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等工艺美术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岷县十里镇张家坪村是岷县传统的陶艺产业村。上世纪80年代是张家坪陶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时从事砖瓦烧制的有200多户,从事陶艺及用品加工的有30多户,从事陶艺脊兽加工的有10多户,那时候平均每户人均收入就在1万元左右。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作为最古老的一种技艺的延续,张家坪村的陶艺加工携带了许多远古文明的信息,有比较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灰陶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岷县的灰陶在制作技艺上沿袭了秦砖汉瓦的工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张家坪村所生产的灰陶制品有瓦件、脊兽等,造型包括麒麟、狮子等多种形态。装饰则有弦纹、三角纹、连环纹、栉齿纹和动物纹,还有绳纹、拍印纹、模印、浮雕、涂色和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除了浆盆等生活用具之外,这些陶制品多用于传统民居建筑。因其工艺独特,造型古朴大方,备受广大群众青睐。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脊兽是古代建筑屋脊上所安放的瑞兽构件,多见于殿宇、寺庙及民居建筑。史料记载,脊兽由瓦制成,最早只是为保护屋脊而设计的建筑构件,后来逐渐被美化成龙、凤等各种动物形象。脊兽制作题材从民间传说到神话典故,从鱼虫鸟兽到花草树木,包罗万象,五彩缤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史前先民制作陶艺,先有手捏和泥条盘筑,也有模制,后来出现了陶轮,张家坪村的脊兽陶艺制作,直接传承了原始制陶技艺,是齐家、寺洼等史前制陶工艺的延续。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作为岷县陶艺加工技艺的继承人,80后的李力强自小跟随父辈从事脊兽陶艺加工,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他本人也非常喜欢从事这一行当。据李力强介绍,脊兽陶艺制作工艺没有现成的模具可用,因此绝大多数都是手工捏塑烧制完成。而它的捏塑原料也和一般烧制青砖的原料不同,需要特别选取那些有黏性、耐干燥、不易皴裂的黄胶泥塑形后烧制。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同时,脊兽捏塑过程又是个力气活和技术活,不仅需要制作者要有一定的泥塑功底和烧窑经验,还需要对相关的民俗民饰有所掌握和研究,没有速成的捷径可走。大致来说,脊兽陶艺制作流程主要有:选土、捏制、晾干、入窑,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黏土、红胶土、泡土池、苫泥布、操作台、擀杖、刮刀、毛笔等。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每一次创作都是新的创造,全凭手艺人自己的悟性和感觉,所有制品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之前,李力强加工制作了好多憨态可掬的陶狮,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手艺,但是除了陶狮和鸽子,再没有其他产品向外销售,而且产品全部由二倒贩子拿去销售,他辛辛苦苦捏出的狮子,只能维持他最基本的生活。后来,在岷县非遗中心的帮助与宣传下,李力强的第一批三星堆青铜面具仿制陶艺试烧成功,为下一步大规模的产品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也使这一濒临消亡的传统手艺找到了发展的希望。如今,经过多年脊兽陶艺创作研究,李力强探索创作出各种陶艺饰品,并逐步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随着市场的需求,纯手工制作的青陶薰炉、花瓶、狮娃、麒麟、鱼、笔架等产品,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让人爱不释手,每年手工制作的千余件各类陶艺产品均被抢购一空。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岷县陶艺手工制作技艺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带着奇幻的神话色彩,又有世俗的人间情态,不仅装饰着古朴雅致的建筑,也装饰着今天老百姓的平凡生活,希望在接下来的技艺传承中,那些历经岁月风风雨雨的灰陶制品如它的本色一样,永不褪色!

非遗传承人展播

秦腔獠牙特技之孙立国

看点丨岷县有一项土与火的艺术,是力与想象的结晶

孙立国,

张掖市高台县人。近年来,整理了两个高台秦腔獠牙绝技剧,培养了两名秦腔獠牙特技的传承人;同时,组织演出高台秦腔獠牙绝技《麒麟山》等剧目多场,多次受到表彰。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高台秦腔獠牙特技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