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当年,在东安市场内有个“丰盛公”奶酪铺,店主何子照是满族正黄旗人,辛亥革命之后,当日靠吃皇粮度日的满清贵族还在自怨自艾时,他却在近郊开办了一个养牛场,通过亲戚的关系请到宫中御膳房的大师傅传授制作奶酪的秘笈。
毕竟自元朝建都北京之后,游牧民族把奶制品带入京城,奶酪曾是极高贵的食品,原为清宫中不外传的消暑甜品,适逢御赐,宫外人才得以品尝。
那时候,大街上可没有冷饮店,更没有冰淇淋、冰棍什么的,这样的奶酪在京城便是一枝独放,许多只蓝花小瓷碗,盛着这种半流体,都冰镇在中国老式冰箱中。
它虽然冰凉沁心,却不像洋冷饮那样昨牙或者把舌头冻麻,极其柔和,奶香混着桂香,深深的甘甜真有点垄断的“霸气”。
每到夏季,那些王府中的公子、小姐,清室的遗老遗少大多成了“丰盛公”的主顾。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丰盛公的奶卷,它从外形来看奶卷和芸豆卷一模一样,只比当时的芸豆卷稍小。
奶卷是用牛奶结成皮子,卷上山楂糕,或是黑白芝麻白糖馅儿。一边卷山楂糕一边卷芝麻馅叫作鸯鸳馅,您听这个名儿多雅致。
雪白的小瓷盘放上三寸来长,外白里红,腴润如脂的奶卷,甭说吃,看着就令人馋涎欲滴了。所以呢我记得当时的猪肉是8毛钱一斤,而一个奶卷的价格也是8毛钱,一个奶卷等于一斤猪肉的价钱,可想而知价钱有多贵。
当然丰盛公另外还有一种奶油小吃,满洲话叫“奶乌他”,那更是满洲最上品的甜食了。
奶乌他每块有象棋子一样大小,分乳黄、水红、浅碧三色,用小银叉叉起来往嘴里一送,上膛跟舌头一挤,就化成一股浓馥乳香的浆液了,所用的原料,大概也不外乎牛奶、奶油一类的东西,太具体我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