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思考或头痒时,都会挠头。5岁的男孩小正有段时间就经常挠头。谁曾想,这看似常见的“小举动”,背后竟是室管膜瘤在作祟。大多数人估计没听说过室管膜瘤,但它却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去年12月中旬起,范女士发现自己的儿子小正总是挠头,起初还不在意。经过观察,范女士注意到孩子连着几天都不停地挠头。追问得知,小正挠头不是因为犯愁,也不是头痒,而是头痛。“不挠就痛,挠了之后好像没那么痛了。”小正说。
接下来几天,情况更加严重了。每次小正挠头后,都会呕吐。于是范女士连忙送孩子到云浮当地医院治疗。经过治疗,小正头痛的症状得到缓解,不再挠头、呕吐,便出院回家了。
然而,回家不过才两天,小正又出现了头痛、频繁挠头、呕吐等症状。范女士不敢再耽搁,很快带着孩子来到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七科。
▲术前影像检查
入院影像检查提示,患儿四脑室出现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3.9cm*3.8cm*7.7cm;周围多条血管受挤压,左侧小脑半球、延髓及颈髓受压明显,向下突入椎管达颈3水平。我院神经外七科主任吾太华仔细查看了患儿的影像资料,怀疑是多发于儿童及青年的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因与脑干毗邻,手术风险大。手术可以选择从小脑下蚓部入路或小脑延髓裂入路,当一种入路途径无法完成手术时,也可采用联合入路。
本例患儿的影像学检查提示其颅内肿瘤巨大,偏左侧生长,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经过科室多次讨论分析,吾太华团队决定从左侧远外侧开颅,由小脑延髓裂入路,利用小脑扁桃体和延髓的自然间隙进行分离,与第四脑室长轴平行地暴露第四脑底部和外侧区域,充分显露肿瘤基底部,最大程度保护周围脑组织。
▲术后影像检查
最终吾太华团队为患儿实施四脑室巨大占位性病变切除术。肿瘤与四脑室底部、脑干左侧面、左侧后组颅神经、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等重要组织结构粘连紧密,吾太华在显微镜下小心将肿瘤与周围组织锐性分离。术后病理结果为室管膜瘤WHO II级。
住院一段时间后,小正就康复出院了。1个月后,我院神经外七科的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患儿没有再出现挠头的动作。
室管膜位于大脑中央,是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之间的联系通道。大部分的室管膜瘤“喜欢”长在第四脑室,距离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干非常近,如果不及时治疗十分危险。
吾太华介绍,室管膜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高发期是1-5岁。儿童室管膜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肿瘤变大后压迫脑室才会出现呕吐、头痛、步态不稳、视力障碍、癫痫等症状。“一般来说,恶心、呕吐和头疼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室管膜瘤分为Ⅰ~Ⅲ级。一旦诊断室管膜瘤,要积极采取治疗,尽可能保留功能。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恶性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其死亡率较高,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治指南推荐,Ⅱ级室管膜瘤术后残留和间变型室管膜瘤术后需行放疗,对复发的间变型室管膜瘤可以辅助化疗。
专家简介
吾太华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七科(血管神经外科)首席主刀、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病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组委员、广东省医调委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血管神经外科主任,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等血管病手术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锁孔开颅夹闭动脉瘤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能开展颅底围脑干区肿瘤的显微切除手术、在神经导航下进行功能区及深部肿瘤手术、采用激光刀及“超声吸引”大型脑膜瘤手术、经单鼻孔蝶窦内镜下实施垂体瘤或颅咽管瘤切除术、脑室镜辅助下实施肿瘤手术及脑室造瘘;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能开展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及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各种类型成人及儿童的脑积水的分流术、高血压脑溢血治疗、颅内感染治疗等。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