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瓦渡鄉有“牛”產業

來隆陽區瓦渡鄉一定要嚐嚐瓦渡牛肉,這是很多到過保山的遊客的共識。而這道餐桌上的“招牌菜”也是瓦渡鄉百姓“富口袋”的重要來源。自2016年該鄉發展肉牛養殖至今,瓦渡肉牛存欄和產值翻了1倍。2019年,全鄉有肉牛養殖戶3064戶,肉牛存欄1.12萬頭,實現戶均2頭,銷售額達4500餘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參與肉牛養殖的有763戶,銷售1781頭,銷售額達2671.5萬元,戶收入為3.5萬元。西門塔爾牛養殖佔比達90%以上,成年大牛售價高達1.5至3萬元。按現行標準,一頭牛就可使一個有六七口人的家庭脫貧。目前,肉牛產業已成為瓦渡人民脫貧致富的好產業。

近年來,瓦渡鄉黨委、政府一直都把肉牛養殖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來抓。“種植烤煙等經濟作物需要農家肥,而養牛又是積攢農家肥最便捷的方式。”“肉牛價格波動不大,市場風險較為穩定,卡戶可以通過貸扶貧小額貸款再買幾隻養養。”這是入戶幹部們常會說的話。2019年,瓦渡鄉通過青年黨支部“主題+專題”活動及脫貧攻堅現場觀摩會的方式,在荒田村召開了2次肉牛養殖觀摩活動,組織養殖大戶現身說法,交流經驗,增強群眾發展的信心。除了大力宣傳肉牛養殖的好處,鄉獸醫站的幹部們還深入村組瞭解養殖困難,並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我年紀大了,外邊去不了,就在養牛場打打工,每月收入1200元。”今年66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夏發周搬到安置點後就在牛場打工。瓦渡鄉現成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4個,採取“集中飼養+部分寄養”的方式,寄養的母牛,產權歸合作社,母牛所產幼崽由農戶自行處理,生1頭小牛,交給合作社500元,合作社收取的費用中的30%作為公積金,用於村裡的公共事業,20%用於壯大集體經濟,50%作為社員分紅。

以荒田村犇源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於2018年4月25日成立。社員280戶,貧困戶276戶,除從事二、三產業的4戶貧困戶外,其餘均已加入合作社。該村共引進能繁母牛100頭,60頭寄養給貧困戶,40頭由合作社集中飼養。合作社通過圈舍承包,兩年租金收入達6.4萬元;承租戶夏發元自2018年9月進場飼養以來,累計出欄肉牛80餘頭,產生利潤20萬元;養殖場累計收購周邊農戶種植的全株玉米和皇竹草3500餘噸,直接給農戶帶來種植和用工收入近15萬元。

隆陽區瓦渡鄉有“牛”產業

合作社還通過圈舍公開招租、能繁母牛寄養和集中養殖的方式,讓運轉有效、資產產權歸屬清晰、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帶貧效應明顯,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合作社有穩定租金,承租戶有穩定養殖利潤,貧困戶種養、務工收入均增的“三贏”。

2019年,瓦渡鄉與防疫員、養殖大戶、營銷戶、加工戶等簽訂動物防疫責任書22份,並深入全鄉10個村(社區)3915戶養殖戶中,開展動物防疫。進一步加強防疫體系建設,落實動物疫情報告制度,加強防疫管理監測,做好計劃免疫和強制免疫,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畜”,春季防疫順利開展。在此基礎上,還把好活畜(禽)市場檢疫和肉品檢驗關,防止動物疫病通過市場傳播,凡是上市交易牲畜100%接受檢疫。2019年,完成肉品檢疫3300頭(條),其中檢疫牛肉400頭,同時加大對畜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對生產、運輸、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長期監督檢查。

2018年以來,瓦渡鄉共協助完成4個村養牛產業發展項目,引進能繁母牛270頭,新建圈舍2800平方米。此外,還舉辦各種畜牧科技培訓班32期,培訓人數達1139人次,畜牧獸醫技術諮詢服務900人次,通過不同方式的培訓和諮詢服務,養殖戶的科學養畜水平不斷提高,為肉牛養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據介紹,瓦渡鄉下一步將緊抓機遇,引進龍頭企業或與外鄉的大型合作社合作拓寬銷售渠道,有效解決銷售問題,發揮合作社帶貧作用。同時,鄉、村兩級幹部進村入戶宣傳肉牛養殖各項補助政策,大力發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做優做強肉牛產業,全力推進“百村千頭”肉牛養殖工程。田迎麗 宋延齡

責編:蔣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