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悲憤出詩人”?

蒹葭堂主人


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詩興大發,悲憤中的蘇軾進入了創作的爆發期。

“烏臺詩案”就是文字獄,它的卑劣之處在於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流氓硬說蘇東坡在很多詩中流露出了對政府的不敬。

比如,有一個小人指出蘇軾寫作檜樹的詩中有“蟄龍”二字,意在譏諷宋神宗;還有一個芝麻綠豆官,向皇帝揭發蘇軾曾寫過勸人不必熱衷於做官的詩句,罪行是這會使很多人缺少進取心。當然類似的挑錯還有很多。烏合之眾七嘴八舌地製造出一種汙衊蘇軾的輿論,於是蘇軾被人扔進了“醬缸”,無論如何,他都洗不白了。

嚴刑逼供後,蘇軾承認了他詩歌中的“道旁苦李”是在說自己不被朝廷重視;“小人”字樣是在譏諷當朝大人;而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興致勃勃去看錢塘潮,寫了“吳兒生長狎濤淵”也被說成是在諷刺皇帝興修水利。

蘇軾被貶到了“黃州”,如果沒有蘇軾誰會知道小小的黃州呢,在這裡,他創作了聞名遐邇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當然我們都知道蘇軾懷古懷錯了地方,這是小錯誤。

沒有悲憤就沒有這些優秀的篇章。

李白不也是如此嗎?

仕途理想破滅,李白寫下了多少首發洩不滿的詩篇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滿滿的悲憤之情,溢於筆端。《行路難》、《蜀道難》,光聽名字,就知道在抒發懷才不遇啊!

有人說讓我們讚美苦難吧,其實說錯了,應該是讚美苦難中的人們,他們才真正偉大。





李沐梓2020


其一,詩是作者直接抒發感情的一個文學載體。從古至今表達出詩人各種各樣的情感,這些都有詩為證。比如說表現鄉愁,李白就說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到柳樹的美麗,表現出自己的快樂心情,賀知章說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直到現代詩人徐志摩要再別康橋時的不捨之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雲彩。"

其二,人們常說"詩言志",在人悲憤的時候,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情,有的人願意悲傷消沉,就會寫出自己的傷感。而有的人在悲憤之下,豪氣昂揚,怒髮衝冠,就會寫出一些激盪的詩篇。如宋代抗金英雄在悲憤中寫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曲《滿江紅》膾炙人口,是一直鼓舞人們鬥志的詩詞。

其三,詩歌是生活的寫照。在人的情感出現變化的時候,就會用心去表達,用文字作為記錄,用詩歌去抒胸臆浩,所以說"悲憤出詩人"就不難理解了。

比如說在全國人民抗疫的艱難時刻,就有很多的人用手中的筆,去給武漢加油!給中國加油!湧現了一大批的詩人。





封護勝463


愚以為,“悲憤出詩人"之說,屬以偏概全,不算靠譜,恕在下不敢苟同。

縱觀古今留名千古的先賢詩人,並非均由“悲憤”而誕生,且是在飽含樂觀欣慰與濃烈激情狀態下靈感閃現,創作並留下諸多千古絕唱、歎為觀止的詩詞名篇絕作。

唐代大詩仙李白就是一位豪情萬丈、欣喜若狂、飽含浪漫情懷的樂觀派大詩人的經典縮影與代表,他的豪放激情,生花妙筆,匠心獨運,悟性巧耕,創作了不勝枚舉、蕩氣迴腸的名篇佳作,被後人推崇為無人超越的喜樂型大詩仙。在他流傳下來的諸多膾炙人口詩篇裡,很少有悲憤怨恨情調流洩,而是熱情奔放、激情盪漾、豪情萬丈,與“悲憤出詩人”之說不搭界,亦格格不入,且形成極大反差。

僅個人淺見拙識!您的體悟如何?歡迎留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