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已滿3年,當年的新生兒如今已到了入學年齡,而本就稀缺的優質平價學前教育資源,如今越發緊缺。
一般大型新建小區都會配套建設獨立的幼兒園,在空曠土地上集中規劃,設計規範條件比較容易滿足。但一些小規模小區、還建小區、老舊社區配套設施較為簡陋,附近都沒有配建幼兒園,成為規劃上的空白地帶。造成大量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成為廣大家長心中的痛點。
這些小區往往位於城市建設中人口密集的區域,幼兒園規範中對於教室的日照時長,和室外活動場地,有嚴格的要求,需要集中的建設用地。而這些小區往往位於人口最密集的老城區,本就寸土寸金,這些地方恰恰缺少富餘的用地。導致家長只能將孩子送往更遠更貴的幼兒園入學。
目前很多新建小區的底層配套商業,開設了不少幼兒培訓機構,甚至直接掛牌為幼兒園,而實際上建築朝向有的朝西有的朝北,缺乏活動場地,由於臨近街道,聲環境和空氣質量較差,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硬件設施達不到標準。而這些機構事實上卻承擔了幼教的責任,為居民解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這就使民生的需求和規範化管理產生了一定的矛盾。那麼學前教育如何解決?幼兒園建設路在何方?筆者希望從建築設計視角進行分析,提供一些對策。
在2019年新出臺的幼兒園建築設計規範,重點修訂的內容有:
1、調整託兒所、幼兒園與其他建築合建的規定,增加合建的建築類型,規定三個班及以下時可與居住、養老、教育、辦公建築合建;
2、調整託兒所、幼兒園室外活動場地設置的規定,幼兒園每班專用室外活動場地由每班60平方米改為人均面積不應小於2平方米;託兒所改為室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於3平方米,城市人口密集地區改、擴建的託兒所設置室外活動場地確有困難時,應保證人均面積不小於2平方米;
建築規範的調整也必然伴隨著學前教育政策的調整。舊規範將幼兒園標準定的過高,非黑即白,導致規範的幼兒園進不去,不規範的幼兒園又不放心,難以解決部分社區的供需矛盾。新規範允許合建,事實上是為部分不具備獨立幼兒園條件的區域開了很大的口子。將部分價值不高的商業、辦公建築改建為幼兒園,既盤活了閒置物業,又解決了居民的痛點,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下面我們藉助實際案例來分析一下
1.現狀分析
比如圖中所標註的這座商業建築,共四層,建設於2004年左右,位於武漢市南湖片區,建築面積8000-10000平米,規模不大不小,既不能做shopping mall,也不適合小商鋪。多年來半死不活,商業價值很差,造成了很大資源閒置。
2.需求分析
此建築周圍均為同年代的住宅小區,彼時規劃設計並不完善,居民對幼兒園需求強烈。
3.環境分析
北側臨接城市道路,交通便利。南側與一所中學接壤,噪聲較小,空氣較好,日照條件好。建築南側外牆與中學圍牆之間有一塊500平米左右的空地,與城市交通不衝突,安全性好,適合作為室外活動場地。
結論
一個幼兒園常規的條件,全部具備,非常適合將其中一部分改造為幼兒園使用。另一部分商業也可以利用幼兒園人氣,開發為嬰童周邊和幼兒教育培訓,帶動附近的商業活力。
通過植入式手段進行城市改造,讓改善民生與城市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希望我們的城市能夠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