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羅馬獨裁者尤利烏斯·凱撒的生命在一群貴族元老院議員的手中血腥終結,他們決心將羅馬共和國從他們眼中凱撒的暴政中拯救出來。

事實上,這位獨裁者的死並沒有拯救這個共和國:它只是引發了一系列內戰中的最新一場,這場內戰耗盡了羅馬的財力。

它無力抵抗凱撒的侄孫屋大維的絕對權力的上升。屋大維以“奧古斯都”(Augustus)為名,創造了一種新的政治安排,使他能夠以皇帝的身份統治這個有500年曆史的羅馬共和國。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共和黨的起源

羅馬最初是一個坐落在臺伯河畔七座小山上的小村莊群,後來發展成為意大利半島上眾多城邦之一。

根據傳說,羅馬最初是由國王統治的,但在公元前509年,君主制被推翻,變成了共和國。

新憲法允許選舉兩名最高官員,即執政官來管理國家,但為了防止濫用權力,他們的任期被限制在一年。國王的職位也被禁止,並且特別規定在危機時期任命一個獨裁者來代替執政官——他的任期被限制在6個月。

羽翼未豐的羅馬共和國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間,它通過征服和外交手段的結合,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實力,直到它吞併了整個意大利。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20年間,羅馬統治了北非部分地區、伊比利亞半島、希臘以及現在的法國南部。被征服的領土被組織成省,由短期統治者統治,他們維持秩序,監督收稅。

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已是地中海地區的超級大國。

但其長期以來的集體政府的傳統,即任何個人都不能獲得太多的控制權,正受到少數極具權勢的軍人個人野心的挑戰。

一系列血腥的內戰、國內政治鬥爭和國內動盪最終以朱利葉斯·凱撒的獨裁統治而告終。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共和國垮臺

朱利葉斯·凱撒是一位傑出的將軍和政治家,他死於政敵之手,導致了共和國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誕生。

在尤利烏斯·凱撒在羅馬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的時期(約公元前70年),羅馬陷入混亂:社會和經濟問題不斷惡化,政治衝突不斷。

在羅馬歷史的早期,非奴隸人口被正式劃分為兩個階層:貴族(古代世襲貴族和富有地主的成員)和平民(簡稱平民)。

共和國成立時,只有貴族才有資格在元老院——羅馬的管理和諮詢委員會——任職,但在公元前368-367年,一項憲法修正案允許選舉較富裕的平民,結果是權力共享的安排。

然而,在現實中,一小群被稱為“貴族”的貴族家族(“最優秀的人”)長期控制著參議院,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他們的特權。

在羅馬共和國後期,那些擁護平民權利的人——平民(“人民的人”)——為了人民的利益,或者更多的是為了追求自己的事業,尋求民眾對貴族的支持。

自私自利的貴族們拒絕進行社會和經濟改革,而這些改革是滿足羅馬人民不斷變化的需求所迫切需要的。

在意大利和其他省份,不平等的稅收制度和腐敗的政府管理導致了社會動盪,而在羅馬城,基礎設施幾乎無法應付不斷增長的人口。羅馬帝國的迅速擴張帶來了來自各省的大量奴隸勞工,迫使許多羅馬農場工人和小佃農離開土地進入城市尋找工作。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凱撒大帝的崛起

與此同時,羅馬各省的少數軍事領導人開始利用他們的軍隊謀取政治聲望。其中有朱利葉斯·凱撒,一個來自貴族家庭的非常聰明和雄心勃勃的將軍,他與平民結盟,在政治上迅速上升。

凱撒決心進行必要的改革,以迎接共和國的挑戰,所以他巧妙地使自己處於一個位置,使他能夠實現他的目標。

公元前60年,凱撒成為執政官,兩年後,他被任命為高盧省的省長,這一職位使他能夠跟上元老院的發展,同時也提供了一個獲得軍事榮譽的跳板。

在接下來的8年裡,他發動了一系列巧妙的戰役,征服了高盧,把現在的整個法國,以及德國和比利時的部分地區都置於他的統治之下。

他還在公元前55年和54年兩次率領探險隊到英國。凱撒英勇的軍事業績給他留下了巨大的財富,提高了他的個人威望;他享受他的軍隊的忠誠和羅馬暴民的愛戴,現在他可以為他們提供奢華的宴會、遊戲和金錢。

