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個桶接住資本家倒的牛奶是否違法?為什麼牛奶寧願倒掉也不低價賣出?

衢州土郎中


過去我們常在教科書上看到,美國在1930年發生的經濟危機時,一些奶農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給周邊的窮人,當時説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有的現象。但是近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市場需求的疲弱,美國的奶農還是出現了傾倒牛奶的新聞。


假設一下,奶農在傾倒牛奶時普通人拿桶去接,肯定是違法的。首先是講奶農違法,因為奶農是不能隨意亂倒牛奶的,這樣會汙染周邊環境的,必須受到環境和汙染防治方面的執法機構的監管,實在要倒可以到指定的地點去倒。另外,奶農倒掉牛奶,一定是不能直接飲用的。所以,也不可能讓其他人拿個桶來接牛奶。


現在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什麼奶農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給窮人群體呢?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牛奶是屬於保質期非常短的商品,在沒有經過處理之前保質期只有幾天,如果牛奶加工廠不來收購牛奶,那麼這些牛奶就根本不能長時間存放,奶牛場也沒有那多容器,只能將老的牛奶倒掉,為新的牛奶預留空間。


同時,牛奶的生產流程分工很明確,奶農自家農場沒有對牛奶加工的能力,他們無法生產出符合銷售標準的牛奶產品來。眾所周知,牛奶從奶牛身上擠出來之後,要經過蒐集、消毒、包裝、儲存、運輸、售賣等一系列過程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而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奶,是無法直接送給當地窮人的。


第二,就算是牛奶加工廠,也寧願把牛奶倒掉,不願意送給當地人,這主要有二個方面原因:一方面,奶農提供的奶,佔整個生產成本60%,而加工廠成本佔40%,假如一加侖可飲用牛奶的市場價已經跌至1美元,要低於其生產成本價1.2美元,這意味著牛奶加工廠越賣越虧,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寧願倒掉牛奶,這樣可以減少生產損失。另一方面,如果把生產出來的牛奶都送給當地窮人,會造成花錢買牛奶的人更少,牛奶就更加買不出去。


第三,奶農所在的地區,周圍有很多的同樣的牛奶場,奶農想以低價賣給更遠一點地方牛奶加工廠,又沒有渠道將這些東西運送出去,而且運送出去也需要不小的成本,所以只能倒掉。比如,上海崇明的桔子,每次大豐收後,很多果實都爛在地裡,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需求方。實際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在疫情期間,養雞場的雞蛋運輸渠道斷了,也只能用推土機埋入地裡。


實際上,奶農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人是有苦衷的,因為直接擠出來的牛奶,在沒有加工的情況下是不能吃的,要送到牛奶加工廠加工之後,才能用於出售。而對於牛奶加工廠來説,如果牛奶價格跌破其成本價,他肯定是越做越虧,這倒還不如倒掉牛奶,這樣市場上牛奶供應少了,希望牛奶價格會逐步漲回去。更關鍵的是,很多奶牛場在農村,主要靠加工場來收購牛奶,如果運輸渠道斷了,奶牛場在有限時間裡,找不到需求方,也只能把之前的牛奶給倒掉。


不執著財經


上一次倒掉牛奶事件發生在美國的1929年羅斯福當美國總統時代,這一次發生在2020年4月3日的美國。倒牛奶事件象徵著美國大蕭條的到來!

當美國國內大蕭條時,美國百姓失業人口大幅增加,資本家生產出來的商品沒人買,但又不願意降價賣給窮人,生產就出現嚴重的“過剩”,接下來就是資本家把大量的產品損壞,火毀等等也包括了倒掉了幾十萬加侖的牛奶!

回答這種問題前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資本主義的基本性質。

一,在經濟上,以私營為主,沒有政府幹預或者政府幹預很少。政治上,資產階級政黨掌權,或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二,就資本主義的僱傭關係是隱性的奴隸關係,員工與商品都屬於生產資料。

三,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用僱傭勞動的方式剝削工人階級,生產的目的是創造利潤(用馬克思的表達式:生產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追求利益最大化。

當我們揭開了資本主義的基本性質,就能很好的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按資本主義基本性質第一條,資本家倒牛奶不涉及到違法,屬於資本家的產品過剩,倒掉多餘牛奶,就能控制產品價格在高位運行,迫始人們去賺更多的錢為持生計,資本家就有源源不斷而又廉價的勞動力(這裡體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第一、二條)。更主要的是政府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的同盟,由此不會干擾資本家倒牛奶的行為。但是你拿個桶接住資本家的牛奶,你就違法了整個資本主義運行的遊戲規則,政府也不允許你有這種“違法”行為,你會受到資本家的對你的嚴懲與排斥。所以說寧可倒掉也不會降價賣掉!利益最大化是資本主義國家特性。


知了喊了一個夏天


肯定不違法。另外這個牛奶也不是資本家們倒的,是奶農們倒的。為什麼奶農要把牛奶倒掉也不低價賣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牛奶是一種保質期非常短的商品,在沒有經過處理之前保質期只有幾天,如果牛奶工廠不來收購牛奶,那麼這些牛奶根本就不能長時間存放,他們也沒有那麼多的容器,只能倒掉,為新的牛奶留空間。

2.牛奶的生產流程分工很明確,奶農自家農場沒有對牛奶加工的能力,他們無法生產處符合銷售的牛奶產品。

3.市面銷售的牛奶,奶農提供的奶,基本佔整個生產成本的60%,也就是說,工廠的加工成本佔據40%,因為疫情牛奶的需求量減少,工廠只能停工停產,那麼他們就不會有動力去收購鮮奶來加工。實際也是需求驅動生產的道理。

4.奶農所在的地區,周圍可能有很多都是奶牛場,他想送給別人或者低價賣給別人,沒有渠道將這些東西運出去,而且運出去也需要成本。

比如,水果豐收時,市場需求量過剩時,水果爛在地裡的情況也很多。前幾年中國和菲律賓關係緊張的時候,中國停止進口菲律賓香蕉,他們的香蕉也是全部爛在了地裡。所以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賣出,而是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需求方。

原理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國家每年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而且還會見諸報端,只是大家沒有在意而已。大家那麼在意並且曲解倒牛奶的實際情況,主要還是我們歷史課本上介紹1930年經濟危機的時候,舉得是倒牛奶的例子,讓大家看到倒牛奶就很能引起共鳴。實際上疫情期間,我們也存在很多這種例子,養雞場的雞蛋運輸渠道斷了,都爛在了手裡,只能扔掉等等。所以根本不用在這件事情上帶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