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大學生高普及率的背景下,你或許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沒上985、211,考上二本是沒前途的,除了一本院校,其他學校一團糟。
真是這樣嗎?你不禁反思。現在成績勉強充二本,一本線差得太遠,可是二本院校,哪怕認真學也沒前途嗎?
為什麼我們要拼了命的去考名校,這些頂尖名校和普通高校帶來的差距本質上在哪裡?
溫水煮青蛙式的安逸感
考進名校的確不是唯一出路,卻是多數沒背景、沒人脈、普通家庭出身學生的捷徑。
馬丁說對於本科生而言最好的晉升之路就是工作受挫折,可是,進入小企業,朝不保夕的,能有什麼上升渠道?大企業的學歷門檻根本不是普通本科院校能去的,不信打開廣發證券、國泰君安等國內券商的招聘網站,上面的第一條招聘條件就是全日制重點院校碩士以上學歷,馬化騰是深大的,可去看看他的研發團隊有幾個深大的,有幾個一流985高校的;馬雲是杭州師大的,但他背後的團隊都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一所不是那麼優秀的高校,帶來的是一種安逸感,溫水煮青蛙式的安逸感,這恰恰最可怕。
當你從高校離開,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那些能吸引風投的創業機會、那些留給下一輩配置社會財富的渠道,已經被一類人牢牢佔據了。
這類人往往情商高、涵養好,比你更懂得把握機會和努力,家裡也有背景,恰好還比你好看。
然而這些人,在你的大學裡極為罕見。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自己被大學耍了。
當你重新鼓起勇氣上路,想盡辦法去彌補,但,給你留下的路和時間不多了,而這就註定你無法與這類人同臺競爭。
名校的光環是一種優秀的傳遞
是的,差距,這麼一個小事情背後反映出來就是學校和學校之間的差距。名牌大學就是比普通大學二本大學專科大學有更強大的師資,更專業的科研,更高級的社會資源對接入口,更響亮的名聲招牌帶來更快速的上升通道。好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客觀既定事實。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終就不一般,它的聲望是由多年來源源不斷地人才輸入和輸出才形成的。所以HR選擇名牌大學的求職者,成本無疑是最低的。學歷不能決定人一輩子,文憑也證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機會,在某些時候只留給有這張紙的人。
為什麼名校畢業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問題,校友的作用也很明顯。比如前輩在大型企業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一定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
環境決定自我標準
相對於一流高校,普通高校最可怕的不在於資源匱乏,而是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齡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標準。
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不管在什麼樣的高校,總需要榜樣的力量。在普通的高校裡,也許那些實際上能力絕不算出眾的人,因為“矮子裡面拔將軍”的緣故,被樹立為榜樣。
於是初入大學的你,缺乏對學業的基本瞭解和判斷能力,你會不由自主地認為:
- 哇,過六級好厲害——於是你大學只考了四級;
- 哇,課程好難我一定會掛 ——於是你大學四年因沒有掛科而沾沾自喜;
- 哇,過註冊會計好厲害哦——於是大學四年你連個從業資格證也沒考出來;
- 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厲害——於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學中,你的同齡人,在他們的生活裡:
- 其實,不過六級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目標是550乃至600;
- 其實,“要掛科了”是用來自黑的,期末考試絕大多數的人是奔著4.0的績點去考的;
- 其實,“什麼都沒學會”也是用來自黑的,於是被很多人拿來作為名牌大學無用的主要論據;
- 其實,各種從業考試是有人能考滿分的,大家關注的是司考、CPA、CFA;
- 其實,研究生學校的目標是海外名校,要麼也是清北復交,再不濟也得是C9其他......
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並不是什麼天才和常人的差別!考上211的人,若是高考手抖兩下真可能連一本線也過不了。
大學四年的耳濡目染,讓考上普通高校的你,給自己加上了一個天花板,差距可不就是那些高考分數了。
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你學會了瞻前顧後,很多事情還沒了解和嘗試就已經預判,連大神都做不到,所以我一準做不到。
於是,不知不覺,那些進入名校的高中同學和你貌似已形成了質的變化。
就業:學歷是最粗暴的篩選網
現在,不少大公司做宣傳時會告訴我們:“學歷並不重要,我們更欣賞,更看重的是努力和能力。”然後,你會發現該公司“985”和“211”佔據了絕大部分。
以前,知名企業在招聘時會明文規定“須985院校畢業”。所以很多人連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有法律法規限制,很多不敢直接這麼說,但會在審核簡歷時用“畢業院校”作條件,悄悄地篩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並且,500強企業校園招聘時多數只去名校,有的世界頂級企業甚至只去清北復交。雖然招聘會上會有外校學生來投簡歷,但這些簡歷HR基本不會看,石沉大海。
這還真不是因為歧視,畢竟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是,學歷永遠是最簡單的篩選網。
企業需要花最短的時間和成本找到能力較強的人,一個一個篩選,這個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沒企業願意出。所以,用“985”和“211”這樣的標籤來篩選人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
雖然很多人認為考試製度不合理,一考定終身,讓學生失去了樂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創造力。可是,正是考試,讓大多數學生擁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不管你出身如何,長得怎樣,父母是誰,只要你成績足夠好,你就有機會上好的大學,長更多的見識,認識更多的人,過上相對好的生活。
在成績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很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每次同學聚會,說起這些年的經歷,雖然大多數同學並沒有過上想要的理想生活,但無一例外的認為,是高考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不管上的什麼大學,後來找了什麼工作,是高考讓自己看到了更大的可能,也是高考讓自己一直相信,努力了總會有一定的回報。誠然,那些高考失敗或者沒有參加高考的同學,也有的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不錯的生活,但相對於上大學的幾率,要小太多。如果有考試這樣一個現成的機會擺在面前,為什麼不拼盡全力去試試,非要繞遠路呢?
考試是一個篩選機制,在這條道路上,必槲有人闖不過去。一個人學習好不好,更多的體現了他的綜合能力、他的意志、他的學習習慣、他的反思能力、抗挫折能力,用天生適不適合來作為藉口不大合適。
不少人在談論學習無用論,但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差生,在每個人的內心裡,還是覺得學習好不會有錯。 考試,在我們看來,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是最值得去拼的一件事。雖然,在一些人那裡,考試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說,它是。
現在,你明白了嗎,為什麼我們要拼了命的去考名校。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是出現了許多不確定性。但隨著高考延期等政策出臺,好好把握,說不準這就是你的機會!同學,希望你在最該學習的年齡,努力去拼一拼,將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加油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