在他的成就的鼓舞下,凱撒試圖規定他將返回羅馬政治的條件,要求允許他擔任第二次執政官,同時繼續在高盧掌權。

這使他與元老院的元老們產生了衝突,因為羅馬法要求軍事領袖在進入羅馬之前必須放棄對軍隊的控制,而這是競選公職的先決條件。

凱撒知道,如果他同意以普通公民的身份進入這座城市,而不帶軍隊,他的政治對手很可能會因為他第一次擔任執政官期間濫用職權而對他進行審判。

回到羅馬,貴族們對凱撒的迅速崛起感到震驚,與他的主要政治對手之一,著名的龐培將軍結盟。元老院通過了一些法律,打算在凱撒從高盧返回時剝奪他的指揮權,並在公元前49年宣佈他為hostis,即人民公敵。

為了應對這種直接的威脅,愷撒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讓他的軍隊向羅馬進軍。

途中,他在高盧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停了下來:一條叫做盧比孔河的小河。凱撒敏銳地意識到,渡過這條河將構成對元老院的宣戰,但是,引用雅典詩人米南德的話,他宣佈阿利亞·伊阿卡塔·埃斯特(“讓骰子滾動”),最終決定帶領他的士兵繼續前進。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凱撒的新秩序

在隨後的內戰中,公元前48年,凱撒終於在希臘北部的法薩盧斯戰役中戰勝了龐培的軍隊。

戰敗的龐培逃到埃及尋求庇護,後來在那裡遭到暗殺。在粉碎了殘餘的抵抗力量之後,凱撒最終在公元前45年回到羅馬,以鞏固他的政治地位。

公元前46年,他開始了10年的獨裁統治;兩年後,他被授予終身公職。

凱撒開始了重建羅馬帝國、恢復帝國穩定的艱鉅任務,並開始了意義深遠的社會和政治改革。他擴大了羅馬公民權;他擴大了元老院的規模,從地方貴族中引入了同盟;他在意大利境外建立殖民地,幫助傳播羅馬文化,團結羅馬帝國;他在宏偉的公共工程和建築上揮金如土;他削減稅收;他甚至改革了羅馬曆法,引進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閏年系統。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一場謀殺陰謀

凱撒在經歷了多年的混亂之後,為重建帝國的統一而提出的務實的解決方案得到了社會許多方面的支持,但與此同時,他對權力日益專制的態度卻疏遠了統治階級的其他成員。

他們認為凱撒是在試圖破壞羅馬國家所珍視的傳統,破壞貴族的威望,並散佈謠言說他打算自立為王。不幸的是,凱撒未能消除這種懷疑。

他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榮譽,如冠以“皇帝”(“凱旋將軍”)的姓氏;他還允許為紀念他而建立廟宇和雕像,並鑄造有他肖像的硬幣。當他收養他的侄孫屋大維時,人們擔心他是在試圖確定王朝繼承人。

元老院的一些成員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刺殺凱撒,因此他們策劃了一個陰謀來實施這個計劃。

代表那些反對獨裁者改革的人——以及陰謀謀殺希米蓋烏斯·卡修斯·朗吉努斯的主要代理人——是一位將軍,他在波斯一場災難性的戰役中獲得了政治上的顯赫地位。

古羅馬歷史學家認為,卡西烏斯的參與是嫉妒和貪婪的結合。據說他還招募了最重要的陰謀者馬庫斯·朱尼厄斯·布魯圖斯,他是愷撒信任的同事和知己有著君主野心。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獨裁者之死

暗殺陰謀迅速擴大,最終包括60名參議員,其中包括凱撒的許多親密同事。

密謀者決定在3月15日(3月15日)召開的參議院會議上發動襲擊。當天,他們聚集在卡西烏斯的家中,每個元老院議員都在長袍下藏了一把匕首,然後前往龐貝劇院——凱撒的老對手建造的一個大型城市綜合體的一部分——元老院開會的地方。

一群角鬥士被安排在劇場裡,以幫助控制人群中的任何問題。然而,許多陰謀者都很緊張,準備逃跑,他們相信陰謀已經被揭露了。

凱撒確實得到了警告:一份密謀者的名單被塞到他手裡,但他沒有理會。

他的妻子懇求他不要參加元老院的會議,但是凱撒家中的一名同謀幫助她消除了恐懼。當凱撒到達會場時,一名密謀者分散了他的副手馬克·安東尼(Mark Anthony)的注意力,將他留在了劇場外面。

