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發聲,需警惕觸發“羅賓漢情結”

羅賓漢是英國傳說中的人物,是一位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綠林英雄。“羅賓漢情結”最初是指當公共事件發生時,只要涉及到官民和貧富之間矛盾的時候,很多人往往不分是非黑白,為弱勢群體發聲,不調查事情的真相直接站在弱勢群體的一邊。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羅賓漢情結的展現形式不斷豐富,不僅是出現在官員和市民之間,還經常出現在地位懸殊的企業和個人之間,甚至是企業與企業之間,成為企業在面對突發輿情危機時常見的問題之一。


企業案例

2019年11月28日,華為前員工李洪元把《刑事賠償決定書》發到了一個近200人的微信群裡,稱希望群裡有人將該決定書放到華為內部論壇上,引起公司重視,恢復個人名譽。


當天,有人將該決定書放到了《知乎》上,後被設置了“如何看待網傳華為員工李某元離職後被公司起訴敲詐勒索,羈押一年後因證據不足重獲自由?”的話題,引發網民關注。


隨後,輿論迅速發酵,微博大V同步跟進,微信爆款文章頻出,其中部分媒體的表態有丟失客觀立場之嫌,在華為回應前先入為主,僅憑藉李洪元的一面之詞就對華為展開抨擊,並將問題上升到中國的司法制度是否健全的探討。


分析來看,輿論場上有部分自媒體和大V,深諳如何挑動網民情緒,利用標題黨等方式,打著伸張正義的旗號,不斷放大華為的強者地位,將華為比作“公權力”的象徵,並將李洪元視為弱小的個體,利用網民打抱不平的“羅賓漢情結”不斷吸眼球和博流量,華為因此遭受到極大的輿論壓力。


成因分析

“羅賓漢情結”的成因,要結合社會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去分析。


(一)社會現實條件


從社會現實來看,社會結構的過度分化,全新的社會分層出現,在佔有社會資源的比重以及社會地位方面,弱勢群體無法同優勢群體相較。擁有大量政治、經濟和文化資本的精英群體與廣大弱勢群體的利益分化格局形成,是“羅賓漢情結”出現的土壤。


(二)民粹主義影響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公民社會的崛起,作為“沉默的大多數”的普通大眾不再沉默。他們開始為自己、為弱勢群體發聲,“鋤強扶弱”的俠義精神成了他們的精神嚮導。對於現實社會中的不公正和潛規則,他們敢於抵抗,宣洩自己的不滿和憤懣的情緒。


(三)網絡參與者的自身缺陷


從傳播學角度看,網絡參與者是網絡傳播中最重要的因素,網絡參與者自身的缺陷是造成網絡輿論混亂的原因之一,致使偏激化、情緒化的言論傳播範圍廣、影響大。


網絡參與者具體可從三個角度分析。


1、普通網民的年輕化、低學歷、基層職業者多等特點,使網絡輿論易極端化。


2、網絡大V即在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網絡大V們忽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濫用自己的影響力,對網民的價值觀塑造、對積極健康輿論的形成都是無益的。


3、若媒體重視經濟效益超過社會效益,新聞從業者喪失客觀、獨立的立場,會使傳統媒體被網絡情緒牽著走,而無法發揮其過濾網絡上虛假信息,緩解網絡偏激情緒的社會功能。


(四)網絡本身特性的負作用


網絡作為新媒體,其匿名性、開放性、互動性、虛擬性、傳播信息的碎片化等特點,使得網絡成為更易接近的媒體,傳播的信息量巨大且真假難辨,影響了網民的閱讀方式和思維方式,此外網絡的過度娛樂化和網絡中的群體極化也是網絡傳播的弊端。


(五)刻板印象和魔鬼效應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心理是人的行為的動因,網絡參與者的心理是其網絡傳播行為的促使因素。刻板印象和魔鬼效應都是從心理學範疇考察,網絡參與者的心理暗示對其傳播行為的影響同樣值得重視。


刻板效應例子:“沒人情味”、“不尊重商販”、“暴力執法”便是民眾對城管的印象,當與城管相關的熱點事件再次爆發時,刻板印象成了民眾的判斷依據,歸咎於城管是情理之中。


魔鬼效應例子:“我爸是李剛”事件即河北大學校園車禍事件之後,有網帖曝光,傳李剛父子在保定市有5套房產。因為一句“我爸是李剛”,李啟銘囂張跋扈的“富二代”形象深入人心。基於“犬子無虎父”的推論,“有這樣的兒子就不會有像樣的爹”。經過“合理想象”後,便得出這5套房產一定是貪汙受賄所得的推論。在魔鬼效應的影響下,民眾對兒子的反感“移情”到父親身上,李啟銘的父親有5套房有貪汙之嫌,一切符合人們的“期待”。


上市公司發聲與羅賓漢情結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上市公司在做突發事件輿情判斷時,同樣需要考慮羅賓漢情結的影響,尤其在是公司對待員工,以及2C類公司對待消費者問題上,容易導致羅賓漢情結的產生。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樣會導致羅賓漢情結產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企業和高管誤以為口水仗就是營銷,不把主要目光提升用戶體驗上,反而把重點放在競爭對手上,甚至存在替用戶做選擇的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輿論的羅賓漢情結。例如格力電器高管董明珠,前期在連續”怒懟“奧克斯和美的之後,在直播中公開表示”只要有錢人肯定選擇格力“,引發輿論一片爭議,如果不是董明珠的個人光環過大,恐怕已然引發一場輿論危機。


神州專車同樣是個典型例子,高管在拍宣傳片時,文案內容普遍被認為是攻擊競爭對手優步(Uber),指責其存在“黑車”情況,多家媒體也紛紛以“神州專車批優步”、“引爆專車大戰”等為題進行報道。不過,令神州始料未及的是,74.7%的網友站在了Uber一邊,甚至開始喊出“抵制神州專車”的口號。除了涉嫌不正當競爭外,輿情分析上,網民“羅賓漢情結”濃重,越是無故打擊友商,反而越會讓網友同情友商,越是把自己放在輿論的對立面。黑車如何認定、如何監管,是政府和專業第三方的事,神州同屬專車,以公益和安全之名僭越用戶評判權,在輿論看來其合理性值得商榷。


不僅僅是要考慮羅賓漢情結,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爆炸式傳播將產生遠超想象的影響力,這就意味著上市企業對外發聲時,需要深刻認識輿論傳播的特點和規律,並找到適應這種規律的管理應對方法。(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