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文化領域文章為什麼總被安上“其他”的標籤,該如何做才能做到垂直領域?

獨到文化


其實許多人在註冊頭條時,對領域選擇有些茫然,主要是自己實際擅長的領域,在頭條設置的領域中找不到,只有猜選內容接近的領域。加之對頭條相關規則不熟悉,結果出錯了,而且又不能更改,只好趕鴨子上架了。

另外,對創作內容的精準把握,有時候也會出錯,文章發表後,頭條界定的領域與自己想要的領域不符。仔細研究後發現頭條界定也沒錯,的確內容存在跨界的問題。題目是自己的領域,內容卻處於兩個領域之間,這就看內容偏重於哪個領域了,這是在不經意間弄出的失誤。所以,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得特別留意文章內容跨界問題,初稿完成後,審稿時,得仔細推敲內容表達的準確性,並做相應地調整修改,以免犯言不由衷的錯誤。

創作過程最難克服的問題就是粗心大意,我的體會是必須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認真到十分苛刻的程度,細心到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放過。另外,創作不能打疲勞戰,就像開車一樣,疲勞駕駛,一不留神就會誤入歧途。在疲勞狀態下創作,思路不甚清晰,出錯幾率很高,而且效率低下。

總之,創作是要守規矩的,我們沒有權力,也沒有辦法讓頭條平臺的規矩跟著我們的創作習慣走,我們只有不斷熟悉規矩,適應規矩,並能很好地利用規矩,這才是高明的創作者。

同時,我們也要給自己立規矩,首當其衝的就是在“細”字上狠下功夫,把過程控制交給它。相信,只要我們善於總結經驗,不斷吸取教訓,終有一天,會自然習慣地守好規矩,輕鬆愉快地開展創作。


欲靜心不寧


你好,我是畫面英語的湯臣老師,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不必有這麼多的顧慮,只要你確實對某個問題有自己的一得之見就可以了。我相信,頭條也不會因為創作者回答一個非專業領域的問題而被困擾,進而影響我們發文的下次推薦。頭條前不久也有一個變動,就是非垂直領域的問題也可以回答的吧。

頭條這次對領域的改革,想必不是輕率推出,應該是集思廣益、醞釀多時了。

過去為什麼要進行垂直領域的劃分?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是為了方便機選機推,讓文章與讀者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對方,提高圖文視頻等內容的閱讀量,從而讓創作者最大限度受益。二是方便創作者積累讀者和用戶,進而擴大其影響力,使其在媒體經營上快速起步,早日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既然如此,為什麼又要改?作為創作者又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我的看法如下。

1、改動屬於微調

以前的垂直領域劃分,大的框架還是沒有什麼變化,這一點從新用戶進行註冊時的程序和頁面就可以看出,基本上維持不變,報備過程中依然要選擇創作領域。而且領域的分門別類與過去相比幾乎是原封不動。

2、改動著眼內容

就創作而言,每一個創作者在各自的領域是最有發言權的,跨界有風險。從平臺的角度看,優質的內容固然絕大多數來自垂直領域,但來自跨界創作者發表的作品當中優質的內容也大量存在,這個時候如果依然像過去那樣,堅持井水不犯河水,每個人只能在自己的創作領域裡精耕細作,打理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就會造成遺珠之憾!

而吸引讀者的根本是什麼?不是你的領域劃分多麼細緻、多麼垂直,而是優質的內容,只有優質的內容才能解決讀者的真正需要。

過去對垂直領域的過度堅持,事實上造成了優質內容的開發不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平臺對內容的發掘,也抑制了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所以,這次調整,就是要激發活力,讓各個領域的優質內容來源管道更加多元,創作群體更加豐富。

至於機推機選,平臺應該有足夠的技術解決這個問題,更何況又不是完全推倒重來,而是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而已。

3、改動聚焦優質

不管怎麼變,最後都要在內容上來立足,內容才是王道。對創作者是這樣,對平臺也是這樣,只有優質的內容才能吸引讀者。所以,我覺得過去的條塊分割是為了便於管理,今天的調整是為了優質內容的開發,不矛盾!

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大籮筐,幾乎什麼都可以往裡邊裝了。致力於文化的創作者談談哲學,有什麼不妥嗎?


畫面英語


專業,專注,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