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蝸窺文史
非常感謝您的悟空提問!紙張書籍刊印不會因為華為5G的商用而止步,反而會發展的越來越好,而且也會讓人越來越意識到紙張書籍閱讀的重要性。
我以自媒體人的身份,講述下5G商業時代手機相對於紙張書籍進行閱讀的缺點:
1.手機電子書閱讀比較費電。
在5G芯片處理器的早期,芯片設計方案為外掛方式,後來感覺這種方案比較費電,然後改成集成方式。但是相對於以前的4G手機,5G手機確實比較費電一點,畢竟功能和應用增加很多。
而且,現在很多高端手機都在使用OLED屏,OLED屏是全屏發亮,打開電子圖書軟件進行閱讀會讓手機電量持續降低,閱讀長篇小說類的電子書內容會讓手機耗電更快。
手機廠商雖然現在對手機進行續航方面的整體提升,但是相對於紙張書籍的閱讀時間的長久性根本不佔有優勢,有時還是需要去找相關紙張書籍進行閱讀更省心,時不時還可以進行內容標記。
2.電子書內容中的素材很多都來源於紙質書籍。
手機的電子書的誕生基本上是依靠計算機系統的文件傳輸和數字展示技術的進步,雖然我們可以把電子書展現內容的文本和界面做出來,但是也需要內容生產者。
可能有些人看到上面不是很明白,我就以【今日頭條】為例,把它當作電子書軟件,自媒體創作者創作相關題材的內容信息就是生產內容。只有生產了內容,大家就可以在今日頭條看到各個頻道的內容。
雖然自媒體人可以生產內容,但是我們的內容素材更多源於紙質書籍。通過對書籍內容的閱讀與思考,我們自媒體人才會在更多創作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思想內容,哪怕是碎片化的信息。
5G商用時代會加速數字信息的發展,那麼在內容版權上很多自媒體人和優秀的創作者會更加重視,畢竟這是自己的腦力勞動成果。
如果大家玩過抖音,你會發現這些視頻生產者都繞不過一個音樂版權的問題。比如抖音有很多內容題材的玩法,但是這些創作內容的背景音樂現在確實需要早期的歌手或其它製片公司授權才能正常使用,畢竟音樂的製作不是抖音內容創作者的實際原創。
同樣,紙質書籍在很大程度上會有第一時間創作性,後期圖文創作者想要編寫自己的原創內容,是不能隨便抄襲原創紙質書籍的內容,否則會影響自己創作內容的正版權威性,原創內容的判定標準一般會以時間點作為基本的標準。
END
通過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到紙質書籍會在5G商用時代發展的越來越好,更能鼓勵更多自媒體創作者在創作平臺上創作優質的原創內容。而且,紙質書籍的版權商業價值會在5G時代會有更好的體現,原創第一手內容就是自己的財富。
豬小P數碼空間
華為宣佈5G商用,題主提出未來文化傳承是否會隨著5G的到來而代替書籍,同時舉例了紙質報紙作為參考,就此我也說一下我的淺薄見解。
一、紙質報紙現狀及發展
紙質報紙確實已經很少人看,現在還有訂購報紙的主要是一些機關單位、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等。而且機關單位也逐漸開始訂購的電子版報紙,紙質報紙也主要訂的本地和黨政類報紙。
如果你經常去圖書館,就會發現圖書館的報刊閱覽室裡看報紙的都是清一色老人,他們風雨不改的每天準時到圖書館等候開放看報紙,按圖書館保安的說法,這些老人們比他們上班還積極準時。
現在的人們獲取新聞資訊都是通過手機App來閱讀,畢竟它比報紙更豐富、更快捷、更方便,時效性更強,而且還免費。還能暢所欲為的和網友在評論區發表自己或討論他人的評論,要比看紙質報紙有趣多了。
所以,紙質報紙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是必然的,但並不代表報紙的媒體機構以及出版社也會消失。他們只是逐漸轉向為數字媒體平臺,準確的來說是加入各大在線媒體平臺,畢竟自己創建的媒體平臺幹不過現有的幾大媒體平臺,而且還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去維護平臺,並不划算,也是不務正業。
還有報紙的週三、週四、週五報等出版週期也會消失,以後只有一個全天候隨時發佈新聞的出版週期,也可以說無週期性了。
二、紙質書籍現狀及發展
十幾二十年前,實體書店遍地開,晚上和週末書店也是人來人往,但現在幾乎很少能看到有書店了,就連新華書店也是有所減少,以前一個城市裡可能有幾個新華書店,而現在一個城市裡基本上都是隻有一個新華書店了。
從實體書店的變化看也能看得出紙質書籍的需求市場在慢慢減少,或者說紙質書籍的銷售方式開始轉向線上零售,因此說書店是否還有價值?
價值還是肯定有的,至少根據目前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銷售圖書必須得有文化經營許可證,而取得該證的其中一個硬性要求就是得有相應的經營場所,所以即使你線上銷售書籍,前提還得先擁有這個證書,書店,從商家的角度的看肯定是有價值的。
而作為讀者,特別是喜歡看書的讀者,他更喜歡的是需要一個環境氣氛,週末或者空閒之餘去到書店選書看書也是一個比較愉快的日常,還有那種情懷,不是線上書店所能代替的。
紙質書籍目前最大的消費群體是學校(教學及學校圖書館館藏)和公共圖書館,而個人消費群體的話主要是學生居多。
因此我們主要討論一下紙質書籍在教育方面的影響吧。很多年前就可以爭論無紙化教育,優勢理論雖然很明顯,但實際不受待見,而且牽涉甚大,並不是短期能實現的。
如果實現無紙教育,即就是電子產品來代替書作為知識傳播的載體。把電子產品當玩具給孩子玩家長可以接受,但當成學習用具家長就有所擔憂了。
首先,擔心孩子的視力和書寫問題,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導致視力下降,長時間不寫字,字會更難看,甚至不會寫。
其次,儘管無紙化教育可以讓孩子思維發散,但網上有趣的知識太多,太發散的話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別說探究學問,也許連基本的作業都不能及時完成。
而且,除了家長的疑慮外,很多人認為,看電子書遠不如看紙質書更有feel,也不如看紙質書注意力集中。
無紙教育談何容易,會牽涉到很多行業和人員崗位,還有學生使用習慣、學習效果等的問題。
最後5G是否會代替紙質書籍
無紙化肯定是好的,從成本和環保來說都是非常有優勢,而且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朝著無紙化而去,但需要幾代人過渡迭代才能完成。
而5G是指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它並不可能代替紙質書籍,只能說5G時代的到來,會加快進入無紙化時代的步伐。
黑馬科技社
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時延的5G時代將會帶來全新的知識獲取和體驗,藉助互聯網移動終端將大大提高信息資源的傳播速度,閱讀媒介也將不再侷限於紙質書、電子書等等,AR、VR、3D等新技術在出版領域也在不斷進行探索性應用,未來的閱讀應該是立體的、全息的、多媒體的、無時不在的一種狀態。
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可以相輔相成。舉例說,讀者在閱讀《人類簡史》時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就能觀看導讀課程,也可在網絡社區與他人交流,從而加深閱讀體會。亞馬遜中國區副總裁劉書說,電子書用戶對經典作品仍然喜愛。
隨著5G技術的落地、虛擬技術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將是數字閱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今,數字傳播技術帶來的數字閱讀、有聲閱讀、可視化閱讀已然超越傳統閱讀體驗,圖文、音頻、視頻及AR/VR技術的加入使閱讀變得生動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