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盈利到巨亏数十亿,长安汽车坠落速度太快。
据长安汽车发布业绩快报显示,其2019年总营收为705.95亿元,同比增长6.48%;净利亏损26.47亿元,同比狂跌488.81%。
如果去除2019年获得的来自政府补贴逾10亿元,长安的亏损额度还会更大。
这是长安汽车多年来首降。在这之前,2018年其净利6.81亿元,2017年净利71.14亿元,2016年的利润更是破百亿。
导致2019年大幅亏损的原因,长安汽车解释为“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此前长安汽车发布的2019年产销快报显示,长安汽车2019年销量为1759971辆,同比下滑15.16%。
具体看,长安自主品牌整体销量为85万辆,同比下降7.84%。合资部分,长安福特销量为18.4万辆,同比下滑51.3%;长安马自达销量13.4万辆,同比下滑19.7%。
其中,长安福特销量腰斩;长安马自达跌幅近20%。相对自主品牌不到8%的跌幅,长安的两大合资品牌显然直接影响了母公司在2019年的整体表现。
合资“拐杖”不灵了
在这之前,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曾一度被称为长安汽车的两大“拐杖”。
尤其是长安福特。该品牌在2016年的销量达到巅峰逼近百万销量,占据长安汽车当年销量总量的三成以上。但从2017年开始,忽然开启“跌跌不休”模式,一直到2019年降幅高达51.3%,在总销量占比只有十分之一。
对于长安福特销量的“大跳水”,长安汽车对外解释,主要在于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够快,“在引入新品方面,没有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节奏,导致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够快,丧失了一部分消费者。”
这种说法一语中的。从2016年至2018年,有近两年时间长安福特都处于产品空窗期。
同时,近年来长安福特旗下福克斯漏油、翼虎断轴、蒙迪欧臭味等质量问题引发车主不满,又进一步影响着销量。
为解困局,去年8月,长安福特上市了福克斯Active、金牛座、锐界ST三款新车,销量惨淡;去年12月份其再度推出一款SUV锐际,以进一步扭转败局,但该车在油耗偏高、舒适性差等诸多槽点下让这款新车同样“出师不顺”。
相对长安福特,另一根“拐杖”长安马自达“坠落”的速度没那么急促,也好不到哪儿去。
目前长安马自达在售的主销车型仅三款,分别是马自达CX-8、马自达CX-5和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见产品数量之少。这个品牌销量惨淡的原因,除了车型少外,还售价高但终端优惠又很少,并且产品更新速度也比较慢。
此外,产品品质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去年9月,因为燃油泵存在隐患,长安马自达召回77112辆CX-5。这进一步影响长安马自达在消费者心理的地位。
一句话,“销量好的品牌都是相似的,走颓的品牌各有各的原因”。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绊脚”长安汽车。曾经的“拐杖”已没法带动业绩增长,长安汽车的好日子自然要打折扣。
自主品牌“力不从心”
合资品牌大跳水,长安自主品牌是否能独当一面?
状况同样不佳。2019年长安自主板块销量只有85万辆,降幅也只有7.84%。这俩数据看上去比合资品牌好太多。实际上,它远不及前几年的数据。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就已经分别突破100万辆,与吉利、长城并称“自主三强”。到2019年,吉利领跑自主品牌达136万,长城也有91.5万辆,长安这才八十多万辆,明显落后很多。
这种落后从2017开始,并在2018年下跌幅度达20%以上。
回顾2018年这一年,长安汽车宣布正式开始“第三次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全新逸动/逸动XT、逸动DT、全新悦翔、新款CS75以及全新CS35等等。并且,这一年,长安汽车将SUV产品与轿车的新车投放比例由此前的7:3变为4:6,着力发展轿车产品线。
然而,这些车型及战略调整在推出市场后收效并不理想。原因有二:
其一,国内整个轿车市场在2018年都呈逐渐萎靡的态势,多数自主车型都没有建立品牌影响力;
其二,全新逸动是长安汽车发力轿车的主打产品之一,但是,这款车型高性能版仅有一款1.6L引擎,而竞争对手,如上汽MG5已可以拿出数据惊人的1.5T+DCT的版本。也就是其“拳头产品”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原来销量主力军CS品牌在这一年也表现失意。明星产品CS75因机油门事件在2018年只售出14万辆,比前一年少了近10万辆。CS55同比虽然增幅达107.2%,但与CS75加在一起也敌不过两者在2017年的总势头。
这种双线“失守”导致的产品战线崩塌如果发生在过去,长安汽车或还有机会,但在长城、上汽、广汽等各有独特优势强攻市场的情形下,长安汽车内心想必是很焦虑的。
再加上,在随后的1-2年中,长安汽车亦没有推出当年逸动、博瑞、博越、传祺GS8、传祺GM8这种眼前一亮的产品。
激烈的商业生态环境下,错过了一年,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销量在跌落还只是表象。一直以来,长安自主品牌都是在靠合资品牌反哺。
以2016年为例,这一年长安自主品牌的销量达到巅峰。长安汽车2016年的净利润为102.85亿元,其中,长安福特贡献收益达90.29亿元,占长安汽车净利润的87%;长安马自达则贡献了近10亿元。
也就是,包括销量突破百万的长安自主品牌在内的所有版块,一共才为长安汽车贡献了两个多亿的利润。
长安汽车的自主板块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似乎有复苏的势头。
其在经历了3月份的小高峰后,8月开始,自主品牌销量明显增长,到12月时销量已达150361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16.6。整个Q4销量实现24.7万辆,同比增长24.4%,环比增长38.3%。
这一波回暖,具体上跟CS75系列、CS35系列、CS55、逸动系列的销量上涨有很大关系。
长安汽车官方数据显示,CS75系列中的CS75PLUS,从8月上市到12月,总销量达到70011台。在它的带动下,CS75系列车型全年销售超过19万辆,同比增长38%。
长安CS35系列车型12月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20.8%;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4.17万辆,同比增长7.8%;
长安CS55系列12月销量也样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11万辆,同比增长32%,全年累计销售11.22万辆。此外逸动系列在去年12月份销量同比增长97.9%,全年累计销售12.4万辆。
如果长安自主品牌在2020年能延续这种势头的话,未来还是可期的。
自救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这,长安汽车虽然深陷销量下跌的泥潭,他一直也在为自己找出路。
包括上述提到的对CS75系列销量起带动作用的CS75PLUS,这一“现象级”产品,很大程度上就是长安汽车技术驱动产品力的成果。
去年4月,其耗时多年总投资43亿元的长安全球研发中心启用,其将与“六国九地”研发中心协同,为长安汽车转型升级提供新引擎。
去年6月,长安汽车还发布了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法规标准的全新动力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
投入上,整个2019年Q1,其研发投入就高达21亿元,包括MPA模块化平台架构相关项目,该模块平台课衍生出覆盖A0/A/B/C/D等多款车型。
在为自身“增肌”的同时,长安汽车也在“瘦身”。
去年12月,长安新能源宣布引入四家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将长安汽车的持股比例由100%稀释到48.9546%,为公司增加22.91亿元的净利;
同年,长安汽车还出让了长安PSA50%的股权给宝能,剥离亏损业务,增加税前利润16.3亿元。
长安汽车在试着扭转过去一段时间的窘境。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曾表示,未来能够活下来的自主品牌将只剩下五家。暂时还不知其所说的未来是在多久以后,也不知长安是否会是位列其中的幸运儿,但对现在的长安汽车来说,在大环境与劲敌的叠加因素下,其自我拯救的路,估计是要走上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