鸣的局面。

2. 在国家分裂的乱世时代。

在国家分裂的乱世时代,由于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相比生存更加重要。基本上都沿用了儒家思想,也没必要再作改变。

在南北朝时代。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更是在学习、融合到成熟的中华文明体系中来。儒家思想也被他们逐渐接受。

虽然,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但是在儒家思想已成熟发展的情况下。其他的一些文化思想,真的已失去了发展空间。因此,也不会再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以,文化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应是当时各诸侯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的历史选择,并且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其后的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尊崇与推广。成为中华文明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为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再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也只是昙花一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