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基建”,我们该如何抓住投资机会?

湘湖百晓生


感谢邀约,我是有着十年个人投资经验,七年机构研究经历的王晨,对于股票和大宗商品投资和研究有丰富的经验,这两天有朋友在询问关于“新基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新基建”在2020年是否存在投资机会?下面我就这一个问题来和大家来聊聊我的观点:

如果想通透的理解“新基建”的投资价值和机会,我认为需要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

其一,“新基建”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在当下被推到“前台”?

其二,“新基建”投资的切入点和思考逻辑又是什么?

一、“新基建”与“老基建”是新、旧思维的区别,更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变化下的“产物”。

1、 何为“新基建”?

我借用央视向观众们呈现的,来给大家看看什么是“新基建”,它们分别是:5G、城际交通、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

2、为何“新老”基建面临“交接”?

对比“新基建”与“老基建”,表面看到的是“铁公机”向数字化的转变,是三大领域向七大主题投资的转变,但其实理解“新基建”和它潜在的投资机会需要再上升一个高度——“老基建”横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岁月,其高潮在2008-2010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释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

通过以上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数字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4万亿投资计划虽然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确增加了对于“老基建”多个领域的投资力度,但却也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现象——产能过剩,“老基建”(铁公机)的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营埋下了“隐患”。因此,从2009-2010年中后期开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老基建”的投资力度成为了政策面经常听到的词。

3、“新基建”走向“台前”有何预示?

从去年开始“新基建”一词更多的出现在老百姓眼前,究其原因,具有数字化背景的“新基建”战略的实施是保证我国能否完成“十四五”目标的核心。

通俗来说:光靠砸钱去修路,去盖房子,去建机场已经没有效率了,钱不能再投放在这些已经“较多乃至足够”的项目里了。

以前建一个高速公路,也许能十年收回成本,但现在,也许不但时间要加长,而且有可能亏损,这就是“老基建”对于经济刺激的所谓“边际效应递减”。

因此,更有效率,更能让中国从劳动走向科技的“新基建”便浮出水面。

二、“新基建”所涉及的主题较为广泛,寻找投资机会的思考点应该从产业链角度切入。

首先,“新基建”是主题投资,需要从产业链思维去发现投资机会。

我们继续以过去的老基建作为案例。4万亿的投向是我们去发现投资机会的大方向,“铁公基”是看的见的投向,但不要忘记——铁路也罢,公路也罢,它们都直接带动了上游水泥,钢铁等原料和中游工程机械制造厂商的大发展,这就是从“主题投向”去思考产业链切入。

其次,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中,需要把握核心主题。

除去充电桩、城际交通、特高压,我们将其余四个领域放在一起思考——5G是基础技术,它的发展快慢将直接影响“应用”的高效与否。就好比——微信很好,美团很好,今日头条也很好,但如果没有手机这个平台,没有4G这个技术,这些个应用都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所以说,5G是“新基建”中的核心主题,其直接将影响“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实施进度。

总结:

综上所述,“新基建”战略在2020年被广泛推进将是大概率事件,我们投资者去思考投资机会还是需要从“高度”和“落地”两个角度去把握:

首先,“高度”上——“新基建”是为了改变中国原先的增长方式,希望从低效的投资拉动到高效的科技创造拉动所进行的战略布局;

其次,“落地”上——“新基建”的投资机会,需要聚焦5G技术领域,此外,需要从产业链的角度去思考如果5G运用的话,上游电子元件,中游制造方面,哪些企业会受益,会如同当年工程机械企业那样迎来大发展。


我是王晨,价值律动创始人,“投资价值,研究市场律动,携手提升一亿中国老百姓的财商!”是“价值律动”品牌和“王晨投研社”自媒体号创立的初心与梦想。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关注”,顺手转发,帮助更多理财投资路上一起同行的人!

王晨投研社


今年3月5日,“新基建”作为新概念首次登上央视,名声大噪,不少相关企业的股票出现一轮大涨,然而很多人,对于“新基建”的认识并不清晰。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新基建”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抓住投资机会?

01 什么是“新基建”?它与“老基建”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新基建”是相对于传统“老基建”而言的,事实上,早在2015年它就已经被政府提及,并在201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领域和诸多产业链,具体为5G基础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

与“老基建”相比,“新基建”有四个显著特点:

  • 一是涉及领域技术门槛高。“老基建”涉及的铁路、公路、桥梁等领域,几乎没有技术门槛,企业可以轻易的参与其中,因此出现后期基建质量状况不良的情况。“新基建”则不同,它主要为新兴产业服务,投入初始就需要严密的规划和专业的人才管理。

  • 二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老基建”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新基建”涉及的领域广,方便引入社会资源。例如,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都积极的参与到5G建设之中,希望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 三是投资规模更庞大,但政策导向更精准。“老基建”当初4万亿的刺激政策出台,将我们拉出经济危机的泥沼,但是大水漫灌同样出现不少问题,首当其冲就是资金溢出到房地产行业,导致房价暴涨。


这次“新基建”投资规模更大,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总体投资能够超过30万亿,仅2020年的投资规模即可达到2万亿。与此相对,有关部门强调精准施测,控制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目标领域,不再搞“大水漫灌”。

  • 四是与生活消费紧密相关。“新基建”涉及的诸多领域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新基建在带动投资的同时,能够同时拉动消费,对于经济的提振作用更为显著。


02 为什么要提倡发展“新基建”?

