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 建設“站在數字上”的全球城市

2019年4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數字經濟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2018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全國GDP總量的34.8%,其中上海以約1.6萬億元的總量位居全國第五。作為經濟中心城市,上海數字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要素資源充沛,但也面臨著缺乏系統頂層設計、龍頭主體優勢不突出、政策法規相對滯後等問題。課題組在分析數字經濟趨勢、摸清本市數字經濟現狀的基礎上,圍繞“五個中心”功能建設,系統提出上海數字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考和政策建議。

一、數字經濟:重塑經濟發展結構、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

1、以智能、交互、聯接為特徵的數字技術重塑物理世界

縱觀歷史,每一次產業革命都始於技術創新,應用於生產力發展,最終帶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顛覆性變革。當前,數字科技革命正由蓄勢期向爆發期邁進,過去傳統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明和應用實現了數據擴張和計算能力提升,推動全球進入信息經濟;而現在數據、算力和算法發展為大數據、雲計算、深度學習,使信息經濟邁向更高階的數字經濟,萬物泛在聯接、全面智能化、人機深度交互成為現階段技術創新的主要特徵。未來,隨著5G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形成更強的實時聯接能力和全空間接觸能力,進而實現物理世界通過鏡像映射到數字世界形成完整的數字孿生,在數字世界完成理論推理、實驗驗證、模擬擇優,再運用於物理世界的認識和重構;最終實現世界全面邁向數字社會,全球價值鏈、生產方式、組織分工、消費習慣、政府治理乃至世界觀和方法論都將發生深刻變化。

2、數字經濟賦予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新內涵

步入數字時代,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升級、價值實現蛻變:

數據要素配置成為經濟中心的核心能力,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國際經濟中心需要具備數據資源的掌控力和影響力。數字貨幣改變金融中心競爭力和掌控力,貨幣數字化的趨勢已然明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力爭搶佔數字貨幣發行、支付、結算、清算體系的話語權。數字貿易決定國際貿易中心價值鏈分工和組織,把握國際貿易與分工在數字技術下的自由化、開放性、網絡型特徵,著力構建完備的數字貿易規則,打造全球價值鏈頂端的數字貿易網絡。數字化加速航運中心發展模式創新,數字技術將在港口、機場等航運管理領域得到深度普及和應用,為航運服務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集成化的數字解決方案。數字技術創新是科創中心的重中之重,成為數字技術的重要策源地,以“數字+”推動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二、打造“站在數字上的全球城市”

上海建設面向未來的全球城市,應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優勢條件,著眼於國家戰略需求和數字技術發展趨勢,將數字經濟發展與國家戰略、“五個中心”建設和城市需求緊密結合,重點打造四個領域:

1、建設覆蓋全球網絡的數據中心

儘管技術更新換代,物理空間距離仍然是影響數據傳輸即時性、進而影響計算力的不可抗力。為此,各國爭相建設或擴大數據中心規模。據統計,2016年美國大規模數據中心佔全球總量的45%,位列全球第一,而位列第二的中國僅佔8%。上海既具有靠近海底光纜的地理優勢,靠近用戶側的經濟區位優勢,又具有探索建立國際通行的數據使用協定的制度優勢。建設覆蓋全球網絡的數據中心將為未來“五個中心”功能的發揮提供更好支撐。

建議圍繞5G先試先用,加快本市數字基礎設施超前部署。一是以上海亞太信息通信樞紐為基礎,拓寬國際通信出口帶寬,探索建設全球數據樞紐中心。二是聯合南京、杭州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連點,建立健全骨幹網絡與CDN(內容分發網絡),推動長三角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存算資源同城化。

2、建設數字技術創新策源地

數字技術將成為未來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基礎。上海要將數字技術創新作為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關鍵領域,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從基礎技術到硬件軟件應用端的研發與創新,實現國家在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上自主可控、超前領先。

建議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數字創新能力。依託各類數據中心、數字實驗室,完善本市數字應用設施、試驗基礎設施佈局,重點加快行業共性技術的支撐,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基礎軟件、工業設計軟件、工業大數據、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著力解決“缺芯少魂”問題。

3、建設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

上海數字貿易發展態勢良好,2018年全市共實現數字貿易(數字產品和數字服務)進出口額達26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170億美元,佔全市服務出口比重接近30%。上海要將數字經濟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緊密結合,適應數字貿易的內容和方式,加快建設成為全球範圍內要素高效流動、數字規則完善、總部高度集聚的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

