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按程序推动一揽子宏观政策出台落地,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周潇枭 周慧
编 辑丨张星 周上祺
部分内容来自 公开信息
4月17日,一季度数据对外发布的当天,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会议明确,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还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疫情及其对经济影响,不同于其他突发事件,市场机构对经济的预测改了又改。不过,国际疫情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市场也渐渐形成一些共识,比如今年的经济目标、政策应对需要更有弹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定调,指明了未来政策走向,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六保”明确了中央政策调控的底线,就业放在首要位置。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下,今年保就业需要什么样的增长目标,一揽子政策究竟是什么样的组合?这是市场目前关注的焦点。
这些议题将会逐渐明朗化,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已经在行动。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首次回应了“一揽子宏观政策”的具体内涵,政策着力点分别是:复产达产、加大政策对冲、扩内需、帮扶企业、就业与民生。当天财政部发布会上释放消息,财政部部长将亲自挂帅,加强地方保基层运转工作。
图/新华社
为何是这“六保”?
中央一直在强调底线思维。像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疫情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而且对全球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都会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面对全球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严峻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底线管理尤为重要。
“六保”无疑是明确了底线管理的主要目标。疫情冲击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紧接着就业、收入、民生等问题也将凸显。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论坛(CMF)研讨会上表示,政治局会议强调“六保”,表明极端情况下需具备底线思维。“六稳”和“六保”的唯一交集就是就业,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
王一鸣表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要把保企业、保就业、保民生放在核心位置。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就业,也就保住了民生,就守住了底线。增长目标固然重要,但就业和民生更重要,从根本上说,两者是一致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围绕保就业、保民生的政策在陆续出台。积极就业政策包括产业投资将优先考虑就业带动力强的,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及专车专列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岗等;保民生的政策,则包括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发放临时性生活补贴,将部分重点群体纳入救助范围,还在研究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上述CMF研讨会上表示,在高度不确定性下,底线思维就是考虑最糟糕的情形,然后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避免突破底线。
刘元春进一步表示,一季度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了3.9%,这还只是平均值。如果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分布,部分群体受影响较大,保民生的压力并不轻。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则列出其他的风险点。比如,疫情的全球蔓延,带来粮食生产和国际供应发生变化,国际能源市场在多方作用下剧烈震荡,这些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一季度财政收入、支出双双下降,财政收入更是下降了14.3%。4月20日,财政部一季度数据发布会上释放消息,财政部专门成立了以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的统筹指导,研究解决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重点放在“六保”上
百年不遇疫情冲击下,一季度我国经济下降了6.8%。3月以来,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各项数据都在改善。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2%,经济正在逐渐恢复正增长。
但是,海外疫情的蔓延,带来新的变数。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难以像中国这样通过强有力的管控,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蔓延、救治病患,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拖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疫情过后,国内消费是否出现恢复性增长,也需要再观察。3月份数据显示,汽车、房产等大宗消费在加快恢复。但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负增长,后续是否影响消费意愿;2个多月社交隔离下,是否影响居民消费习惯等,这些都存在变数。
图 / 图虫创意
张明认为,今年一季度经济下降了6.8%,比估计略好一些。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2%-3%,三季度增长6%左右,四季度在7%左右。这样全年经济大致增长3%左右,3%是今年相对可实现的目标。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如果全球疫情能在五六月份得到控制,今年下半年全球都会有一个V型反弹和复苏。如果疫情延续到秋冬,或者出现二次复发的话,全球经济麻烦比较大。因为外需萎缩,加上国内部分行业尚未恢复正常,比如餐饮业、电影院等,中国经济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也存在难度。
陆挺建议今年不要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重点放在“六保”上,保住基本就业、能源粮食安全,保住经济社会、金融系统的稳定,全年就可以了。当前,对于受疫情冲击的失业群体,政策给予一定救助,保民生和保就业工作没有太大区别。
刘元春则认为,“六保”目标的提出,背后对应的经济增长压力并不轻。经测算,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不到200万人的就业;经济增速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能带来接近400万人的失业。考虑到当前还有部分农民工未正常到岗,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带来的就业问题,以及今年800多万高校毕业生等,保就业、保民生背后,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相应地要一揽子力度不小的扩张政策加以对冲。
世界经济面临衰退,中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密切相连。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相对增长率”观点的提出,颇具代表性。刘世锦指出,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在“战疫增长模式”下全年获得3%的增长率,含金量要大大超过常规增长模式下的6%。所谓“相对增长率”,就是用中国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或差值,来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以差值为例,2019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2.9%,中国是6.1%,相对增长率为3.2%;如果2020年世界增速为-2.5%,中国为3%,相对增长率就是5.5%,是高于去年的。
市场还有观点建议,有弹性的增长目标,可以拉大目标区间范围,比如原来设定6%-6.5%的区间,区间范围是0.5个百分点,现在可以把范围扩大到2个百分点。
一揽子宏观政策如何发力?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近期纷纷给出经济救助计划,政策力度不小。我国的一揽子宏观政策,包括了哪些内容呢?