凱撒坐下時,同謀者拔出匕首,刺了他23刀。

凱撒倒在他的老對手龐培的雕像上,奄奄一息。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三頭同盟

陰謀家們帶著狂躁的狂熱,把他們的手浸在凱撒的血裡,衝到廣場上宣佈他們的暴政。在隨後的權力真空中,馬克·安東尼和愷撒的繼承人屋大維迅速控制了這個國家,並於公元前43年與愷撒的前盟友之一萊皮德斯組成了“三頭同盟”(即三人執政)。

由於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穩定他們的權力,並消除政治上的反對,這三巨頭列出了一份支持凱撒的兇手的名單,並宣佈他們為亡命之徒。大約200名元老院議員和2000多名騎士團成員(“騎士”或小貴族)被殺或財產被沒收。

國庫現在已經滿了,三巨頭追捕並消滅了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

公元前40年,三巨頭再次相遇,瓜分了羅馬世界。

非洲歸萊必達,東部歸馬克·安東尼,西部歸屋大維。然而,沒過多久屋大維就在北非與安東尼作戰。

公元前31年在希臘西部的亞克興擊敗安東尼的軍隊後,屋大維成為了羅馬世界的統治者。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羅馬的第一位皇帝

屋大維於公元前28年回到羅馬,他沒有以凱撒為榜樣,而是放棄了授予他的獨裁權力,以發動對安東尼的戰爭。

公元前27年,為了感謝他為羅馬所做的貢獻,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的稱號(“受人尊敬的人物”),並授予他廣泛的法律權力。

最終,通過政治手段,他成為了羅馬唯一的統治者,控制著羅馬國家的方方面面,指揮著軍隊。

在接下來的40年,奧古斯都著手把共和制度的廢墟變成一個帝國專制的同時,保持他的權威是依賴於人民的意志的幻想。

他鬆散地建立了帝國的邊界,推動改革以清理私人和公共生活,並粉碎異議。

經過長時間的令人筋疲力盡的內戰,帝國中的許多人對和平心存感激。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羅馬和平

事實上,羅馬軍隊的強大,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大片領土安全與穩定的改善,也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帶來了貿易、經濟活動、人口和總體繁榮的增長。藝術和文化蓬勃發展,公共和私人建築工程激增,意大利以外的省份經歷了一個羅馬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羅馬的語言、文化、法律和制度融入了不同的社會,跨越了種族界限。

在服役一段時間後,各省甚至被授予完全的羅馬公民身份。

然而,對於帝國疆域之外的地區,奧古斯都的“羅馬和平”往往意味著相反的結果。

即使將軍隊從80個軍團縮減到28個,奧古斯都也不得不為15萬士兵找到工作。他發動了一系列的運動,以擴大邊界,鎮壓和哈里叛亂分子和“野蠻人”,並從被征服的地區奪取奴隸。


明明知道會被暗殺,為何凱撒大帝依然赴約?


一個帝國的遺產

公元14年,奧古斯都去世,他建立了一個新的帝國制度,這個制度持續了幾個世紀。在他死前的幾年裡,奧古斯都已經為後繼者做好了準備,並保留了對國家的控制。他的繼子提比略(Tiberius)被逐漸授予權力,直到他可以被視為聯合皇帝。

這為奧古斯都之死後的權力過渡鋪平了道路,避免了權力真空,確保了權力的連續性。

因此,奧古斯都確立了直接繼承的原則,確保了皇帝職位的存續。

這一制度在多個朝代中得以延續,在涅爾瓦-安東尼王朝(Nerva-Antonine dynasty)的統治下,帝國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哈德良(Hadrian)皇帝下令在英國北部修建一堵牆,以標明帝國的外部邊界。

從共和制到君主制的轉變雖然激烈,卻給了羅馬新的穩定。奧古斯都偽裝成一個民主主義者,建立了一個新的專制政體,儘管限制了政治參與,但卻能更好地抵禦上一代人困擾羅馬共和國的強制性動亂。


如果覺得本文好看,請關注+點贊支持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