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會焚書坑儒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可能也會做類似的舉動。看某個歷史事件和任務要站在當時的背景去看,而不能以現在的目光和標準去評價過往的人物和事件。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急需要全國各個方面的統一,包括文字、度量衡這些看的見得統一,更要實現全國思想的統一,以便實現長治久安。看的見的事情好辦,而人的思想是最難琢磨的。

當時,秦信奉法家思想,也正是遵循法家的治國理政之法而打敗東方六國的。所以,秦始皇是想把法家思想應用與統一後的全國,而這正好和東方齊魯之地的儒家思想相沖突。正處於高度“霸氣”“春風得意”的秦始皇必然會運用其掌握的國家機器去打壓儒家思想和儒生,最終以“儒生妄議朝政”為藉口,進行了“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這不管是哪位統治者處在這個背景和地位都會做的事,也許每個人具體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也許有些人會更加柔和一些,比如,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更好接受些。


素人阿杜讀歷史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會選擇焚書坑儒。我們先來看《史記》中對於焚書的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從司馬遷的《史記》中可以看出,我燒的書都是不利於我統治的內容,如果我是秦始皇,我會聽從李斯的意見,因為秦朝剛統一天下,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思想,不能讓民心散亂。

於是我下令:

  • 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
  • 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
  • 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我之所以焚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更好地推行我的改革,讓那些反對郡縣制的人,讓那些想要託古改制的認清現實,順應歷史潮流。

周朝的滅亡就已經說明了分封制不適合現在的發展趨勢,如果我不這樣做,那些文人難免會在民間說些什麼,我兒子扶蘇有一句話說得好:“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我們再來看《史記》中關於坑儒的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從這可以看出我統治的國家下一些儒生和遊士利用儒家經典來批評時政,蠱惑人心。這種行為我怎麼能容忍呢?我創立的國家需要每一個地方我都能控制,否則的話,我皇帝的顏面往哪裡存?如果任這些人發展,天下所有的人都來批判我,我這國家如何發展?百姓如何服從我?再說了,我想怎麼治理國家關你們這些儒生什麼事兒?難不成你們想奪權?

總結:以上是“我”個人作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一些原因,各位看官有什麼不同意見的歡迎指出。

參考文獻:

《史記》

《秦不絕儒學論》


我與歷史有個約會


假如我是秦始皇,我也會焚書坑儒,要為什麼,我們要站在秦始皇的角度看待問題。

公元221年,秦始皇曆經九年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國家。

和以往不同:這個國家不再是單獨的秦國國民,不再是隻有秦國國風的國家,也不再是隻有秦國文化的國家。這個國家龐大且雜。

雜在:人多,地廣,文化、民風、思想等等都不一樣。面對這樣一個恆古未有的國家,秦始皇無跡可尋。沒有前任給他提供經驗,告訴他該如何規避風險。

他所做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自己一點點尋找經驗和方法。

而當秦始皇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東方六國的人在做什麼?他們在給這個前無古人的君王出難題,事事不盡心,處處扯後腿。只侷限於自己的那個小小的國家。一心反對秦王的政策。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為了更好的統一全國,也為了融入東方六國的思想,他用近乎謙卑的態度接受的六國的文化思想,甚至一度摒棄了秦國曆來奉行的法治。

他還在中央設置了“博士”,這些博士都是他從全國各地精心挑選來輔助自己管理天下的,他還賦予他們諫言的權利,對自己的不吸收六國文化的行為進行監督。而六國的“博士”顯然把秦始皇的這種行為看成是他的懦弱。而胸懷天下的秦始皇有怎麼會被他們這些小人行徑所影響?

秦始皇用了九年的時間統一了天下,又用六年的時間還學習六國文化,以往用自己態度影響這些東方六國得老頑固。

六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但是對於秦始皇來說,六年已經其他的極限,但凡六國的儒生有有一點點的改變,我相信睿智的秦始皇自然會等他們。等他們認同自己的這個國家,認同自己這個君王。認可秦國的統治。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看秦始皇看不到一絲希望,相反他們冥頑不靈頑固不化、油鹽不進。

所以一怒之下,秦始皇才會聽從李斯的建議實施了“焚書坑儒”這個酷刑。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會焚書坑儒,原因就在於秦始皇做這一切的目的——統一六國思想。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也不是心胸狹窄之人,否則六國貴族早就被他荼毒殆盡,一個不留;如果不是他如海一樣廣闊的心胸,六國的“博士”早就身首異處,又怎麼會讓他們在秦朝的政治中心蹦噠六年之久?

說到底,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是對這般儒生和方士心灰意冷,被他們傷透了心。他所做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統一六國思想。站在國家高度的秦始皇當然知道統一天下人思想的重要意義,只有思想統一,全國政令才可以毫無阻礙的傳令下去;統一可思想才可以更好的管理這個國家。

如果他們可以慢慢的正確的對待秦國的文化和思想,秦始皇也不至於做出如此偏激的行為。六年時間,是一塊石頭我也該把他給捂化了,可是這些人不僅不宣揚秦國文化,反而還利用秦始皇甚至欺騙他。

總而言之,秦始皇的目的就是為了統一文化,可以更好的管理國家和人民,他還沒有那麼的小心思去想後來人對他的看法。換成今天的我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我一定會和他做出一樣的決定。

有些人可以感化,有些人可以等他慢慢認同,而有些人就必須要殺雞儆猴。寬容是留給需要的人,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沒有必要再給他機會,當機不斷必受其亂。所謂再一再二不再三就是這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