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背後:社會學視角下封建治理典範的宋仁宗中央政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一曲《清平樂·別來春半》,抒寫了南唐後主李煜對不得已留質北宋的兄弟李從善的思念,同時亦表達出了對前景的憂思。歷史的車輪終究無情,不久南唐國滅,李煜的這份憂思很快隨著他的死而落花流水般消逝。南唐的覆滅對李煜而言是悲慘的,但對中華大地而言確是幸運的。因為迎來的是封建社會的頂峰—北宋王朝!北宋一百六十餘年,從太祖開基至靖康失國,論其間的巔峰非宋仁宗時期莫屬。電視劇《清平樂》便展現了宋仁宗時期的宮廷,描繪了宋仁宗這位帝王面對朝堂瑣事與後宮情長的景象。這份景象無疑會讓人體會到如清平樂般愁腸百結,然而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這份真實的場景卻恰恰體現了北宋仁宗時期整個中央政府符合社會學定義下的成熟與高效!

《清平樂》背後:社會學視角下封建治理典範的宋仁宗中央政府!

宋仁宗劇照1

  • 他是情感飽受壓抑的趙受益,又是寬仁守成的皇帝

社會學對個人在社會上的角色是有明確定義的。它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將社會學對個人的角色定義套用在宋仁宗趙受益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一系列角色。他是皇帝、兒子、哥哥、丈夫、父親等等,而在這些角色中最為重要或者說是主導的便是皇帝。古語常雲帝王家無情,為何無情?顯然是因為社會角色。趙受益,他是宋仁宗,是皇帝,所以首要需要滿足皇帝這個角色的要求。這個角色的要求緣何而來?就是來自於臣子與百姓們的期望!出於這種要求或者說期望,他不得不放棄或淡化其他角色。於是一名飽受情感壓抑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眼前,因為是皇帝,他不得不尊重養母劉太后的臨朝稱制,不得不面對後宮嬪妃的宮鬥,不得不耐下心來接受大臣的諍諫!趙受益,顯然不是如唐太宗李世民那般佔據主導位置的帝王,但他卻能夠沉下心接受這些被動的“安排”,完美地完成了皇帝這個角色的社會定位!宋仁宗趙受益,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成為了寬仁守成皇帝的代表,是將北宋王朝推向高潮的舵手!

《清平樂》背後:社會學視角下封建治理典範的宋仁宗中央政府!

宋仁宗劇照2

  • 她是將門之女曹丹姝,又是賢內助曹皇后

曹丹姝,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可謂是將門虎女。在成為宋仁宗趙受益的皇后之前,她的社會角色主要是“女兒”,而且是打上了將軍之後標籤的一名女子。這個角色一開始並非是皇后的良好選擇。這一點可從臨朝稱制的劉太后為宋仁宗選擇第一任皇后,即已故中書令郭崇的孫女郭氏可見一般。郭氏出自文人家庭,良好的家教下養成了琴棋書畫皆擅長的優良才藝,因此按照古代賢內助的認識標準是一個極佳的選擇,這正是劉太后選擇的根本原因。

然而人性是存在慾望的,慾望的驅使下會讓個人偏離其所在的社會角色要求。郭皇后就是如此,由於有劉太后的撐腰,郭皇后肆無忌憚壟斷專權後宮,這使得她越來越偏離成為一名合格皇后的社會要求。於是,很自然地,在劉太后逝世後,她便被廢除皇后之位。皇后之位的空缺顯然對整個北宋政府而言是不利的。皇后這一社會角色並非僅有妻子這一含義,還意味著一種母儀天下的社會責任!因此皇后的選擇在百官與公眾的要求和期盼下必須是一個能夠擔當此責的人物。而曹丹姝就是這樣一個人!

於是在百官的推薦下,皇帝趙受益雖然不情願,但依然選擇了曹丹姝成為皇后,擔負起母儀天下的職責。曹皇后的確不辱使命,肩負起這個職責。公元1038年,西北李元昊叛宋自立為帝,危急時刻,曹皇后欲穿上戎裝代夫出征,雖最終未能成行,但其表率作用堪稱賢內助皇后這一社會角色的完美詮釋!

《清平樂》背後:社會學視角下封建治理典範的宋仁宗中央政府!

曹皇后劇照

  • 臨朝稱制的劉太后與恪盡職守的范仲淹

1. 臨朝稱制的劉太后

劉太后劉娥並非宋仁宗的生母,只是因為她獲得了宋仁宗父親宋真宗的偏愛才獲得了趙受益的撫養權,並最終在宋真宗去世後宋仁宗成年前臨朝稱制執掌北宋大權。她執掌時期其權勢媲美武則天,為人果決盡顯掌權者的威嚴。她可謂是宋仁宗的“對頭”,盡顯“反派”角色的特質。趙受益成年娶後,她橫加干涉,迫使皇帝放棄他所偏愛亦更為美麗的財主王蒙正之女王氏,反而納其認可的郭氏,可謂是宋仁宗追求愛情道路上的苦主。為政方面雷厲果斷,貶權臣丁謂、曹利用,打擊了勳舊功臣的勢力維護了皇權。對外方面,壓制並征伐党項人李元昊的叛亂行為,竭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因此整體而言她在臨朝稱制的太后這一社會角色上表現是合格的。

然而她終究還是因權欲而為人所詬病。從“狸貓換太子”的典故,到稱制時期堅持著代表皇權的黃色衣裝,再到不肯還政於宋仁宗,其表現出的權力慾望確實讓世人所非議。不過終究她未行武則天與呂后之實,因此功大於過,對其的評價還是持肯定的態度。

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於趙氏實有大功。

司馬光對其的評價應該是其一生作為的最佳寫照!

《清平樂》背後:社會學視角下封建治理典範的宋仁宗中央政府!

劉太后劇照

2. 恪盡職守的范仲淹

《清平樂》的主線其實是宋仁宗的“家事”,或者說集中於宋仁宗的“一家”身上。因此朝堂上的爭議亦主要集中於皇室內部的“家事”,對國家大事涉及較少。但真正的歷史上范仲淹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國家大事的處置之上。

范仲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寄於長山朱氏門下,雖幼年不幸但卻勤奮好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從官之後,范仲淹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發起“慶曆新政”,一改北宋中期的積弊,堪稱一代賢臣。作為官員的范仲淹秉公直言屢次勸誡宋仁宗,充分履行了官員這一社會角色,滿足了帝王與百姓對一名合格官員的期望!

《清平樂》背後:社會學視角下封建治理典範的宋仁宗中央政府!

范仲淹劇照

  • 後記

從太后到皇后,從皇帝到大臣,他們各自完美地詮釋著自己的社會角色,由此建立了堪稱封建社會最為高效的中央政府!然而他們在承擔自身角色的同時亦放棄或者削弱了其他角色的職能。如宋仁宗,他還有福康公主的父親這個角色,但他卻因為皇帝這個社會角色放棄了父親這個社會角色。於是福康公主的不幸由此產生了。所以盛世之下,帝王家亦為此付出了不為人知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