4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对外阐释了“一揽子宏观政策”的政策考虑,发改委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推动一揽子宏观政策出台落地,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具体包括,复产达产、加大政策对冲、扩内需、帮扶企业、就业民生这五方面内容。
严鹏程表示,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畅通经济循环,这是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前提。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在外需受阻的情况下,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支撑。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突出困难,将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等,千方百计帮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稳住经营;对于外资外贸企业,保障国际物流畅通,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还要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帮助渡过难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脱贫攻坚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还要充分考虑疫情冲击,将受影响的困难群众按规定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
除了给出基本框架,官方也在强调要相机抉择。严鹏程表示,我国宏观政策空间十分充足。我们将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根据全球疫情变化和我国经济运行情况,适时对宏观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王一鸣表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政策弹性。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已经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现在下半年疫情能否消退仍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做好较长时间内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政策要留有余地。
当前,市场对于加大民生救助有共识,但经济增长目标对应的稳增长政策力度,各方仍存在争议。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今年经济增长多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大家都在家里呆着,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可能不如预期。当前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救助和补贴上,部分群体没有了生活来源,政策需要加大对民生的兜底。
刘元春则认为,我国民生安全网覆盖面有限。通过现有救助体系短时间难以进行全覆盖式的救助,所以采取积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显得很重要。当前,在外部环境还没有全部发酵,贸易没有全面下滑的状况下,是提振内需的很好窗口期。需要一个较大规模的刺激计划,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二次停工停产的风险。
张明认为,就业和增长是高度相关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增长率,保就业从何谈起,不可能无限制给大家发失业救济。控制金融风险,也需要经济维持一定正增长。此外,适当的增长可以让宏观政策空间变得更加可持续,这一轮全球衰退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但不可能一直用政策来救助。
图/图虫
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9% ,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
4月21日上午,人社部召开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就业整体情况。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减少95万人,3月份环比降幅收窄。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9%,环比小幅回落。
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6%。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68亿人、2.03亿人、2.4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1万亿元,支出1.33万亿元。发布会还谈到了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待返校
“金三银四”的就业季已接近尾声,受疫情影响很多毕业生还未返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张莹司长介绍,今年对高校毕业生出台了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应征入伍规模,以及就业见习规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充实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队伍,同时鼓励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4月中旬,十余省份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全省高校学生返校安排的通告》,并明确毕业生返校时间。其中安徽省规定,5月6日,经高校审批同意后的高校研究生和毕业年级学生返校。第一批学生返校后1-2周,由各高校根据首批学生返校情况,自行评估确定其他年级学生返校日期。
北京某高校一位留校过寒假的毕业生介绍,学校已封闭管理三月余,其他同学不知何时能返校,他也不知道何时能毕业离校,以及何时需要离开宿舍外出租房子。
鼓励大学生去基层
中央和地方版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重点是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就业,充实基层社区、医疗等就业岗位。
以湖北省为例,2020 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计划增加 20%,选调生招录计划增加 50%,事业单位招聘计划 30000 名以上,鼓励县乡机关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
四川省教育厅4月20日发布消息称,四川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对做好2020年省属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奖补工作进行部署。
“基层单位”是指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不含县本级、城关镇)的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但不包括金融、烟酒、通讯、电力生产运输销售等行业。符合条件的特岗教师、“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志愿者”可纳入奖补范围。
江西省官方近日也发文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努力扩大基层就业需求。鼓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求,积极申报中央“特岗教师”招聘计划,争取2020年“特岗教师”计划招聘达6600名。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使全省2020年计划选派“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000人。
本期编辑 范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