短期来看,提倡发展“新基建”是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众所周知,2020年时我们国家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后小康时代,社会是万物互联的社会,“老基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之下,新基建联系投资与消费,将为我们的经济增长直接注入动能,助力建设目标的实现。

长期来看,“新基建”对于交通网、信息网和能源网的布局,有利于我们经济的长远发展。通过对于“新基建”涉及领域的梳理,不难看出新基建的主体框架:

  • 一是以城际铁路为核心为交通网络,这是为了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

  • 二是以5G为核心,大数据为载体,人工智能为辅助的信息网络,这是全方位提升社会生产生活效率;

  • 三是以特高压为核心的能源网络,主要目的是改善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以上三张网络的展开,既是对人们新时代新需求的呼应,更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新基建能够助力我们经济转型,推动我们进入创新的大时代。

03 普通人该如何抓住“新基建”的投资机会?

说了这么多,我们普通人要如何抓住“新基建”的投资机会,在庞大的资金规模之中,有所收获呢?

  • 第一,明确“新基建”涉及的行业。

对于投资人来说,粗粗的了解“新基建”的七大领域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其涉及的产业链及相关主要公司,这才是我们进一步谋划投资的抓手。

以5G为例,这一领域未来五年的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仔细拆解产业链,5G的基础建设又可以分为芯片、器件、网络、设备等等细分领域,细分领域之中,又包含着华为、通宇、光迅、中际等等收益公司。

庞大的投资资金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优势企业集聚,龙头企业会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与这些企业产生连接,获取收益。

  • 第二,投身相关行业工作

普通人与“新基建”企业产生链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最直接的就是投身这些企业。新基建催生的行业发展,会带来很多就业机会,普通人可以借机参与到“新基建”之中。

职业发展中,职业选择远比勤奋努力重要。选错了行业就像搭乘下行的电动扶梯,却想要登上高楼,再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反之,选对了行业,电动扶梯就是我们上楼的最好助力。

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学计算机的人就可能从中获得机会,从“新基建”浪潮中获益。

  • 第三,谨慎选择相关行业优秀企业的股票

除了就业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购买“新基建”相关企业的股票,寻求投资机会。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行业发展,通过股市,依旧可以分享行业和企业的成长红利。

当然,每一轮建设热潮都会带来资产泡沫,我们在追逐“新基建”时,要学会和泡沫共舞,特别要学会如何寻找真正优质的公司。

投资的基本逻辑是不变的,股票价格不管如何波动,都是围绕企业价值的。短期或许整个“新基建”板块都在上涨,无论企业素质高低,长期来看,真正优秀的企业才能让投资者赚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炒股的难度太高,也可以选择投资基金。近期不少基金专门布局“新基建”领域,例如一只专项投资基建工程的指数基金,主要持有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大型中字头企业,去年收益不俗,年回报超过20%。

综上,国家提倡发展“新基建”是从实际出发的发展决策,对于我们来说,深入了解“新基建”的具体意涵,才能从中找到投资机会,投身相关行业或者投资相关企业,都是很好的策略。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成长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码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请您点个赞!

正好的理财笔记


工业经济时代,人和物的流动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建立在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之上,交通枢纽地区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流通成为关键,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也跃迁为新的地区竞争力。





今年3月中央多次提及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上海、北京、浙江、成都、日照等地先后发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广州还聚焦数字“新基建”,率先发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各地的“新基建”方案计划都以2020-2022年为周期滚动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取得较大成效。各地也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区域承接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纷纷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目标:打造“云、网、端”,改造“铁、公、机”



上海明确“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北京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云南提出“新网络、新平台、新引擎、新载体”四大领域……梳理各地于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建设目标,打造涵盖“云、网、端”全领域的基础设施、改造以“铁、公、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谓各地着力下好的“先手棋”。





围绕“云、网、端”,各地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为未来三年绘就建设蓝图。如浙江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云),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网),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端)。



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也是各地的三年行动重点。如上海方案围绕“新终端”提出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







2、投资部署: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其建设首先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在“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各地制定了不同的投资计划,如浙江计划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资近1万亿元,并提出要奋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广东已建立起数字“新基建”项目库,着重以项目拉投资;上海则明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优惠利率信贷专项,要求放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与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相对应,多地也将新基建列入专项债投资清单,引导专项债支持新基建投资。其中在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过程中,需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近日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而背上400多亿债务的贵州省独山县也启示“新基建”投资应避免出现超前建设、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



因此“新基建”的推进,也需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3、赋能城市:“新基建”优化城市生产生活



“新基建”是打造智慧城市、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各地“新基建”方案计划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新基建”为地方发展服务是未来三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新基建”需充分考虑结合地区特色,如上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在江南水乡风貌基础上增添新型基础设施时代特色。这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网络等要素资源,也需要考虑地区承载能力,如《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导则(2019)》已基于能耗考虑严禁在上海市中环以内区域新建 IDC。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优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如北京围绕“新应用”部署了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以及中小企业赋能等;《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项目策划需考虑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一起成为当年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随着国家积极布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带动数字经济增长,并促进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升级,我国经济也将加速向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的数字新时代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