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瘦西湖小金山景區一片主要包括徐園,小金山和釣魚臺。
四橋煙雨
各位遊客:揚州素以橋鄉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同的是。紹興以梁橋為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於康熙年間,以前為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經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
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可貴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同,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同的落點和構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為各具特色的若干區間,使每一風景區都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韻味。
徐園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牆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清初這裡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為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
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管兩準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其後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一江蘇的主張。由於他輕視袁世凱,光趕走袁派來監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心情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為行楷,而後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遊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
我們穿過徐國的後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在清朝時,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氣四溢,姑稱“梅嶺春深”。
據說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羽帶領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後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後,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
其後乾隆遊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悅,左右乘機連媚說:皇上南巡。 感動天地神靈,連關帝也主動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興,即命重賞。對了,剛才有位遊客問,揚州為什麼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這裡就叫瘦西湖;鎮江有個金山,這裡就叫小金山。原來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面我們沿著蜿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
湖上草堂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學藝術的特徵。湖上草堂,位於瘦西湖內小金山西麓。名為“草堂”,實是瓦屋,面西三楹,堂外是青石廣場,暗含前景廣闊之意。臨水圍以白石欄杆,柱頭雕有石獅,欄板上刻有古松圖案。此堂正中,懸嘉慶年間揚州知府伊秉綬所書“湖上草堂”四字匾額。
吹臺
各位遊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臺,也叫“釣魚臺”。
提起釣魚臺,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臺,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臺,揚州的釣魚臺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餘形,/直插湖心。整個吹臺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梁簷,顯得樸實無華。釣魚臺建於清乾隆年間,最初設計者的本意是:乾隆遊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遊興。所以亭內有沙孟海題“吹臺”匾。
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於是勃發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為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今簷口的“釣魚臺”三字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
兩邊檻聯,上聯為“浩歌向蘭渚” ,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為“把釣待秋風” ,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臺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為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傑出範例。
我是一個旅遊愛好者,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關注。
每天帶你去看不同的美食美景,不同的人物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