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如今買車對中國人來說已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畢竟這幾年國產車拉低了合資車的售價,開始大量出現在市場,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開始慢慢被國人所接受。
事實上,不少年輕人剛出來工作幾年就已經攢夠了買車的錢。基於此,在2018年之前,國內的汽車銷售數量可是不斷往上升。然而在2018年之後,國內的汽車銷量是呈現下降的趨勢,很多國產汽車品牌也隨之倒下了。
截至目前國內就有華泰汽車、力帆汽車等汽車巨頭倒下。對此多位車企高管曾預測,未來50%的中國自主車企將會倒閉,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則認為,中國車企將只剩五六家。
一些專家認為,當下國六排放法規即將實施,迎來車企對國五汽車降價促銷時刻,國五汽車打骨折售賣,但卻不被人接受,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汽車銷量出現瓶頸期。
那麼,造成人們不願再買車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筆者今天就結合車主們的意見給大家分析分析,主要有3點。
第一個:汽車年檢問題。
很多車主應該知道,汽車到了一定年限之後,每年都需要去參加一次年檢,如果在年檢的時候發現了車子存在一定問題,那麼就不能通過年檢,車子也就不能上路行駛了,如果多次不能通過,那麼就只能按報廢處理了。
但是近年來汽車年檢問題卻屢遭廣大車主吐槽,主要的原因是汽車年檢流程過於麻煩,總是被車主詬病。而且汽車強制報廢的規定不太合理,不少車主表示,用了好些年的車明明都好好的就被強制報廢了,形不成理智用車的“汽車文化”,同時也增加了車主的用車成本。
第二:停車難、停車貴問題。
在很多城市,停車難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因為停車位數量遠遠低於需求量。很多車主表示,很多時候開車去辦事找停車位都要逛上半小時,而且最後還要停在距離目的地挺遠的地方,實在是糟心。
就算有停車場,那停車費收得也不低。而且還分一類,二類及三類地區,收費都不一樣。現在很多車主去市區或者鬧市區都表示選擇坐公交或者地鐵的,因為開車的話一天下來停車費夠打車來回的費用了,所以大家都不願意開車出行了。
第三個:汽車“隱形”使用成本偏高。
我們都知道,買車的錢只是用車的第一筆支出,此後的養車才是“主角”。這些費用包括汽車保養、汽車保險、汽車停車位購買、燃油等等,摺合車價加起來,一年的使用成本就在3萬元以上,這是普通家庭難以承受的。
所以當下一些知情人士認為,繼高房價之後,買車不能再成為窮人的“收割機”,他們賺錢本來就不容易,而從汽車銷量下跌的趨勢來看,現在似乎越來越多人也開始明白這個道理了。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你認為現在住在城裡還有必要買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