建議加快集聚數字貿易主體和資源,率先探索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一是集聚一批有全球影響力、資源配置力、價值鏈整合能力的數字貿易跨國公司。二結合自貿試驗區建設,率先探索形成原創性行業應用標準、地方標準,形成更加利於我國參與並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產業鏈、數字經濟規則制定的開放制度,並推動相關標準、制度在國際上推廣應用。

4、建設數字孿生之城

上海要率先向更先進、更現代的數字社會轉型,為全世界展示一個“站在數字上的未來城市”,成為率先推廣、集成各類生活場景數字應用、數字消費的城市,讓數字貫穿未來的生活,數字讓城市更美好。

建議加快推動城市生產生活方式數字化轉型。一是打造數字孿生的“未來工廠”。圍繞設備數字化、流程數字化、知識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結合設備研發、生產製造、銷售運維、物流運輸等場景佈局人工智能應用,建立集遠程監控、實時通信、免提監控、人機協作、精度操作、智能維護、智慧管理等於一體的新一代“未來工廠”。

二是率先推動數字技術深度應用和消費,打造數字孿生的“未來城市”。比如,加快推動車聯網、無人機、無人駕駛、無人配送等場景試驗和應用,打造“未來出行”;利用大數據、雲平臺、全流程移動支付等改造傳統就醫流程,推動AI、AR/VR在醫療影像、用藥方案、醫療數據、遠程診療、遠程監護等領域應用,打造“未來醫院”;基於5G、AI等技術提供遠程醫療、在線問診、智能康復和陪護服務,發展“未來養老”;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城市公用設施、管網監測、交通管理等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完善“城市大腦”大數據輔助決策等功能,打造“未來城市治理”;通過將5G技術應用到演出賽事、觀光購物,發展多視角、沉浸式的“未來文創”三是打造數字孿生的“未來農場”。在本市及域外農場加快農業生產方式智能化轉型,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智能化改造升級,進一步普及農業網絡化經營方式。

三、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的具體建議

1、完善數字經濟的政策支持體系

加強頂層設計和資金政策整合。充分發揮全市信息化領導小組和大數據部門長效聯動協調機制的作用,進一步明確本市數字經濟範疇、發展重點及總體規劃,構建數字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統籌全市信息化、產業發展、科技發展等專項資金、產業基金,加大對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應用示範的支持力度。

大力加強人才培養與集聚。鼓勵高校和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面向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發展訂單制、現代學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引進一批數字經濟領域領軍人才,加快突破我國“卡脖子”技術。

加快推動數據開放共享。穩步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加強政企數據對接和互動合作。構建長三角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發揮各行業企業數據資源優勢,打造數據開放與應用共同體,推動完善數據流通規則,打破數據流通壁壘。

2、完善數字經濟監管體系

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率先探索形成與數字經濟、5G技術相匹配的監管制度體系,採取包容審慎監管,著力消除阻礙新業態發展的各種行業性、經營性壁壘,增強數字經濟企業創新活力。

率先探索形成原創性基礎共性標準、行業應用標準、上海地方標準。加強智能製造、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基礎性共性標準和部分關鍵技術標準的研製與推廣應用,加快智能製造、物聯網、車聯網等細分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推進大數據採集、管理、共享、交易等標準規範的制定和實施,積極推進技術標準制定與應用推廣。

健全完備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動量子保密通信幹線網絡建設,保障金融、政務、電力等領域的網絡信息跨域傳輸安全,促進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產業化。強化數據管理與隱私保護,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跨境流動、數據安全防護等制度,推動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健全內部安全管控體系,增強數據脫敏、數據審計等技術在大數據環境下的應用,健全數據交易法律法規。

建立多元參與的協同治理機制。相關部門應建立高效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開展聯合執法,著力解決部門職能交叉、監管信息不共享等難題,使協同監管制度化、常態化,在平臺治理、網絡安全保障等方面形成監管合力。同時,建立數字經濟多方治理機構,就熱點、重點與難點問題進行研討蹉商,尋求共識,打造政府主導、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社會共治模式。

3、開展數字經濟試點示範項目和示範基地建設

以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漕河涇等重要產業區為載體,打造數字經濟示範性項目和基地建設,通過組織系列培訓會、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會,及時總結試點示範項目成功經驗,促進經驗交流及宣傳推廣。面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推進政府與企業深入合作,依託政府應用、重大工程建設等帶動擴大數字經濟市場需求。

(作者:梅聖潔,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

城市區域經濟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