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問你“貴姓”,你要回答“免貴”,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期,當時總共收集了411個姓氏,後來進行了一次增補,又增加了157個,到了明朝初年,根據當時戶部提供的戶口名冊,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重新編修了《皇明千家姓》,收集的姓氏達到1968個。

別人問你“貴姓”,你要回答“免貴”,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無論《百家姓》還是《千家姓》,姓氏的排名都很有意思,他們並非按照人口數量排名,而是根據姓氏的尊貴程度,比如《百家姓》排在第一位的是“趙”,《千家姓》排名第一位的是“朱”。

兩本書對姓氏的排名,都僅僅體現出當時各姓氏的社會地位,放眼整個中國古代歷史,這種排名顯然有侷限,拋開這兩本書不論,中國古代有2個姓氏,他們的地位卻一直都比較尊貴。

別人問你“貴姓”,你要回答“免貴”,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個人言行舉止,比如在問別人姓氏時,往往都會說“您貴姓?”對方作為回答者,也要以禮相待,回答時要說“免貴姓某”,然而有2個姓氏不用回答“免貴”,別人也不會覺得不禮貌,這2個姓氏就是孔和張。

別人問你“貴姓”,你要回答“免貴”,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孔”姓不用說免貴,這很好理解,大家都能猜到是和孔子有關,因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採用儒家思想治國,而孔子正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不僅孔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高,他的後人也都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尤其是孔子直系子孫,從漢高祖開始就屢受冊封,延承了兩千多年的爵位。

“孔”姓不說免貴,別人都能接受,反倒是說了免貴之後,別人會覺得不禮貌,甚至覺得這是對孔聖人不敬。

別人問你“貴姓”,你要回答“免貴”,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張”姓不用說免貴,這和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有關,相傳玉皇大帝就是姓張,他的俗名雖有不同說法,比如張百忍、張友仁、張友人等等,但都是姓張,而玉皇大帝被認為是天地兩界的主宰,地位自然至高無上,因此他的姓也就變得很高貴,凡人姓張自然也就不能“免貴”。

上述兩個姓氏,在任何時候都不用說“免貴”,除此之外,歷代和皇帝同姓的人也可以不說免貴,正如開篇我們所說的宋朝趙姓、明朝朱姓,這些姓氏都被稱為當時的國姓,是會引以為傲的,有些功勞巨大的人,還會被賜予國姓,以漢唐時期最為典型。

別人問你“貴姓”,你要回答“免貴”,但有2個姓不用說“免貴”

比如漢高祖劉邦,他為了表彰婁敬建議定都關中,賜婁敬姓劉,再如唐朝,初唐名將徐茂公被李淵賜予“李”姓,改名“李勣原”(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倘若是和當時皇帝同姓,說了“免貴”就是大不敬,還會引火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