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需知】小鹅的几种常见疾病分析

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其特征为严重下痢及肠粘膜发生坏死、脱落,主要侵害出壳后4-20天的雏鹅,传染快、致死率高。成年鹅感染无症状表现,但可经卵传播。

【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鹅,一周内的雏鹅发病致死率高达70%-100%;10日龄以上死亡率可达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较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病愈鹅、免疫鹅可获得免疫力,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鹅不会发生此病,本病主要通过经消化道感染或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

最急性:7日内的雏鹅突然发病,一经发现极度衰竭,雏鹅倒地、昏迷、双脚呈划水状,很快死亡,病势迅速发展,2-3天波及全群,死亡率高达70%以上。

急性型:7-15日龄,病鹅精神萎靡、离群独居、厌食,嗉囊松软,鼻腔、口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趾蹼皮肤上有出血斑点,死前伴有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神经症状;严重下痢,拉灰白色或淡黄绿色稀粪,并伴有气泡和少量粪渣,呈米泔水样。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表现精神不振、厌食、拉稀和消瘦症状,病程可持续5-7天。

【剖检病变】本病特征病变是空肠和回肠卡他性肠炎或严重胃肠炎。肠管肿胀,小肠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性渗出物形成假膜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或成栓子堵塞于空肠和回盲部呈“香肠状”, 质地坚硬,切面表层呈灰白色或黄灰色,中心呈灰褐色;肝脾肿胀,呈紫红色或浅黄色,心肌扩张、混浊,胰腺出血,肺水肿,腹腔有淡黄色液体,严重病例胸肌、腿肌出血,时继发心包炎、肝周炎。

【预防措施】做好鹅场的消毒及免疫工作

【治疗方案】

1、小鹅瘟高免血清每只1-2ml配合干扰素皮下或肌肉注射。


【养殖需知】小鹅的几种常见疾病分析

鹅副粘病毒病:

本病的病原为鹅粘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是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各种品种和年龄的鹅对本病毒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发病快,死亡率高。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15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随日龄的增长,有所下降。本病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四季均发,常呈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病鹅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病鹅拉黄白色稀便或水样便,时带血呈暗红色,病重者口腔常流出水样液体,并伴有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尤其饮水后病鹅有甩头、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成年鹅病程长,产蛋量下降等。

【剖解病变】病鹅机体脱水,皮肤淤血,脚蹼干燥;肝脏肿大,瘀血,有芝麻或绿豆大的坏死灶;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心肌变性;下段食道粘膜有散在的灰白色或淡黄色芝麻大小溃疡结痂,剥离后留有斑痕或溃疡面;腺胃和肌胃粘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粘膜上有散在的淡黄色豆样大小坏死性假膜,剥离后呈溃疡面或出血。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认真做好免疫接种。每月定期用黄芪多糖或新感康拌料,有效防治本病的发生。


【养殖需知】小鹅的几种常见疾病分析

鹅的鸭瘟病:

本病也称病毒性溃疡性肠炎,其病原为鸭瘟病毒,是一种传播快、发病死亡率高,并有一定流行周期性的传染病。

【流行特点】本病多由鹅与患鸭瘟的病鸭同一水域或共养密切接触而感染发病。3~4月龄的种鹅或7日龄的肉用雏鹅均可发病,尤以15~50日龄的鹅最为严重,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为90%左右。

【临床症状】发病突然,病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眼睑水肿、流泪,眼结膜充血或出血,头颈肿胀,鼻腔流出稀薄或黏液分泌物,呼吸困难,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剖解病变】全身浆膜、粘膜、皮肤有斑点样出血,头颈部皮下有胶冻样浸润。喉、口腔和食道粘膜溃疡、坏死形成假膜。肝脏表面常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出血点或灰黄色或白色坏死灶。腺胃粘膜及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尤以十二指肠、空肠等处常见有檖圆形枣核状丘疹,泄殖腔粘膜出血,表面覆有灰绿色斑点状突起物。

【预防措施】避免鸭鹅混养,每月定期用每月定期用板青颗粒、囊温康拌料,重症疫区可接种鸭瘟疫苗进行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