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香港八九十年代是影視,歌壇的黃金時代?

粵韻悠揚


八九十年代的是香港影視劇以及音樂百花齊放的年代,那時候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讓人耳熟能詳的影視歌作品,也出現了很多影視歌巨星。

90年代初期香港電影產業蒸蒸日上,影視製作公司幾十個,一年港產片的產量達到幾百部,遠銷臺灣新馬泰,形成了一個電影產業。而很多影壇巨星同時也是歌壇大佬,他們參演的影視劇需要主題曲,所以經典的音樂也應運而生。

比如《上海灘》這部經典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曲《上海灘》至今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傳唱歌曲。


香港很多明星都是影視歌三棲發展,也造就了影視與歌曲的雙高峰。

比如劉德華的經典歌曲《忘情水》就是他的電影《天與地》的插曲,電影反倒沒有很多人知道,但《忘情水》卻成了經典。

俗話說花無百日紅,97年以後,亞洲金融危機,港產電影的創作遭遇低谷,很多公司賠本清算。連向華強的永盛公司也重組為中國星電影公司。


香港樂壇更是青黃不接,隨著四大天王時代漸漸退去,樂壇新人除了謝霆鋒幾乎無人接班,直到現在香港樂壇仍然沒有什麼拿出手的新作品。


也許是曾經太過輝煌,所以如今顯得太過沒落。

還有一些人在演繹生涯巔峰時英年早逝,英叔的離去就使得港產電影一個大的分支——殭屍片後繼無人。

Beyond主唱黃家駒的去世也讓香港最偉大的本土樂隊再無經典。


如今的香港影壇和樂壇已經過了黃金時代,留下的是曾經的輝煌,期待有一天重現光輝歲月!


港影粵聲


1.文化和經濟名列前茅,內地政府推動向香港學習,雖然當時的香港沒有迴歸祖國,但娛樂行業的興衰跟經濟運行緊密相關,當時的香港可以說文化和經濟都非常的發達,可以說是當時全球排名前列的城市,而當時香港文化在內地的興盛跟當時的內地政策和形勢有極大的關係; 當時香港是整個內地市場的學習榜樣和經濟港,內地號召向香港學習先進經驗的方位也進一步推動了香港文化對內地的深入影響,很多的影視經典和歌曲都是當時最興盛的,整個都是一種仰視的態度,愈發顯得光明萬丈。

2.整個娛樂界人才輩出的時代,像很多經典的影視以及歌曲都是在80年代90年代出現的,當然這和六七十年代的喜劇和動作演員的代入是分不開的,尤其是李小龍在70年代的時候,轟動了整個香港以及全球,80年代,90年代是整個娛樂界最輝煌人才最多的時候,可以說整個香港有名氣的人都是那時候發展起來的,像雙週一成,四大天王,生活同樣還有很多很多,那時候的演員都成了現在的一線演員,他們都成了那個時代的一種符號,像雙週一成尤其是周星馳和成龍直到現在仍然是票房的保障。

現在經濟形勢變了 內地經濟的發展 也帶動了娛樂文化業的發展,兩者經濟地位的轉變自然也就扭轉了娛樂業的地位。 大家欣賞眼光的提高和本身娛樂底蘊的增加,再高超的娛樂水平也不會讓大家形成當初的那種仰望姿勢了。 經典 流行 火爆 都是有相對性的。不是他們不好了 是我們更有見識更有欣賞水平了。


豫見就樂


這是因為在這個期間,湧現出了一大批天王巨星級的人物。

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歌壇,有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等已成名的巨星,同時也有了新生代的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等四大天王的誕生,形成了新老交替,交相輝映的樂壇盛景。

在影視方面,隨著新生代明星的加入,以及香港導演的推陳出新,形成了很多有香港特色的影視劇,同時也打造了一批出色的演員,很大更是日後影帝級的人物,像梁家輝、梁朝偉、周潤發等等。

所以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確實是影視和歌壇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