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乒乓球单打为什么没有出现奥运冠军两连冠?

小侠武润震


我是第六人,我来回答这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项目之奖牌得主分布情况,如下表:

第六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下这个图表:

第一,乒乓球于1988年加入奥运会大家庭,坦白讲,这个项目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入奥的时间却比较晚。其中第一届男单金牌得主是韩国直拍选手刘南奎,这个还是比较有历史意义的,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在举行的这8届奥运会中,中国男乒有5人摘得冠军,韩国选手有2位摘得冠军,瑞典选手有1位摘得冠军,国乒的夺冠率为63%。这也说明奥运乒乓男单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群雄逐鹿,对手具备一定爆冷实力。

第三,从第六人标注的颜色可以清楚的看到,国乒史上有4位选手连续两届摘得奖牌。其中刘国梁分别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摘得金牌和铜牌;王皓于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2012年伦敦连续3届奥运会摘得亚军;王励勤则连续在2004年雅典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摘得男单铜牌,张继科分别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摘得金牌和银牌。

由此可见,这4位乒坛翘楚当年非常的不容易,都做到了连续2届奥运会摘得奖牌的壮举,其中王皓更是连续3届摘银牌。因此,我们男乒并非题主所说的只有王皓无限接近这个两连冠目标,其实张继科更接近这个目标。

接下来,我们探讨下为何奥运乒乓球项目没有出现男单两连冠:

首先,第六人认为男乒的整体竞争格局跟女乒不太一样,这些年,我们对手一直在卧薪尝胆,试图来打破国乒一家独大的地位,对手的进步缩小了跟我们的实力差距。

这里边比较有名的当属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那个时候老瓦凭借一己之力对抗了我们几代乒乓前辈,终于在1992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迎来大爆发,一举夺魁。其实当年的老瓦、佩尔森和卡尔松实力非常强,人家硬生生的建立起了瑞典王朝,在成绩上甚至盖过了我们中国队。

后来随着刘国梁和孔令辉年轻小将的崛起,中国队才逐渐将挽回单打颓势,实现了国乒的霸主地位。

可以说,乒乓球刚入奥那会,我们的实力并没有绝对优势,连续夺冠从何谈起呢?这是一个大前提。

其次,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会。每4年才举办一次,关系国家荣耀,所以这种世界大赛运动员的紧张程度非一般比赛所能企及,运动员能不能夺冠,比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东西。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运动员很难打出自己的应有水平,“爆冷”这个词汇在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是时有发生的。尤其是单打比赛,讲究单兵作战,如果你的实力仅仅比对手高一些,而对手恰恰放下思想包袱去拼你,超水平发挥,可能最后输球的就是你。比如王皓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输柳承敏的那场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要知道,王皓对柳承敏保持着超高的胜率,但是那场球柳承敏犹如神助,真的打疯了。虽然技术有漏洞,但是斗志和必胜信念有增无减,而王皓则带着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比赛,应该说这是输球的关键原因。

因此,奥运会这种比赛,有时候比的不仅仅是技术(硬实力),而是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你敢不敢赢的软实力。这方面,王皓是比较遗憾的,他的技术比2004年的柳承敏先进,也比2008年的马琳先进,但是在拼劲、狠劲方面、在求胜渴望程度方面却稍逊一筹。而到了2012年,他的技术和斗志都不及张继科,输球也就在所难免了。

再次,国际乒联对于乒乓球的不断革新措施也直接影响到了运动员的发挥。

例如,有机胶水改无机胶水,直接让马琳正手的杀伤力锐减,原来一板爆死对手的球,现在不可能了,打相持又不是自己的强项;再如小球改大球,速度和旋转都下来了,马琳的前三板没有以前犀利了,张继科同样受到了大球的影响,原来的霸王拧集旋转、速度和力量于一身,能直接得分,现在想都别想。

而这种器材的不断革新,倒逼着运动员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容易诱发伤病,像是张继科的腰伤在里约奥运周期已经比较严重,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他的发挥。

总结

第六人认为奥运会男单没有人连冠,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手之间实力太过接近了。换言之,对方往往具备爆冷的实力,例如,王皓输柳承敏、马琳和张继科,说白了,王皓的整体实力没有达到拒绝对手爆冷的实力,像是女线的邓亚萍和张怡宁为何能实现两连冠壮举,整体实力(软实力+硬实力)太强大,不允许对方爆冷。

同时,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的不断革新也间接影响了一些运动员的发挥,缩短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巅峰期,这种情况下,想实现连冠就更难了。

总的来说,想获得奥运会单打冠军,不仅仅要具备冠军实力,更要具备冠军气质,有时候还需要运气成分的加持。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左右着冠军的最终归属,未来谁能实现男单连冠记录?还是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吧。


国球第六人


的确,目前还没有人能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中实现卫冕。像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孔令辉、张继科这样的大满贯都没能做到。马龙在明年奥运会有这个希望,但卫冕的难度实在是太大。


