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古今,仍覺用詩詞最能抒懷,那最觸動你的一句詩詞是什麼?

詩意and煙火


老施來回答。

答案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是唐朝詩人陳子昂最著名的詩篇。詩很短小,涵義很簡單,語言很樸素,讀一遍就能背得下來。

詩句裡的前與後是在時間軸上而言的,也就是過去和未來。詩人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憑高懷古,卻既看不見過去的人,也看不見未來的人,想到宇宙無窮無盡,不禁獨自傷心落淚。

從字面上看,全詩就是這個意思了。我們首先會覺得奇怪:“後不見來者”也就罷了,但為什麼“前不見古人”呢?明明有那麼多古代英雄供我們緬懷,怎麼會看不見呢?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死掉了,所以看不見了。

古人當然都死掉了,不然也不會稱為古人。但古人之死和陳子昂的傷心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大有關係,因為這裡的古人既不是泛指所有的古人,也不是特指古代的英雄豪傑,而是專指古代的聖主明君。陳子昂真正傷心的點,是遇不到英明的領導,自己的才華和抱負無處施展。

寫這首詩的當時,陳子昂正在中央朝廷做官,正好趕上契丹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掛帥出征,朝廷裡的很多文職官員都被派去做隨軍參謀,陳子昂也在其中。

當大軍行進到今天的北京附近,不斷接到前方潰敗的消息,軍心動搖。陳子昂三番四次毛遂自薦,願意帶一萬人作為前鋒和契丹決戰,但任憑他如何言辭懇切,武攸宜就是不同意,打發他去做文書工作。

陳子昂悲憤交加,登上薊北樓,遙想戰國時代的燕昭王在這裡高築黃金臺延攬人才的往事,寫下幾首詩然後邊哭邊唱,唱的就是“前不見古人”這幾句。


幽州臺


陳子昂一共寫過七首懷古詩,讓古代各種明君和賢臣的遇合在自己眼前走馬燈似的閃現。這當然是在借古傷今,然後他邊哭邊唱,唱的是古代的明君已死,當代的明君沒來。雖然天大地大,卻沒人理解自己,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登幽州臺歌》甚至並不是詩,世上也沒有一座幽州臺,但這並不妨礙陳子昂給天下孤獨者,留下一句穿越古今的感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語言雖然簡單,但那種橫亙古今的孤獨感仍然可以超越一千多年的時光,打動今天每一個孤獨的人。

人類作為群居動物,最難忍受的就是孤獨,偏偏人越敏感,文化越高,孤獨越是如影隨形。離群索居的孤獨雖然痛苦,但人群中的孤獨才最是刺骨。

陳子昂雖然只是因為一時的不如意才有了登高的幾句感懷,但詩歌一旦成型,總會超越一時一事,擁有自己的生命,在無限的時空裡尋找著後世中每一朵孤獨的火苗。


老施野談


這句詞給人一個美好的畫面,常常使人產生奮發圖強的鬥志。它的意思是祖國美好的江山產生了無數英雄豪傑,他們都在熱愛著祖國美好的江山,無不為江山之傾倒而奮鬥獻身。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讚美之情,並藉以鼓舞人們為實現祖國的強盛而英勇奮鬥。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其他已公開發行的著作有《毛澤東書信選集》、《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和《毛澤東詩詞選》等。

詩詞原文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創作背景

1935年11月間,中央紅軍、陝北紅軍和鄂豫皖北上紅軍勝利會師。12月9日,北京爆發了“一二·九”運動,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進入一個新時代。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之後.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陝北清澗縣,毛澤東在一場大雪之後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這“北國風光”,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新的歷史任務,毛澤東寫下了這首詞《沁園春》。


作品賞析

《沁園春·雪》分上下闋。上闋以雪引領思想的奮飛,借廣袤的雪景抒寫詩人偉大的情懷。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詩人上來就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可謂造境獨到優雅,喻義深遠。

接著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展現了北方是無邊無際的茫茫雪景,連黃河之上也覆蓋了白雪,沒有了滔滔流動的景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句話的意思是群山連綿起伏披滿白雪像銀蛇在舞動,而白雪皚皚的高原丘陵地帶,像蠟白色的象群在奔跑。

詩人在這美麗的雪景中靜中寫動,使群山高原與低垂的冬雪雲天相連,因而有感而發直接抒發那一刻的豪情萬丈,“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詩人筆鋒一轉,一個 “紅裝素裹”的美人象徵,與上面的白雪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詩詞意境達到一個白裡透紅的美好意境 ,凸顯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無比。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全詞中的一個過渡句,從承接上面的“北國風光”,到引出下闕的“惜秦皇漢武……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

祖國的山河如此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統一天下而奮鬥呢!接著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詩人的偉大抱負。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人以“惜”總領下文,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 措詞極有分寸,並不是一概否定。而是以 “略 ”,“稍 ”二字總評。 對於“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一句有惋惜之極的意味,且而帶有嘲諷之意,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詩人於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把一幅幅歷史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句是全詩的題眼,具有畫龍點睛之妙。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今朝”是詩人賦予實現的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

文卷總結:《沁園春》全詞詞風雄健、大氣,用字遣詞明快有力,設喻用典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充分顯示了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接千載,洞悉未來的博大胸襟和抱負,道出了改造世界的雄心壯志。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全詞的總領,承上啟下的展現給我們一幅意境深遠,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這句話在我工作懈怠,思想懶惰時,經常激發我的鬥志,使我端正心態,認真的工作,為此,經常觸動我的心懷,使我念念不忘。

你好,我是文卷,我的回答不知道是否能給您的心境增添一點樂趣,如果您喜歡,歡迎您關注我,讓我們一起聊聊人生,聊聊教育,為擁有頭條而快樂。


文卷


古今中外,我最喜歡的一句詩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先生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詞出其詞作《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後,被命遷汝州(治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最困頓的時期終於脫離了,大詩人心境比較輕鬆,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時所作。

該詞上片寫早春遊山時的沿途景觀,下片寫作者與同遊者以清茶野餐的風味。全詞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閒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蘇軾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表達出他對淺煙疏柳、香茶春蔬的喜愛,更是對人間諸事淡然的喜愛,展露了他樂觀曠達的精神氣度。

是呀,許多不公平的經歷,我們是無法迴避,也無從選擇的。我們只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應放平心態,坦然接受。

喜歡蘇軾這句詩“人生有味是清歡”!每當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都會想起它。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順境時候鮮花坦途,逆境時也會荊棘坎坷,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

只要我們堅守初心,堅守希望,總有一天會峰迴路轉,一切都會好起來,平淡日子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