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如同一颗闪耀的流星,在开始之时绚烂夺目,但是同时也很快就陨落,只经历了短短的15年。在我们历史的学习中也曾听说过“秦亡与政而非与制”,这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但也让我们去反思其衰落的原因。
而如今我们探讨的则是另一个事件“沙丘之变”。沙丘之变到底是什么?沙丘对秦王朝以及当时社会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从内部去了解一下这个事件是怎样导致秦王朝的覆灭与消逝。
一、 从秦王朝的内部斗争去看,秦王朝的内部斗争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平静,相反充满着斗争,在这个十分混乱的环境下,出现了“沙丘之变”,而沙丘之变也正是从内部瓦解秦朝统治的导火索所在
秦王朝的专制统治,是把双刃剑。但是从如今来看,其的消极影响影响深远。专制统治开始于秦朝,即当时的分封制和郡县制,这是秦王朝加强王权的一种方式。
但是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比如“焚书坑儒”最终是“沙丘之变”的导火线。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了六国,实现了最终的统一,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治王朝便由此建立了起来。
但是由于统一了六国是好事,但是接下来的关于统一后的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而且在当时内部的秦王朝里,人们的意见也不同意,对于此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比较明显的便是秦始皇和大臣们的意见与建议。
秦始皇认为统一六国之后应该统一诸多方面,比如说,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但是大臣则认为,统一的地方里距离较远,不方便统治。
并且吸取之前的周王朝的教训,不应该分封王侯。正在这之时,丞相王馆则主张说:“在这初期之时,应该采取郡县制,不立诸子,不确定王侯,而采取郡县制,全部分为36个郡县”并设定特定的职位进行看守,比如说郡守、太尉等等。”
但是这个提议并没被采取,这个问题也被搁置。但是这个制度不是在秦朝开始,也并非秦始皇所创立。这个制度早在春秋时期便已经出现,并且在当时,多被沿用。在秦始皇时期,他将其大大利用,发挥其的积极影响,确立为了统一全国的行政制度。
正如上文所说,此问题并没解决。在统一后,急需要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等,但是与正确的发展规律相背离,他却用了暴力,不但没有有积极的影响,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让人们怨声载道,这会削弱秦朝的统治。
李斯是秦朝历史的一位人物,他提出了“焚书坑儒”主张,认为“法古不足取”。秦始皇最终同意了李斯的提议,决定进行焚书坑儒。这可以说是在我们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焼书事件。除了此之外,在文学等方面也受到了绝大的影响,许多名人志士不仅不准读书,而且不能进行藏书,不允许自由的读书,如此的话,自由的言论、自由的思想可能就会危及秦朝的统治。
在焚书之后的不久,便也进行了坑儒事件。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秦始皇再得到皇位之后,想要让皇位永存,便想到了运存不朽,长生不老,迷信思想统治了他,他还依靠方士寻求偏方。但是方士却依靠这个大赚一笔,还散步一些关于秦始皇不好的言论。
这就触动了秦始皇的根本利益。这牵连到的便是将近四百六十名儒士,在如今开来这个数字可能只是鸿毛,但是在当时,在首都咸阳,连杀害了这么多位文人儒士却是个非凡的影响,极为残暴与血腥。无论是焚书还是坑儒这都是历史上的大浩劫。
此时的社会矛盾已经十分激烈了,人们在许多方面都不能忍受秦始皇的统治与治理,人们甚至扬言说要推翻他的统治。而著名的“沙丘事件”也就是这个时候所发生的。公元前270年,秦始皇进行东巡,七月份却病死在沙丘。他一死,就有许多矛盾与问题暴露了出来,许多方向都不确定,在这个环境下滋生了“沙丘事变”。
二、“沙丘事变”的特点与性质,藏在“沙丘之变”之后的是未能抓住改变秦朝命运的机会,丧失的挽救危机的机会,让秦朝的统治丧失了最后的生机与希望
“沙丘事变”到底是什么?沙丘事变是由赵高,李斯等人进行谋划与串通的。李斯我们都耳熟能详是当时的丞相,位高权重,而且深得秦始皇的信任。
因此他也是这个事件的关键性人物。可是却因为换位继承,因为自己的利益等勾结起来,甚至杀害了蒙恬与扶苏。
但是从当时表面上看,是因为如此,但是这个事件的实际结果是秦始皇所导致的。是秦始皇调离了扶苏,使其不能和他靠近,待在一起。我们认为“沙丘之变”的严重性其实并不在于他们所进行的这一政变,改变了皇位继承权等,而是让秦的政权在如此危机的时刻,一次又一次丧失了挽救的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沙丘之变”是真正的从内部对秦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瓦解的作用,。李斯赵高这些表面的错误是秦始皇自己自食恶果。并且,秦始皇喜欢他人谄媚与阿谀奉承,个人品行有待思考。不管怎样,未能抓住机遇,丧失了机会,不能改变当时的境遇,这是“沙丘之变”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三、“韩飞之术”与秦始皇的灭亡。韩飞之术未能被正确的利用,而是当成了加强王权,加强军权的一种思想武器,用于禁锢人民的思想,束缚人民的生活,最终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秦王朝的兴盛在法律制度上很大程度依靠商君之法,但是不行的是又失败与韩非之法。商鞅之法,商鞅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变革,但是以经济之法作为根本,比如说我们所详知的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等方面,极大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韩非之法则过于强调君主个人之道,片面的发展了君权之法,而且强调用暴力,严惩等去统治人民。这也引起了许多的矛盾,在秦始皇死后不到一年,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人们除了造反,无路可走。
我们在历史课本里都知道这句话“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种反秦的号召,正表达了数千万被压迫、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们。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四百多条无辜的人命被无情地杀害,但即使他这样做,引起了他儿子扶苏的不满,甚至是导致了后来的“沙丘之变”,这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在秦朝之后的汉朝里,就借鉴了这个教训,减轻对人民的压迫,调养生息等。而且在统治模式上也做了调整,反对用政权进行施压、而是将政权和文化相结合,让人民的生活尽可能去过的好一些,对人民也要进行文化与道德上的教育,单纯靠惩罚不能达到目的。
虽然韩非的思想被许多统治者所沿用,但是再也没有一个思想家敢用法家的名言标榜自己的主张,因为从秦王朝的教训来看,法家思想也不是最有力的统治工具。
秦王朝的覆灭有诸多原因,秦王视百姓为贱民,觉得自己的功绩值得称赞,并且加上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所衍生下的“沙丘事变”等加速了其的瓦解。
但是原本扶苏继承了皇位,则有可能改变这一局势,但是没有如果。历史的发展不会一直高歌猛进,走两步,退一步,经历发展、兴盛、以及最后的灭亡,也如之前所提及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王朝不是第一个统一的,但是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并且大一统是一个进程。中国朝代的更迭与变化随着历史变化也不断发展着。
从发展—兴盛—衰退—灭亡,依次循环,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谁也不能逃脱。而在这之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秦朝绝对是首屈一指。它如同流星,兴盛,但是也消逝的短暂,甚至他对我们的影响也绝对不会是博物馆里玻璃罩里那些表情各异的兵马俑。
现在理解,秦朝的建立也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在不同作用下的结果,比如政治力量的追捧、经济力量的发展、各种哲学思想的相互交织、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等。秦王朝的存在短暂,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有限,但是我们也应该辩证看待,学会去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