男子技术发展太快,一个运动员很难在8年里都保持在巅峰期。

中国女乒一直在推行女子技术男性化,早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王楠在决赛中的对手李菊,就是被称作最早的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人物。但从整体来看,像丁宁、刘诗雯、李晓霞都是在不同程度地模仿或趋于男性化技术,她们击球的力量、速度与男选手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正是这种一直没有取得特别大突破的前提下,女乒也出现了邓亚萍、张怡宁两位蝉联奥运女单冠军的选手。但与女子技术相比,男子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发展得太快了。

就像张继科说得那样:“当时,我应该是在男子运动员中反手接发球,台内暴拧最好的选手。但现在很多运动员都在使用这一技术,而且他们在速度、力量方面还有加强。”像台湾的林昀儒、日本的张本智和,在大球时代反手技术增长的十分明显。奥运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像当时的“二王一马”最终都没有实现大满贯。更不要说在8年时间,2个奥运周期都保持在巅峰状态,这对男运动员来说真是太难了。

赛制及多项改革,也影响了一批选手在男单上实现卫冕。

像改大球之后,球的速度都在变慢,还有无遮挡发球等等,都极大地削弱了刘国梁当时近台快攻打法。11分制的使用,让比赛的偶然性增加,双方的实力进一步缩小。如果再打21分赛制的话,中国队的实力仍然会明显占优。可以说,国际乒联在推动的一系列改革中,也让一些运动员失去了在男单上卫冕的机会。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像丁宁在使用大球之后,她不属于近台抢攻型,而是防守反击型。球的旋转降低之后,速度、力量型的打法占据了完全上风,丁宁几乎是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屡屡被年轻选手打穿防线,这也是改革带来的影响,那就是丁宁的打法已经不适应新球而导致落后。

王皓不是最接近实现奥运男单两连贯选手,心理素质在大赛中猝然崩盘。

王皓从来没有输过柳承敏,而且两个人在奥运会的对决,当时还在王皓的巅峰期。赛前,柳承敏对王皓也做了非常细致、有针对性的安排,再加上势不可挡、凶狠凌厉的搏杀把王皓完全搏乱了节奏,在士气上、信心上完全被压制,最终将奥运男单冠军拱手相让。可以说,王皓的技术实力与心理素质并不匹配。在技术的先进性上,王皓的直板横打是优于马琳的,可以说王皓是要用“两面攻”,在打马琳的“单面攻”,但这一次王皓又在杀红了眼的马琳面前,再次缴械投降。

在杨澜主持的《人生相对论》节目中,王皓谈到对马琳的失利说:“马琳算是我的师哥,以前我们在一起研究对手,但决赛中遇到他我真不知道怎么打了。”王皓够善良,但用一句中国话来说,这哥们缺乏点血性。这句话很快就在他与“藏獒”张继科的对决中得到印证。张继科本是王皓的陪练,能从自己陪练的主力选手中战胜他并拿到奥运男单冠军,张继科真是够血性。而王皓心理崩盘,越打越怂的毛病又犯了第三次。用王皓自己的话说:“三次接近男单奥运冠军,对柳承敏、马琳是打得过没赢下来,对张继科那次是真赢不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觉得马龙明年能够成为奥运男单卫冕第一人?王皓是当年那个最接近奥运三连冠的人?他的心理素质与冠军相符吗?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骑马寺的少年


奥运会两连冠,这个难度实在是大!别说乒乓球项目了,即使放眼奥运会所有的个人项目,能够做到的又能有几人呢?

为什么奥运会没有出现男单两连冠的球员?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时间跨度比较长,男子的竞争太激烈

奥运会男子单打两连冠,最快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办到,最慢需要8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奥运会的时间跨度确实是太长了。两年一度世乒赛的冠军,一年一度的世界杯冠军,这两个稍显容易得多,巅峰期出现连冠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男乒乓球运动员的巅峰期普遍都不长,大概都是25岁左右到30岁,这5年左右的时间,新老更替比较的快。再加上奥运会项目的单打名额一直都不多,之前最多是三个,后来改革之后变成了两个。再加上时间跨度长,就能知道其中的竞争有多激烈了。

外协的人才比较少,竞争相对小一些,连续两次上奥运会的机会比较大。国乒这里就很无奈了,能够连续两届都拿到奥运会名额的运动员本来就不多,更别说夺冠了。

王皓是三连亚,这也算是创造了历史,确实是挺遗憾的。04年雅典,王皓初出茅庐,败给柳承敏,输给了经验,输给了年轻;08年北京奥运会,王皓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巅峰期了,而且有过奥运会决赛的经历,输给了马琳,错失最佳的一次机会;12年伦敦奥运会,29岁的王皓已经是职业生涯的末期了,碰到了巅峰期的张继科,输球也没有太多的意外。

第二、乒乓球的历史比较短

记录总是留给人打破的,前提是时间允许!

乒乓球1988年汉城奥运会才算是进入到奥运会的,离现在32年,8届奥运会。即使现在不出现,以后也会有机会打破这个记录的,不用太担心。

国际乒联为了制衡国乒这些年不断的进行改革,每次改革对于老将的影响都很大,这方面也降低了卫冕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